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臺風的由來和臺風的由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臺風是一種熱帶風暴。熱帶風暴是產生于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是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升空,而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環,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的。臺風產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第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聚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第三,垂直方向的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的相對運動須很小;第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于氣旋性旋渦的生成。
臺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于作用于臺風的動力由于副熱帶高氣壓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致使臺風的移動路徑并非規律一致而是變得多種多樣。臺風一般伴隨著強風、暴雨,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對于民生、農業、經濟等部門會造成極大的沖擊,是一大嚴重的天然災害。
我國規定臺風中心附近地面的最大風力達6~7級為熱帶低壓;8~11級為臺風;12級以上為強臺風。襲擊我國的臺風以7~9月最為頻繁。
2006年,《科技術語研究》刊登的王存忠、張斌《臺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中論及“臺風一詞的歷史沿革”:在古代,人們把臺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飆風這一名稱。1956年,飆風簡化為臺風,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臺風性大風的統稱。
關于臺風的來歷,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篩”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而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臺風的來源地賦予其名稱。
發源于中國,在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臺風”這個名字是在明末清初。南朝劉宋、沈懷遠著的《南越志》中有寫:“颶者,具四方之風也。《福建省志》記載:“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臺。颶常驟發,臺則有漸。颶或瞬發倏止,臺則連日夜或數日而止。大約正二三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臺”。”當時臺灣及東南亞就已經有西方殖民生活,將外文詞typhoon帶到了臺灣,音譯“臺風”傳至中國。此外,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曾認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臺風”的音譯。而之所以叫“臺風”是因為大陸人看到登陸的臺風都來自于臺灣方向,于是就稱臺風。至于說現在為什么不叫颶風,那是因為20世紀中國參照國際標準規范命名。
縱觀整個夏季從臺風“溫比亞”到“山竹”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臺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臺風(Typhoon),指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
關于“臺風”的來歷,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臺”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由于臺灣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臺風北上的路徑要沖,很多臺風都是穿過臺灣海峽進入大陸的,所以稱為臺風。“臺風”是音譯詞,英文中typhoon是根據中文粵語發音toifong音譯至英文,再進入普通話詞匯中的。
typhoon在美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一樣表明漢語、***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希臘單詞typhon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臺風”的普通名詞,被借入到***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語一樣,那時,***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Tufan,希臘語的***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語的***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tufan的形式出現于英語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臺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fung同我們的***語借用詞相近,最早以tuffoon的形式于1699年載入英語,各種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變成了typhoon。
臺風發源于熱帶海面,那里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后形成了臺風。
臺風名字的由來:臺風,即熱帶氣旋。熱帶氣旋可以發展成強熱帶風暴,再繼續加強就發展成臺風。
為了區分熱帶氣旋,有必要給它們單獨取個名字。最早是根據熱帶氣旋的位置即中心所處的經緯度來區分熱帶氣旋,這種辦法相當麻煩,往往難如人意。到19世紀初葉,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加勒比海島嶼根據颶風登陸的圣歷時間命名颶風。19世紀末,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用他討厭的政客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后來,軍事部門根據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順序來命名熱帶氣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用女性的名字給熱帶氣旋命名。20世紀70年代末,應美國女權運動組織的要求,擴充了命名表,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語和書面交流中,特別在警報中,人們逐漸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優點。
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氣象組織各區域熱帶氣旋委員會協調下,熱帶氣旋的命名走向國際化。通常由指定的氣象中心負責按字母順序依次為熱帶氣旋命名。有的地區命名表循環使用,有的地區時常制定新的命名表。
為避免各路神仙各自起名,造成臺風稱謂混亂,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統一命名規則,2000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熱帶氣旋命名***,即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臺風的名字,由國際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的14個東亞區內的國家或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共計140個備用,分為5組排序逐一使用,然后再循環使用。如果某個熱帶氣旋聲名狼藉,比如造成了嚴重傷亡或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則將該熱帶氣旋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別的另一個名字,并且第一個字母要相同。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臺風名稱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似乎與臺風災害不大協調。有關專家認為,臺風不僅僅會帶來狂風驟雨,有時也會造福人類。高溫酷暑季節,臺風的光臨可解除干旱和酷熱,對于解除盛夏伏旱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起個文雅的名字也無妨。
附:140個臺風命名(英文與中文并列,這里省略了英文名)
來源IIIIIIIVV——組別
柬埔寨達維康妮娜基莉科羅旺莎莉嘉
中國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
朝鮮鴻雁桃芝海鷗彩虹米雷
中國香港啟德萬宜鳳凰彩云馬鞍
日本天秤天兔北冕巨爵蝎虎
老撾布拉萬帕布巴蓬凱薩娜洛坦
中國澳門珍珠蝴蝶黃蜂芭瑪梅花
馬來西亞杰拉華圣帕鸚鵡茉莉苗柏
密克羅尼西亞艾云尼菲特森垃克尼伯特南瑪都
菲律賓碧利斯丹娜絲黑格比盧碧塔拉斯
韓國格美百合薔薇銀河奧鹿
泰國派比安韋帕米克拉妮妲玫瑰
美國瑪莉亞范斯高海高斯奧麥斯洛克
越南桑美利奇馬巴威康森桑卡
柬埔寨寶霞羅莎美莎克燦都納沙
中國悟空海燕海神電母海棠
朝鮮清松楊柳紅霞蒲公英尼格
中國香港珊珊玲玲白海豚獅子山榕樹
日本摩羯劍魚鯨魚圓規天鷹
老撾象神法茜燦鴻南川麥莎
中國澳門貝碧嘉琵琶蓮花瑪瑙珊瑚
馬來西亞溫比亞塔巴浪卡莫蘭蒂瑪娃
密克羅尼西亞蘇力米娜蘇迪羅凡比亞古超
菲律賓西馬侖海貝思莫拉菲***卡泰利
韓國飛燕浣熊天鵝鲇魚彩蝶
泰國榴梿威馬遜莫拉克暹芭卡努
美國尤特麥德姆艾濤艾利韋森特
越南潭美夏浪環高桑達蘇拉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