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麻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国产 高清 在线-国产 日韩 欧美 亚洲-国产 日韩 欧美 综合-日日夜夜免费精品视频-日日夜夜噜

洛陽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洛陽橋是什么橋型

  • 生活
  • 2023-05-04 16:10

很多朋友對于洛陽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和洛陽橋是什么橋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導讀目錄:1、洛陽橋為什么是在泉州而不是洛陽呢?2、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古橋嗎它的特點是什么3、洛陽橋是我國四大名橋之一,他最令人稱道的是什么4、洛陽橋是什么樣的?5、洛陽橋的形狀,結構6、洛陽橋與平安橋的建筑意義?7、中國古代最神奇的橋梁是怎樣歷經一千多年而不倒的?

洛陽橋為什么是在泉州而不是洛陽呢?

據記載閩南人最早是由河洛人遷移而來,我們現在仍然講著閩南話,據說是最早的唐朝官話,這也是為何洛陽橋不在洛陽在泉州,那是遷移過來的人們為了紀念家鄉而取的。

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古橋嗎它的特點是什么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于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巖石砌筑,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后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于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采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筑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筑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于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筑物。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于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只、木排通過。然后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中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于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筑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洛陽橋是我國四大名橋之一,他最令人稱道的是什么

洛陽橋的難能可貴之處,不僅在于它接通了“水闊五里”的萬安渡,使來往行旅得以安全通行,也不僅僅在于它接通了當時奧、閩北上的陸路通道,使南來北往的貨物得以暢通無阻,促進了泉州古代經濟的繁榮;更不在于它引來了膾炙人口的眾多故事傳說,使文化古城泉州平添了無限的樂趣和浪漫色彩,而是在于,它在那江潮夾涌、浪濤搏擊的洛陽江上,發揮了泉州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成功地采用了“筏形基礎”和“種礪固基法”,在全世界史無前例地解決了建造大型石橋的基礎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在全國堪稱第一的海港大石橋,而且一直保留到現在,成了泉州人民的驕傲。在泉州,“站著象東西塔,臥倒象洛陽橋”的俗話,代代相傳,而且遠播海外,不是沒有道理的。什么是“筏形基礎”?它就是沿著橋梁的中線,拋置大量石塊,以形成一條橫跨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造橋墩。什么是“種礪固基法”?它就是在橋下大量種植牡礪,利用這種海生動物附著力強和繁殖迅速的特性,將橋基和橋墩石膠結成牢固的整體,使之成為經得起山洪沖撞和海水搏擊的人工盤石,保證石橋安臥大江,歷經千年而不跨!泉州因為最早在這里建設了如此宏偉的洛陽橋,創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橋的成功經驗,所以有宋一代,泉州橋梁建筑空前興盛,著名的安平橋、石筍橋、順濟橋、盤光橋等相繼建成,因而得到了“泉州橋梁甲閩中”的美譽,文人墨客也寫了大量詩文,傳頌千秋,歷久不衰。連京劇傳統劇目,也以此作為題材,描述了當年建橋之艱巨,以及橋成之后“三百六十行過橋”的歡樂情景,感染了觀眾,使洛陽橋更加名聞天下。

洛陽橋是什么樣的?

洛陽橋有橋墩46座,橋長1200米,寬5米。橋的兩側有500個欄柱,欄柱上均刻有石雕,用來保護行人的安全。橋的兩側共建置了9座石塔,用以鎮風,橋上共筑了石亭7座,供路人休息。

大橋的兩旁還裝飾有許多精美的石獅子、石塔、石亭,橋兩端立有石刻人像守護。橋身及其附屬建筑物,還有許多藝術石碉。它們個個造型美觀,有昂首挺拔的石獅,有口含石球的球獅子。

洛陽橋

洛陽橋的形狀,結構

河南的洛陽橋

指洛陽市天津橋。唐李益《上洛橋》詩:“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宋岑象求《吉兇影響錄》:“韋丹未第時,洛陽橋見漁者得一黿甚大,丹異之,買投於河。”明張昱《感事》詩:“洛陽橋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福建洛陽橋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洛陽橋圖片

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后修復十七次。大修有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颶風、橋壞。邵守趙思誠修復;明宣德間(公允1426-1435年)橋址下沉,潮至,橋梁俱沒。知府馮楨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597年),地大震,橋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禮修復;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橋崩,知縣工之琦修復;民國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鍇軍長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橋面增高2米。抗日戰爭時期受到嚴重破壞;1993年3月—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現橋長742.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l座石亭、7座石塔。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于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由于當時洛陽江潮狂水急,“水闊五里”、“深不可址”,橋基層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一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人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時采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又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石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個把生物學運用于橋梁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的南北交流和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大大加快了泉州的發展。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沓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跡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著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

泉州偉大的古建筑——洛陽橋介紹:

洛陽橋洛陽橋位于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歷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四月至嘉佑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后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莆田人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后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他回到泉州后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臥在海灘上,想讓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于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個“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于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廿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于順利砌成。但是由于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后來又傳說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筑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著橋梁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后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于橋梁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采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筑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贊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蔡襄祠:它始建于宋代,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筑為清代修建,祠堂大廳中間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萬安橋記”碑刻,此碑世稱為“三絕”碑。文章精練,用一百五十三個字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書法遒美,刻工精致。此碑為洛陽橋增輝不少。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書。蔡襄字君漠,仙游人,曾兩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除了著名的《萬安橋記》外,還有藏于河南安陽魏公祠的《晝錦堂記》;福州鼓山的《忘舊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還有大量的紙本書法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對前人優秀書法精華的吸收。有古書《評書》認為“追配前人者,獨蔡君漠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由于他大量接受前人的優點,融會貫通,因此蔡襄的書法充滿了藝術魁力。

蔡襄的書法作品表現了一種當時文人的氣息,他效法過王羲之,顏真卿等,取法爭上,超然脫俗,神清氣淡,達到古雅優美的境界。這種境界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欣賞的同時得到提升。蔡襄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是重復,因此形成一種新的書法格局。學古人而泥古,繼承前人而創造,使蔡書有了新的美學價值,因此他的書法作品永留書法史冊。

洛陽橋與平安橋的建筑意義?

第一,介紹一下洛陽橋。

1、歷史意義。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潮州湘子橋被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

2、建筑意義。洛陽橋全長834米,寬7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所謂“筏形基礎”,就是用船載石沿著橋梁中線拋下大量石塊,使江底形成一條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橋墩。橋墩全中用長條石交錯壘砌,兩頭尖,以分水勢,減輕浪濤對橋墩的沖擊。為了鞏固基石,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還首創了“種蠣固基法”,即在基石上養殖牡蠣,使之膠結成牢固的中流砥柱。這是世界上把生物學應用于橋梁工程中的先例,在全世界史無前例地解決了建造大型石橋的基礎工程,它成了中國造橋史上的一座豐碑,成為人們千古傳誦的佳話。

第二,介紹一下安平橋。

1、歷史意義。安平橋是國家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晉江市的安海鎮,安海古稱安平,因此,此橋又稱:“安平橋”,由于橋長有五華里,人們便稱它為“五里橋”;位于安海鎮西畔,俗稱“西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歷經十三年告成,后經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現為國家撥款重修保留原狀。

2、建筑意義。安平橋全座石構,用花崗巖和沙石構筑的梁式石橋,橫跨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兩重鎮的海灘,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梁式石橋,安平橋全長兩千多米,橋面寬3~3.8米,共有三百多個橋墩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3種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橋面是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設有欄桿。橋板又闊又厚,最長者可達十余米,每間用板石七、八條,皆是堅實的花崗巖石。長橋的兩旁,還置有形式古樸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桿柱頭還雕刻著維妙維肖的雌雄石獅與護橋將軍石像,以夸張的手法,雕刻表現得非常別致,皆為南來的代表作。

中國古代最神奇的橋梁是怎樣歷經一千多年而不倒的?

中國古代最神奇的橋梁就是位于泉州城東北的洛陽橋,這座橋采用比較特殊的***來加固橋梁,然后根據當地的河流特點來建造的橋,采用長條石來減弱浪的沖擊,而且在此地也利用了“種蠣固基法”。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你懂的国产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韩黄色视屏 |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 日本三本道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九九在线偷拍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经典欧美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综合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自拍 | 亚洲gogo人体大胆西西安徽 | 免费毛片视频网站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 日韩欧美成末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偷拍自拍 | 一级欧美 | 亚欧美图片自偷自拍另类 |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 成人三级在线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高清专区手机版 | 在线免费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 九色porny真实丨国产18 | 亚洲网站一区 | 亚洲伦理天堂 |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看片 | 国产另类视频 |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久国内精品视频 | xxx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