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打草驚蛇的故事的相關知識,通過是也會對打草驚蛇的故事簡短相關問題來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的話,希望大家別忘了關注下本站哈,接下來我們現在開始吧!
典出:傳說南唐時候,安徽省涂縣縣令王魯貪贓枉法,瘋狂搜括錢財,百姓怨聲載道。一天,王魯批閱案卷,猛地發現縣衙主簿被人聯名控告貪污受賄。所列罪狀,條條證據確鑿。王魯越看越心怵:“幸虧此案落入我手,以后得多加小心,不能讓人抓住把柄。”看完,他就隨手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后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引申為“打草驚蛇”這個成語。
五代南唐時,當涂縣有個縣令王魯,他貪婪(lán)無度,愛財如命。他手下的官吏也學著他的樣子,對百姓敲詐(qiāozhà)勒索。一天,百姓們聯名寫了一份狀子,狀告他手下的一位官吏貪贓(zāng)受賄(huì)。王魯一看狀子,見所寫罪狀和自己所作所為幾乎一樣,冒出一身冷汗,不由自主地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說,你們告發的雖然是他,但我已聯想到我自己了,就像打草驚動了草叢里的蛇一樣。
打草驚蛇——比喻行動不謹慎,使對方有所覺察,有所準備。
打草驚蛇的故事講的是李自成在為了奪權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部圍困開封。崇禎皇帝連忙調集各路兵馬,援救開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對開封的包圍部署。明軍二十五萬兵馬和一萬輛炮車增援開封,集中在離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
李自成為了不讓援軍與開封守敵合為一股,在開封和朱仙鎮分別布置了兩個包圍圈,把明軍分割開來。又在南方交通線上挖一條長達百里、寬為一丈六尺的大壕溝,一斷明軍糧道,二斷明軍退路。明軍各路兵馬,貌合神離,心懷鬼胎,互不買帳。
李自成兵分兩路,一路突襲朱仙鎮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隊,造成"打草驚蛇"的作用,一路牽制力量最強的左良玉部隊。擊潰虎大威部后,左良玉果然因被圍困得難以脫身,人馬損失過半,拼命往西南突圍。李自成故意放開一條路,讓敗軍潰逃。
哪知,左良玉退了幾十里地又遇截擊,面臨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溝,馬過不去,士兵只得棄馬渡溝,倉皇逃命。這時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擊,明軍人仰馬翻,尸填溝塹,全軍覆沒。
資料拓展:
打草驚蛇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涂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造句:
1、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2、連長告訴我們,不要打草驚蛇,要對敵人進行圍攻。
3、你打草驚蛇了驚什么蛇?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