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公募基金陸續披露上半年經營情況,從已公布的半年報來看,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多家公募基金在加倉消費股,貴州茅臺等股票再度成為諸多基金重要的持有品種。
眾所周知,消費股在前年年底、去年年初時有過一波很大的上漲,但隨后開始了漫漫下跌之路。與此同時,市場對于公募基金的高倉位持有消費股的現象也頗有微詞,對“抱團取暖”狀況出現了不少批評。公募基金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陸續減持消費股。然而,不到一年時間,這種格局又發生了變化,公募基金又重新加倉消費股。
客觀而言,公募基金現在加倉消費股是很有理由的,自去年第一季度以來,消費股出現了較大調整,像貴州茅臺此間的最大跌幅接近37%,很多之前的明星股甚至股價腰斬。而這樣一跌,不但修正了原先的高估值,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釋放了風險,特別是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股價已經顯得比較便宜,投資價值凸現。基于價值投資的理念,公募基金加倉這些股票是必然的。
當然,在今年上半年,消費股并非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開始于5、6月份的反彈,行情的熱點是在新能源、汽車等板塊上,一些公募基金也確實在這方面有所動作。不過,這個熱點多少顯得有點擁擠,股價上漲的速度也比較快,并不是特別適合那些習慣于做慢牛行情的公募基金。
再進一步說,由于今年的市場環境較為嚴峻,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也比較大,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情緒普遍偏于謹慎甚至保守。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股作為防御性品種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特別是其中的那些品牌優勢突出的公司,它們往往有能力穿越經濟波動的周期,實現可持續的平穩增長。貴州茅臺日前公布的業績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0%。一個年盈利超過500億元的公司,還能夠有這樣大幅的增長,對于堅持理性投資理念的人來說,無疑是充滿吸引力的。
相比之下,由于經濟活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加上近段時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對股市上的資源品板塊形成一定的壓力,這就促使投資者更多地關注具有剛性需求的消費股。公募基金在當下的一種投資策略,即堅持穩健性的原則,力求逢低介入有足夠安全邊界、可以長期持有的股票。這也表明部分機構投資者在價值與成長方面盡可能實現平衡,但又相對傾向于價值的思維。這一點,對于普通投資者認識當前的市場形勢,是有很大啟發的。
今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俄烏局勢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經濟面臨較大的壓力,上半年全國GDP的增速為2.5%。現在看來,下半年的經濟增速有望回升,但是要實現全年的既定目標還是很有難度的。在這樣大背景下,股市運行自然不太可能出現所謂的大牛市行情,而更多是會以震蕩整理、區間波動為主要特征。這就決定了股市的投資機會主要表現為存在一定力度的結構性行情。近期出現的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的上漲,就是一種典型的結構性行情。
但市場畢竟是豐富多彩的,熱點也不可能只集中在少數幾個領域中。而消費股的活躍,則提示出結構性行情泛化的某種態勢。現在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隨著公募基金不斷加倉消費股,下半年很可能出現以消費股為龍頭的行情,再現多年前曾經有過的消費從防御品種轉為進攻品種的一幕。
不過,考慮到當前必選消費活躍度還不高,全社會的消費意愿并不很足的實際情況,指望下半年消費有大幅度增長未必現實,這樣即便消費股有行情,其本身也是結構性的,不是所有消費股都會大漲。其實,公募基金目前加倉的消費股,也是精挑細選的,這也提示投資者,對未來一段時間消費股的行情,也是需要理性對待的。
(原標題:從公募基金加倉消費股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