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一石等于多少斤和明朝一石等于多少斤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一石等于多少斤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石=120斤,1斗=12斤,1升=1.2斤。石為10斗,一斗為10升,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中國古代計量***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厘,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計量單位介紹:
“石、斗、升、合”,四種計量單位中,“升”和“斗”最常見,“石”和“合”這兩種,可能因為過大或太小,都不常用,與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什么關系。所以“升”和“斗”的成語與熟語,非常普及,如:升斗小民、日進斗金、車載斗量、不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等。
以“石、斗、升、合”等容積單位用以計量米或者麥等固體顆粒的體積。因為當時農村秤比較少,磅秤或地中衡更是少有,糧食又是大宗商品,大量過秤比較麻煩,用容積計量則比較方便。所以,到1950年代初期,“石、斗、升、合”這種古典計量***在中國農村還一直沿用。
1石=4鈞=120斤。
1斤=16兩,1兩=4錙=24銖。
秦代的衡制是以戰國時期秦國的衡制為標準制定的。
秦時的一石120斤,大約只相當于現代的60斤左右,就像秦時的一寸只有今天的2.2厘米一樣,當年的度量衡與現在我們使用的度量衡還有一些差別。因此,這枚秦權將對研究秦時的衡制有重要作用。
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見到一件鐵質秦權,上面的銘文顯示這枚鐵權的重量是秦時的一石重。根據權身上的詔書銘文顯示,這件秦權應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專門鑄造的標準秦石權。
擴展資料
一石秦權的影響
始皇帝大力推行度量衡統一大計,其著名的40字詔書,便鑄刻于各類國家標準器上頒行各地,《秦律》《效律》等配套律例,亦以勒石、竹簡、羊皮書等形式昭告天下、廣為人知。
目前已知的權量實物數以百計、遍及各地,足見其新政推行之深徹有力,以及對其強化統治、穩固江山的重大意義。
權,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強勁恒久的特定引力。權傾朝野、權衡天下,便是群雄逐鹿中原、志士建功立業的原始動力。然而,最初以物質形態出現的權,卻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秤砣、秤錘。
作為一統天下的國家標準器,權在華夏文明進程中,已經走過了漫漫4000年。
在權的王國里,秦權——秦代所造或先秦所造且加刻秦詔的秤砣,因其神具皇威、功納法典,坐擁著王侯將相一樣的光榮席位。一權兼銘兩道詔書唯秦獨有,系始皇帝父子推行新政的偉大創舉,其在世界計量史上也是空前絕后、唯我獨尊。
據青銅器權威專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考證,目前所知的秦兩詔權僅存9例,鳳毛麟角之稀缺自不待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石秦權
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
若按實物計算,唐朝貞觀年間,1兩銀子是1000文銅錢,可以買200斗米,在唐玄宗時期,只能買100斗米,今天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來算(10斗米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貞觀年間的一兩銀子相當于現在的6345.6元。
漢代
在漢代,一石約29.95kg。
《漢書·律歷志上》:“權者,銖、兩、斤、鈞、石也……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薄端鍟ぢ蓺v志上》:“十黍為絫。而五權從此起。十絫為一銖。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五權謹矣?!?/p>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記漢一兩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約合29.95kg。因此漢代一石約59.9斤。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今讀dàn。在古書中讀shí,因古時1石約等于1擔(即10斗),因此在民間“石”又可俗讀為dàn。在正式場合、詩詞、古文之中應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擴展資料:
自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到建國初期一直采用一斤十六兩制。
1959年6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
1市斤=0.5公斤
1市斤=10兩
市斤以上有市擔,以百進位;市斤以下有市兩、市錢、市分、市厘、市毫、市絲等,以十進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市斤
百度百科——石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今讀dàn。在古書中讀shí,因古時1石約等于1擔(即10斗),因此在民間“石”又可俗讀為dàn。在正式場合、詩詞、古文之中應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擴展資料:
古代重量單位換算標準: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豆:容量單位。
石斛:一個石斛對應五個石斛。
小君:單位重量,30斤為一個小君
奎:長度單位,奎半步
長度單位:長度單位。在古代,七八英尺被認為是高度
舍:長度單位。在古代,行軍時用30里作為房子。
尋:長度單位,8英尺搜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市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
現代為十兩一斤,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古代為十六兩一斤,一百五十斤為一石。
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也是以糧食作為收入標準,如一名明朝的七品知縣,收入是九十石,這個石,就是糧食的一種衡量單位。念“旦”。
石既是容量單位,也是重量單位。如果是按照容量來算,十斗為一石。
而新中國剛建立的時候,也是以糧食作為結算的。細心的朋友們可以查閱一下共和國財政收入里,1949年,是以糧食作為結算的。當時的收入是304億斤糧食,支出是567億斤糧食。
這個主要是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而且當時的確已經沒有金銀作為結算基礎(***撤退大陸的時候,將所有的外匯與92萬兩黃金全部帶走),只好用糧食來代替。
到第二年的時候,已經取消了用糧食做為結算的方式了。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計量的發生,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和社會組織形式的進步,開始提出對長度、容量、重量和時間等計量的需要。
這些計量活動常以人體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天然物或植物果實作為計量標準進行計量活動,如伸掌為尺、邁步定畝、滴水計時等。
“石”是古代的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鐘,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記漢一兩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約合29.95kg。因此漢代一石約59.9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米本位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