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份業績報打壓股價!百威亞太中國區上半年營收下滑,高端啤酒難逃“苦澀”
來源:華夏時報??記者姜艷鑫黃興利北京報道
上半年疫情反復沖擊餐飲渠道,百威亞太中國區交出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績單。7月28日百威亞太發布的上半年業績報顯示,中國市場受疫情影響表現不佳,銷量下跌5.5%,收入下跌3.2%。在這份業績發布后的第二日百威亞太低開低走,截至7月29日收盤股價報21.75港元/股,跌8.23%,創近期單日最大跌幅。
中國區業績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威亞太實現營業收入34.53億美元,同比增長2.7%;實現歸母凈利潤6.25億美元,同比增長24.25%;總銷量45.23億公升,同比減少1.4%。需要提及的是,去年同期百威亞太的營收增速為35%,今年上半年卻降至到2.7%(按呈報基準計下跌0.7%)。
2019年9月30日,百威亞太母公司百威英博集團將其在中國、澳洲、韓國、印度、越南等地的業務分拆打包后于港交所上市。從百威亞太發布的各地區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其在韓國地區的總市場份額及收入均較同期出現增長,主要得益于經營環境持續改善,餐飲渠道限制取消;在印度市場,今年上半年百威亞太的高端及超高端產品銷量合計較去年增加一倍;亞太西部的銷量下滑2.5%,收入則增加0.3%。
在大部分地區的銷量及收入保持增長的態勢下,百威亞太主要市場——中國市場卻出現了下滑情況,其中銷量下跌5.5%,收入下跌3.2%,單第二季度的銷量及收入分別下跌6.5%及4.9%。
百威亞太坦言,其在韓國及印度的表現僅部分抵銷了在中國嚴峻的經營環境的影響,使總銷量持平。面對中國市場疲軟的業績,百威亞太表示,因為2022年從3月中旬至5月實行的COVID管控措施導致整體行業呈現中個位數的下滑,同時渠道調整以及不利的地域組合嚴重影響了業務,表現遜于行業水平。
不過,百威亞太表示,盡管面臨渠道和地域方面的不利因素,自身的收入管理措施和高端化工作仍支持每百升收入增長1.7%。
面對百威亞太的這份業績單,酒類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威亞太的中國區的營收下滑是意料之中的,因為今年上半年,中國疫情的反復導致整個中國酒類無論是高端消費場景還是大眾啤酒消費場景都受到了直接的封鎖。
高端路線救命業績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1-6月,百威亞太的啤酒銷量同比下降1.4%至45.23億公升,在整體銷量下滑的情況下,百威亞太仍能穩住業績,離不開其高端化路線。
作為世界最大啤酒公司的子公司,百威亞太按收入看也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啤酒公司。得益于百威英博集團擴張與發展,百威亞太旗下產品矩陣也十分豐富,目前百威亞太在亞太地區擁有超過50個啤酒品牌。基于質量及價格將啤酒分為三類:高端及超高端品牌、核心及核心+品牌及實惠品牌。
百威亞太在中國地區的高端及超高端品牌主要以國外品牌為主,包括百威、科羅娜、范佳樂以及其收購哈爾濱啤酒1990臻藏;核心及核心+品牌包括哈爾濱啤酒其他系列以及雪津啤酒;實惠品牌包括其在中國先后收購的金士百、雙鹿、雁蕩山。
業績報中,百威亞太表示,2022年上半年能夠在總銷量下跌1.4%的情況下,每百升收入上升4.2%,主要得益于其持續實施高端化及收入管理策略。
除了品牌高端化,百威亞太為了更加精準定位消費者,以洞悉顧客需求推出升級交易,將本已是高端線的啤酒再次進行價格劃分,稱為升級交易。
以百威啤酒在天貓官方旗艦店的銷售價格為例,百威啤酒玻璃瓶在天貓旗艦店銷售單價為7.4元/600ml、鋁瓶裝銷售單價為12元/355ml、百威金尊銷售單價為13.5元/500ml、大師甄藏為218元/798ml。
此外,2019年上市時,百威亞太曾在招股書中提及,定位超高端的科羅娜在中國過往四年的收入增長約25倍,截至2018年底,中國是百威英博集團最大科羅娜出口市場。
除了啤酒的高端化外,去年5月百威亞太也公開證實旗下的百威等多個品牌已經漲價。
從百威亞太2017年-2021年的銷量數據來看,其啤酒銷量分別為939.66萬千升、962.45萬千升、931.68萬千升、811.15萬千升、878.78萬千升,整體下滑趨勢明顯。但在此情況下,2019-2021年,百威亞太啤酒每百升收入分別增長了4.9%、-0.3%、6.1%。
提價與高端路線的護航,讓百威亞太業績多了一分保障。蔡學飛認為:“百威亞太的提價實際上是大勢所趨。中國酒類消費市場面臨著增量不足的問題,大家都在做存量競爭,而在存量市場中,如果要獲得新的增長極,必然要做高產品結構。”
“百威在高端啤酒上有著優勢,也必然會通過提價的方式利用自己的高端品牌背書與強勢市場地位來提高業績表現。百威亞太的提價是正常的戰略選擇,也符合目前整個中國酒類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蔡學飛補充說道。
國產啤酒追趕中
百威亞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集團是一家于比利時上市的上市公司,也是世界五大啤酒公司之一。在中國市場,百威英博集團與哈爾濱啤酒牽手后,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后開始陸續收購地方本土品牌,包括福建雪津、浙江雙鹿、江蘇金陵、江蘇三泰等國產啤酒品牌。
作為國產啤酒老大哥的華潤啤酒、青島啤酒,近些年也保持著較高速的增長,同時也在布局高端賽道,且效果明顯。去年,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的整體銷量分別為1106萬千升、793萬千升,前者次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達187萬千升、后者高檔以上為52萬千升,分別占總銷量比重的16.9%、6.56%。
需要提及的是,從去年的整體銷量來看,華潤啤酒1106萬千升的啤酒銷量已經超過百威亞太,不過在營收上與百威亞太仍有距離。
除此之外,國產啤酒在其他方面也在追趕百威亞太。2019年,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的凈利率分別為13.72%、3.95%、6.62%,到了2021年,三家的凈利率分別為14%、13.73%、10.46%,不難看出華潤啤酒、青島啤酒與百威亞太之間的凈利潤率差距已被縮小。
在蔡學飛看來,百威本身依靠高端品牌形象在高端啤酒市場有很強的號召力與影響力,雖然百威在繼續進行高端化,但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隨著互聯網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整個中國酒類的消費高端化、個性化是必然的趨勢。
中國酒業分析師肖竹青則認為,現在各大啤酒廠紛紛押寶中高端啤酒新品發展,但是如果市場投入模式不改變,還是難以撼動百威啤酒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一股獨大的局面。
針對百威亞太中國區上半年營收、銷量下滑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通過郵件的形式聯系百威亞太,但截至發稿前并未獲得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