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盤伏什么意思是什么生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俯伏是什么生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成語】:龍盤虎踞
【拼音】:lóngpánhǔjù
【解釋】: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出處】:漢·劉勝《文本賦》:“條枝摧折,既剝且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鳳翔。”
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梁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于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基本解釋:1.盤伏的龍。2.回環的龍形。3.發髻名。蟠:蟠pán屈曲,環繞,盤伏:蟠蜿。蟠縈。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辰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五湖舟楫釣魚翁,魚翁就指人;壹別鬢須生幾縷也指人。所以,此詩代表生肖龍。
這些字是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歷法紀年。在中國民俗學上認為天干對應一些預兆。中國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時的次序。舊式記時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時、丑時等。
十二生肖是根據中國傳統歷法來確定的,生肖對應十二地支,比如: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為一個輪回。比如公歷2010年基本對應的是虎年,即庚寅年。
六十甲子紀年中,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個,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剛好60個排完一個周期。
古人認為這樣有點復雜又不好記,所以想到用動物來表達復雜的地支,這就是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每個字含義——
1、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于既動之陽氣下。
2、丑: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3、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4、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5、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6、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7、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8、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9、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10、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11、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12、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擴展資料:
生肖與時辰——
1、夜間23點至次日01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
2、01點至03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3、03點至05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4、05點至07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
5、07點至0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云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6、09點至11點,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
7、11點至13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8、13點至15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9、15點至17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
10、17點至19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11、19點至21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
12、21點至23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于是稱作“亥豬”。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蟠龍_詞語解釋
【拼音】:pán
lóng
【解釋】:1.盤伏的龍。2.回環的龍形。3.發髻名。
【例句】:在故宮博物院中的金雕蟠龍,真是惟妙惟肖啊。
虎踞龍盤,漢語詞語,意思是像龍盤著,像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出自《吳錄》。而蛇具有這種特點,可以彎彎曲曲的像龍盤著,直起頭頸來像老虎一樣,甚是嚇人。所以是蛇。
關于盤伏什么意思是什么生肖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