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森林的8大好處,以及森林的8大好處是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森林有八大作用
1.凈化空氣.?
2.調節氣候.?
3.提供木材.?
4.防止水土流失.?
5.維持生物物種多樣性.?
6.涵養水源.?
7.消除噪音
8.旅游資源??
森林是孕育人類的母親;?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森林能保護土壤;?
森林能涵養水源;?
森林能調節氣候,制造氧氣;?
森林能凈化空氣;?
森林能消除噪聲。
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不斷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對森林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對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壞的關注,已成為國際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
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
這是因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
樹木是氧氣制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
樹木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好處……保護森林和植被
森林好處:
1.森林還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災害的作用非常大。森林還可以降低噪音,防灰塵、沙塵暴等等。
2.森林中有許多的綠色植物,所以森林能夠凈化空氣,并且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3.森林中有許多的動物,這些動物將森林當作它們的棲息之地,以此來繁衍和生存。
擴展資料:
演化歷史
現代森林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
1.蕨類古裸子植物階段
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二疊紀,由蕨類植物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組成大面積的濱海和內陸沼澤森林。其中鱗木和封印木高可達20~40米,徑1~3米,是石炭紀重要的造煤植物。熱帶地區有孑遺的樹蕨。
2.裸子植物階段
中生代的晚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為裸子植物的全盛時期。蘇鐵、本內蘇鐵、銀杏和松柏類形成地球陸地上大面積的裸子植物林和針葉林。
3.被子植物階段
在中生代的晚白堊紀及新生代的第三紀,被子植物的喬木、灌木、草本相繼大量出現,遍及地球陸地,形成各種類型的森林,為最優勢、最穩定的植物群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森林
社會價值
森林與人類健康
綠色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它不僅能使人平靜、舒服,而且還使人體的皮膚溫度降低1℃-2℃,脈搏每分鐘減少4次-8次,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松、桉、楊、圓柏、橡樹等能分泌出一種帶有芳香味的單萜烯、倍半萜烯和雙萜類氣體“殺菌素”,能殺死空氣中的白喉、傷寒、結核、痢疾、霍亂等病菌。據調查,在干燥無林處,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400萬個病菌,而在林蔭道處只含60萬個,在森林中則只有幾十個了。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吸收有害氣體。據報道,0.4公頃林帶,一年中可吸收并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氣清新潔凈。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森林和原野里有一種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物質——負離子,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平穩、血壓下降、精神旺盛以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人測定,在城市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個負離子,林蔭處則有一二百個,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處則達到一萬個以上。
改善人類居住環境
樹葉上面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松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里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
林木能吸收噪聲。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噪聲10~15分貝。
提供資源
人類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們靠采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在樹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類的老家,人類是從這里起源和發展起來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源。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家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松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藥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歷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藥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藥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藥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提供棲息地
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是天然的物種庫和基因庫。
自然價值
森林是大自然的“調度師”,它調節著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著氣候的變化,保護著土壤不受風雨的侵犯,減輕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
樹木都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這些氣體通過綠化林帶,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凈化,或變成氧氣。
森林能涵養水源,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樹總是同水聯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1公頃森林一年能蒸發8000噸水,使林區空氣濕潤,降水增加,冬暖夏涼,這樣它又起到了調節氣候的作用。樹木的葉子就像一把大傘,可以不讓雨水直接沖刷地面;樹上的苔蘚和樹下的枯枝敗葉都可以吸收一部分水。
森林能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滲入土壤深層和巖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沖不走土壤。據非洲肯尼亞的記錄,當年降雨量為500毫米時,農墾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3000倍。我們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嗎?最有效的幫手就是森林。
此外森林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據測定,在高溫夏季,林地內的溫度較非林地要低3℃-5℃。在嚴寒多風的冬季,森林能使風速降低而使溫度提高,從而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葉面有蒸騰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圍空氣濕度提高。
森林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由于近期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積減少,導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增大,產生了“溫室效應”,使全球發生氣候變暖的趨勢。研究結果證明,在當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積減少約占所有因素總和作用的30%-50%。溫室效應的后果是驚人的。一、是會引起降雨格局的變化。二、是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三、是會導致陸地現在生長的許多植物群落因溫度的變化而死亡。這樣的變化又會進一步推動溫度的上升,形成生態系統全球范圍內的惡性循環。
如果沒有森林,陸地上絕大多數的生物會滅絕,絕大多數的水會流入海洋;大氣中氧氣會減少、二氧化碳會增加;氣溫會顯著升高,水旱災害會經常發生。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積砍伐,無疑會影響和破壞森林的生態功能,造成當地和相鄰地區的生態失調、環境惡化,導致洪水頻發、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溫室效應增強等問題。
中國是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中國土地面積約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7%,而森林面積僅占世界的4%左右,森林蓄積量還不足世界總量的3%。人均森林面積僅相當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森林蓄積量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1/8。另外,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有明顯地區差異,整個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只有9.06%;資源結構不合理,用材林偏多,防護林偏少;人工林面積雖大但質量不高。中國森林資源的現狀遠不能滿足國土生態防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原始森林的保護,其效益遠遠高于植樹造林。
森林的好處:
1.產生氣候異常
沒有森林,水從地表的蒸發量將顯著增加,引起地表熱平衡和對流層內熱分布的變化,地面附近氣溫上升,降雨時空分布相應發生變化,由此會產生氣候異常,造成局部地區的氣候惡化,如降雨減少,風沙增加。
2.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對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科學家認為,世界森林總體上每年凈吸收大約1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減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貯藏在生物體及周圍土壤里的碳釋放了出來。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由于砍伐熱帶森林,每年向大氣層釋放了15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
3.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森林生態系統是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由于世界范圍的森林破壞,數千種動植物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熱帶雨林的動植物物種可能包括了已知物種的一半,但它正在以每年46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4.加劇水土侵蝕
大規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嚴重的水土侵蝕,加劇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5.減少水源涵養,加劇洪澇災害
森林破壞還從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蝕造成的河湖淤積,導致大面積的洪水泛濫,加劇了洪澇的影響和危害
關于森林的8大好處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