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蛤蟆田雞青蛙有啥區別和田雞是青蛙還是蛤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導讀目錄:1、癩蛤蟆、田雞、青蛙、蟾蜍的區別2、青蛙和田雞有什么區別?3、蛤蟆、田雞、青蛙有什么區別?4、癩蛤蟆和青蛙的區別是什么?5、青蛙和癩蛤蟆的區別在哪里?6、青蛙和蟾蜍還有田雞有什么區別?7、田雞與青蛙與蛤蟆有啥區別8、田雞,蛤蟆,青蛙,是不是同宗,它們有什么區別?癩蛤蟆就是蟾蜍的俗稱
青蛙應該是學名,南方管青蛙叫田雞,北方有叫青蛙的也有叫蛤蟆的
癩蛤蟆身上有疙瘩,看著挺惡心
青蛙沒有,很光滑
青蛙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于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兩類動物:蛙和蟾蜍。這兩類動物沒有太嚴格的區別,有的一科中同時包括兩種。一般來說,蟾蜍多在陸地生活,因此皮膚多粗糙;蛙體形較苗條,多善于游泳。兩種體形相似,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愈合,后肢的脛骨與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
田雞
虎紋蛙又叫水雞,田雞,青雞,蝦蟆,它的個頭長得魁梧壯實,鳴聲似犬,有“亞洲之蛙”之稱。雌性比雄性大,體長可超過12厘米,體重250—500克。皮膚極為粗糙,頭部及體側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背部呈黃綠色略帶棕色,有十幾行縱向排列的膚棱,膚棱間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規則的斑紋,咽部和胸部還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橫斑。由于這些斑紋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圓,趾間具全蹼。前肢粗壯,指墊發達,呈灰色。雄蛙具外聲囊一對。已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田雞只是青蛙的一個亞種。不是完全一樣的。
田雞一般是南方人對于青蛙的稱呼,就好比東北人把玉米稱為苞米一樣,其實東西是一個東西,至于青蛙的種類的劃分就應該是另一個問題了,個人感覺田雞和青蛙都是對于青蛙類的統稱。虎紋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田雞,而青蛙是黑斑蛙。這是蛙類的區別和分類,由于黑斑蛙和虎紋蛙如果不仔細區分很難觀察清楚,同時二者也有些相仿,于是田雞在南方人中也就成了對青蛙的稱呼,就好比東北人把玉米稱為苞米一樣,其實玉米也有很多種類的。你的后一句話說對了,“是因為太多人認為田雞是青蛙,才把田雞叫做青蛙它們身體形態很相似,只不過蟾蜍大一些,而且蟾蜍身上長有小疙瘩,不光滑.它們在身體形態、運動、捕食、繁殖發育方面都差不多,確實可以歸為同一類。青蛙和蟾蜍屬于無尾目不同科的動物。青蛙,一般是指黑斑蛙,屬于蛙科,蟾蜍是屬于蟾蜍科。青蛙與蟾蜍不僅外形不同,內部結構也不同.胚胎和生態方面都有許多重要區別。它們的主要區別是:蟾蜍的肩帶為弧胸型(左右上鳥喙骨相互重疊成弧型彎曲),上下頜及犁骨上均無齒,舌端不分叉。青蛙的肩帶為固胸型(左右上鳥喙骨合并而不重疊),上頜有齒,犁骨上有犁齒,舌端分叉。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蛙類體表光滑,體態輕盈,喜歡濕潤的環境,善于跳躍,具固胸型肩帶;而蟾蜍類體表粗糙不平,身體笨重,跳躍能力差,但抗旱力強,具弧胸型肩帶。但這二者的區別在生物分類學上并不是非常嚴格,被稱為蟾的也可具有較強的跳躍能力,被稱為蛙的也曾發現弧胸型肩帶另外,在我國,蟾蜍多在北方,青蛙多在南方.
區別一、外形不同:1、青蛙:青蛙身體可分為頭,軀干和四肢3部分。青蛙前腳上有四個趾,后腳上有五個趾,還有蹼。青蛙頭上的兩側有兩個略微鼓著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過它可以聽到聲音。青蛙的背上是綠色的,很光滑、很軟,還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2、蟾蜍: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于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后腺。區別二、價值不同:1、青蛙:青蛙肉肉質細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多種激素。2、蟾蜍: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青蛙和蟾蜍都是屬于蛙類動物。癩蛤蟆中文學名蟾蜍,別稱疥蛤蟆,蛤蟆,是無尾目、前凹型亞目、蟾蜍科動物。青蛙中文名黑斑側褶蛙,別稱青蛙,蛙,蛤蟆,田雞,是無尾目、新蛙亞目、蛙科動物。青蛙和癩蛤蟆都是卵生,先從卵變成蝌蚪,然后成為青蛙或是蛤蟆。不同之處是青蛙的卵是近乎圓形的,相互粘在一起;蛤蟆的卵呈橢圓形,相互粘成帶狀。
兩種蛙的外形特征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也有一些明顯的區別之處。那么我們怎樣區分青蛙和蟾蜍呢?
1.形態特征方面。癩蛤蟆皮膚粗糙,顯得比較臃腫,肥胖,個頭也比青蛙大,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癩蛤蟆的皮脂腺。而青蛙屬于稍有些細長,身體苗條的身材,兩只眼睛溜圓凸出,頭上的兩側有兩個略微鼓著的小包包。這是它的耳膜,青蛙可以通過它聽到聲音。青蛙的背上是綠色的,很光滑、很軟,還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隱藏在草叢中,容易捕捉獵物,同時也可以保護自己。
2.顏***分。青蛙的顏色多數是背部綠色,或者青色,肚皮是白色。蟾蜍的顏色多數是土色,棕黃色,或者灰色,褐色,肚皮的顏色接近背部的顏色。
3.生活習性不同。癩蛤蟆喜歡隱蔽于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它們的皮膚易失水分,所以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相對而言比較容易人工飼養繁殖。青蛙常棲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食物大多數為農業害蟲。
無尾目的成員統稱蛙和蟾蜍,蛙和蟾蜍這兩個詞并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劃分,從狹義上說二者分別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員,但是無尾目遠不止這兩個科,而其成員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稱呼,一般來說,皮膚比較光滑、身體比較苗條而善于跳躍的稱為蛙,而皮膚比較粗糙、身體比較臃腫而不善跳躍的稱為蟾蜍,實際上有些科同時具有這兩類成員,在描述無尾目的成員時,多數可以統稱為蛙。
1.比較皮膚和體色
青蛙從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條縱行的皺褶,呈金黃色或淺棕色。中央有一條淺色縱紋。后肢上有很多橫列的黑色斑紋。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黃綠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膚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狀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黃色。
2.觀察毒腺蟾蜍有豐富的毒腺,分皮膚腺和耳后腺。皮膚腺分布在軀體的背面,所處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后腺在頭側鼓膜的上方。小心用針刺破耳后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漿液。青蛙是沒有毒腺的。
3.觀察聲囊雄蛙口角的后面有一對聲囊,發聲時口腔內氣體壓進聲囊,使它擴大成球狀,雌蛙沒有聲囊。而蟾蜍無論雌雄都沒有聲囊。
4.比較齒和舌
青蛙上頜邊緣有一排細小的上頜齒;在口腔頂部犁骨上也有兩排并列橫生的瘤狀小突起,叫犁骨齒。而蟾蜍的上下頜都沒有齒。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觀察輸尿管和泄殖腔的連結青蛙的2條輸尿管分別跟泄殖腔相連,在泄殖腔壁上有2個開口;而蟾蜍的2根輸尿管則先合并成一條總輸尿管,再進入泄殖腔在泄殖腔壁上只有1個開口。
6.觀察輸卵管跟泄殖腔的連結青蛙的2條輸卵管也是分別跟泄殖腔相連的;而蟾蜍則是先合并再跟泄殖腔相通的。
7.比較肩帶
青蛙的兩塊上烏喙骨是緊密平行連接而不重疊,不能交錯活動,叫做固胸型肩帶;而蟾蜍兩側的上烏喙骨則彼此重疊,能交錯活動,叫做弧胸型肩帶。青蛙兩鎖骨內端的前方,有一棒形的肩胸骨,在肩胸骨前方還有一半圓形的軟骨,這是上胸骨。而蟾蜍是沒有這兩骨的。
8.比較椎體青蛙的前7個椎體都呈圓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個椎體卻呈雙凹型;而蟾蜍前8個椎骨都是前凹型。
蟾蜍表皮角質化,所以比較耐旱,可以在離水較遠的干燥環境中活動。青蛙和蟾蜍的體色雖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都有保護作用,且受環境的影響變異很大。蟾蜍的跳躍能力遠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它免于被食肉動物吞食,這類器官是保護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對聲囊,是發聲的共鳴器。青蛙上頜齒都是同型齒,這些齒沒有咀嚼機能,只有防止小動物從口中滑脫的作用。齒的有無及著生位置,舌尖是否分叉,肩帶和椎體的類型,都是無尾兩棲動物的分類依據。對于青蛙和蟾蜍的輸尿管和輸卵管跟泄殖腔聯結方式上的差異,常常是解剖中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不同點。
9.卵的鑒別
青蛙的卵由卵膠膜包圍形成單獨的小球形,再***成一團團的卵塊。蟾蜍的卵由卵膠膜圍成一條連續的線狀長帶,帶內的卵排成2行,個別也有排成3行或3行以上的,看上去活像一串珠子
青蛙和蟾蜍在產卵的時間上也有前后,以上海地區為例,蟾蜍產卵在2月底,而青蛙則在4~7月。
10.蝌蚪的鑒別
水中游動的蝌蚪,是密集成群的,還是較為分散的。前者往往是蟾蜍的蝌蚪,后者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把蝌蚪撈上來,放在玻璃瓶中觀察,或者放在手掌上觀察。體色較淺、身體略呈圓形、尾巴長、口長在頭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體呈黑色而尾巴較淺、體形呈橢圓形、尾巴短、口在頭部前端腹面的則是蟾蜍的蝌蚪。
用放大鏡觀察蝌蚪頭部前端,它們角質細齒排列方式也不同,它們下唇的下方都長有3排角質細齒,但青蛙的上排齒中斷,而蟾蜍的3排細齒都不斷開
在清明前后所看到的絕大部分是蟾蜍的蝌蚪;青蛙的蝌蚪約在五月中旬才能看到。
大小,聲音,外形,都不一樣,青蛙最小,綠色,蛤蟆中間,表皮有包深色,田雞最大,叫起聲來大,聽說田雞后面一般都有蛇跟
田雞和青蛙是同一種動物,前者是俗名,后者是中文學名。
蛤蟆也是俗名,但范圍要廣泛得多,它是包括青蛙和蟾蜍(癩蛤蟆)等多種無尾目動物的總稱,現在被叫做“蛤蟆”的動物,都是很早以前由同一種動物分化而來的,從它們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有共同的祖先這一點,可以說它們是“同宗”。
關于蛤蟆田雞青蛙有啥區別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