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9日訊(編輯牛占林)據德國媒體近日報道,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在未來幾個月內減少,德國可能會面臨衛生紙和紙板等商品的短缺。當然,缺少的不只是衛生紙,能源危機已經影響到了德國的方方面面,面對種種困境,許多民眾和企業受不了了,就連***官員也站了出來,要求重新考慮對俄政策。
據報道,德國巴伐利亞紙業協會主席尤爾根·夏勒警告稱,如果由于天然氣短缺而被迫降低產能,那么運營造紙廠可能會變得無利可圖。他解釋說,生產紙張需要大量的水、電和天然氣,相關技術已經過試驗和測試,無法快速改變。
夏勒表示:“我公司的許多員工已經非常擔心了。我不怪他們。因為如果我們只能生產50%或60%,那么經營相關業務對我們來說不劃算。說實話,我也擔心。”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本周表示,由于渦輪機送修相關事宜,從27日起,“北溪1”的供氣量減至滿負荷運力的約20%。在今年2月2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暫停“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認證程序。
傷害無處不在
當地時間周四(7月28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談及德國眼下能源形勢,稱德國正經歷“最嚴重的能源危機”。
哈貝克指出,德國接收到的俄羅斯天然氣大幅減少,德國企業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天然氣。德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已經持續多年,德國將在“數年內確保結束這一依賴”。
他同時警告,在新技術能夠替代俄羅斯能源進口之前,德國得先熬過今明兩年的冬天,德國家庭今冬面臨更為高額的天然氣賬單,***會向貧困家庭提供支持。不過,哈貝克沒有詳細說明***可能采取的措施。
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周三發布報告顯示,8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再創新低。報告說,反映德國消費者信心的經濟前景、收入預期和購買傾向三項指標均環比下降。其中,經濟前景指標是2020年4月以來最低值,收入預期指標為1991年有統計以來最低值,購買傾向指標為2008年10月以來最低值。
捷孚凱專家表示,除供應鏈中斷、烏克蘭局勢及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外,人們還擔心冬季天然氣供應是否充足,導致消費者情緒跌入谷底。
能源危機還嚴重損害了德國的競爭力。德國IFO經濟研究所能源、氣候和資源中心主任皮特爾表示,供應不足導致德國天然氣與電力價格高漲,這必然損害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俄羅斯長期停止供應的情境下,是否會出現個別企業被迫停產的情況,將取決于在短時間內,總體天然氣需求減少多少。”
根據IFO的報告,德國制造業對未來幾個月的悲觀情緒達到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種悲觀情緒幾乎延伸到了所有行業,新訂單出現了兩年來第一次下降。在貿易領域,企業越來越擔心未來幾個月的情況,沒有一個零售部門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服務行業的商業環境也大幅惡化,企業預期的崩潰尤為明顯。
德國工商總會網站表示,共有16%工業企業被迫通過減產或部分放棄某些領域來應對當前的能源形勢。德國工商總會主席彼得·阿德里安評論研究結果時稱:“這些數字令人震驚,它們顯示了持續高昂的能源價格對我們的生產造成多大負擔。許多公司只能關閉或將工廠搬遷到其它地方。”
據德國汽車制造商梅賽德斯-奔馳發布的2022上半年財報顯示,暫停在俄生產和對俄供應給該公司帶來的增量損失達14億歐元。
調整對俄政策
來自德國最大島呂根島的七位市長,已經致信哈貝克等聯邦***和地方***官員。七位市長在信中表示,德國試圖放棄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政策是“不正確”的,將導致民眾生活成本飆漲,甚至引發社會動蕩。
鑒于目前“北溪1”天然氣管道的技術問題,七位市長敦促德國聯邦***允許通過“北溪2”管道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而關于俄烏沖突,七位市長敦促德國***充分考慮“其政策可能給德國民眾及德國經濟造成的傷害”。
不過哈貝克認為,“北溪2”管道的啟動是絕對不可能的,其意味著在歐洲舉白旗。他強調,俄總統普京多次利用天然氣供應,“出于戰略目的分裂德國和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