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藍綠交織的永定河北京豐臺段。 本報記者賀勇攝
圖二:重慶市北碚區新房子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后煥然一新。 秦廷富攝(人民視覺)
圖三:施工中的廣州地鐵十號線濱江東路站。 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圖四: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龍福幼兒園小朋友們學習防災減災自救技能。 蘇陽攝(人民視覺)
● 北京:將建成50個韌性社區街區或項目(圖一)
2017年9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提高城市韌性”的要求。2021年11月,北京市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突發事件為牽引,立足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等公共安全領域,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謀劃提升北京城市整體韌性。意見提出,到2025年,韌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韌性城市建設典型經驗。
● 重慶:構建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圖二)
近日,重慶市人民***印發的《重慶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提出,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構建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現代化的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加快建設韌性城市。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5級以上江河堤防達標率達88%,不斷提升抗御地震災害能力。推進綜合管廊系統化建設,城市新區新建道路配建率不低于30%。
● 廣州:構筑更具韌性的安全防護設施(圖三)
廣東省廣州市人民***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構筑更具韌性的安全防護設施。堅持安全發展理念,鞏固防洪排澇工程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善人防工程、應急避護、公共消防設施,提升城市綜合防護實力與急救抗災能力,推動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展望至2035年,廣州將建成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智慧可靠的資源保障體系、安全韌性的防護系統以及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全面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高質量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 南京:建設***應急救援隊伍(圖四)
2020年,江蘇省南京市提出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防災減災和安全保供能力。舉措包括深入推進全域造林綠化行動、提高污水處置能力、強化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建設應急避難場所等。
2021年11月,《南京市“十四五”應急體系建設(含安全生產)規劃》出爐。具體做法包括:市區分別建設不少于5支和3支重點***應急救援隊伍;強化應急救助,將自然災害發生后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安置時間由12小時縮短為10小時之內等。
(本報記者 彭訓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