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百戲之祖的劇種是這個問題,稱為百戲之祖的劇種是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昆曲。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昆劇作為一個曾經在全國范圍內有著巨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后,能奇跡般地再次復活,這和它本身超絕的藝術魅力有緊密關系,其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它的音樂上。
以下內容供參考:業百科-百戲之祖之稱的劇種是什么
1、“百戲之祖”指的是昆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2、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發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以來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百戲之祖”指的是昆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發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以來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
擴展資料:
昆曲的特點:
1、昆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昆劇是一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長期的演劇歷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
尤其體現在各門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說話時的輔助姿態和由手勢發展起來的著重寫意的舞蹈;一種是配合唱詞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動作,又是表達人物性格心靈和曲辭意義的有效手段。
2、昆劇的戲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繼承了古代民間舞蹈、宮廷舞蹈的傳統,通過長期舞臺演出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說唱與舞蹈緊密結合的經驗,適應敘事寫景的演出場子的需要,創造出許多偏重于描寫的舞蹈表演,與“戲”配合,成為故事性較強的折子戲。
3、昆劇的念白也很有特點,由于昆劇是從吳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它的語音帶有吳儂軟語的特點。其中,丑角還有一種基于吳方言的地方白,如蘇白、揚州白等,這種吳中一帶的市井語言,生活氣息濃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韻白,極有特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昆曲
百戲之祖指的是昆曲,昆曲的成長代表了中國戲曲的成長,它對京劇和川劇、湘劇、越劇、黃梅戲等許多劇種的形成和發展都有過直接的影響,這也就是人們常常把昆劇稱為“百戲之祖”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京劇、越劇、川劇、花鼓戲和湘劇等眾多戲曲,但其實在這些各色各樣的戲曲中間還存在著一位“百戲之祖”,它是誰呢?趕緊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01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02
昆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到了萬歷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萬歷末年還流入北京,就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03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04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
05
昆劇也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發源于江蘇太倉南碼頭,有600多年歷史的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
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北京大學為昆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昆劇參與其中。
擴展資料
昆曲發展歷史
元代后期,南戲流經江蘇昆山一帶,與當地語音和音樂相結合,經昆山音樂家顧堅的歌唱和改進,推動了他的發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稱。
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出現大批作家和作品,并以蘇州為中心向長江南北廣泛傳播。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間,居住在太倉的魏良輔總結北曲演唱的藝術成就,吸取海鹽、弋陽等腔的長處,對昆腔加以改革,總結出一系列唱曲理論,從而建立了委婉細膩、流利悠遠,號稱“水磨調”的昆腔歌唱體系。
從明天啟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興盛的時期。劇作家的新作品不斷出現,表演藝術日趨成熟,行當分工越來越細致。從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傳奇,變為演出折子戲。折子戲的演出既刪除了軟散的場子,又選出劇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實、豐富,使之成為可以獨立演出的短劇。
由于昆曲格律嚴格,文辭古奧典雅,使她逐漸脫離了世俗社會。到乾隆末年,在北方昆曲的優勢地位已經讓位給后來興起的花部亂彈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昆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昆劇
百戲之祖是昆曲。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演奏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為主,被譽為百戲之祖。
昆曲的特點
在演唱技巧上,昆劇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發音,并有豁,疊,擻,嚯等腔法的區分以及各類角色的性格唱法。音樂的板式節拍,除了南曲贈板將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無論南北曲。
它們在實際演唱時自有許多變化,一切服從于戲情和角色應有的情緒。昆劇的表演擁有一整套載歌載舞的嚴謹表演形式,昆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