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李長需整理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一部河南史,半部華夏史。
說的一點不攙水分:地下文物位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位居全國第二,館藏文物占了全國的八分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居全國第二(420處);32年間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第一(50項);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也是從河南開始的。
河南文物不僅在數量和質量上占絕對優勢,在表現方式上,也呈現出“超炫”的一面:既有中國古代乃至人類最早的“檔案庫”,也有中國最牛的“冰箱”;既有能完整吹奏現代樂曲的8000年前的樂器,也有“防盜系統”做得比較完善的古墓……在眾多的“第一”、“第二”里,不時閃現出中國文物的超炫河南風。
(大象新聞記者李長需/攝)
中國最早的國家糧倉:盛滿糧食夠7萬人吃一年
偃師商城遺址,古稱西亳,是第一個商代都城,距今3600年,被視為夏商文化的界標。2019年,在該遺址小城西北部的新一輪勘探中,發現了23個圓形建筑基址,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國家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