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氣候變暖的原因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極地氣候變暖的原因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引起溫室氣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以二氧化碳為例,在人類社會實現工業化以前的19世紀初,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270ppm,而到了1988年已上升到350ppm。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由于人口的劇增和工業化的發展,人類社會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劇增加,燃燒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其次,森林毀壞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減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同樣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二氧化碳以外的溫室氣體,如甲烷、氯氟烴(氟里昂)、氧化氮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著。
拓展資料:
據估算,在綜合考慮海水熱脹、由于極地降水增加導致南極冰帽增大、北極和高山冰雪融化等因素的前提下,當全球氣溫升高1.5~4.5°C時,海平面將可能上升20~165厘米。海平面的上升無疑會改變海岸線,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影響,目前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海平面上升還會導致海水倒灌、排洪不暢、土地鹽漬化等其他后果。
盡管存在著許多的不確定性,但顯而易見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對氣候帶、降水量以及海平面的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對人類居住地及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極其復雜的,必須給予應有的重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全球氣候變暖?網頁鏈接
1.
人類活動的
溫室效應
致
氣候變暖
2.
氣候變暖也有自然因素
3.
擴展資料:
當代全球氣候在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周永章
教授認為,氣溫上升不僅是人為因素,而且還是自然因素。但是,有關當代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可能帶來的后果,至今在科學界仍然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關于當代氣候變暖的原因,國內外主流科學家一致認為主要由人類活動的溫室效應所引起。但在國際上也有科學家認為近30年來
太陽輻射
在增強是不可忽視的。
國內一些從事天地生人綜合研究的科學家認為,人為溫室效應和自然因素兩者都很重要、均不可偏廢。后者主要是80年代以來
太陽活動
在增強以及九星地心會聚引起氣候的千年尺度
周期變化
當前處在增曖階段。認為天文因素是氣候變遷的基礎性原因,至今不可輕視。此種結論與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準確地講應是天地生人統一觀)相吻合。西方科學的機械的
線性思維
和分門別類的研究***,很難適應
氣候異常
變化此種
復雜巨系統
的探索研究。
當今不少科學家忽視天文因素對當代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不合適的。更為重要的是關于氣候變曖的后果,與許多主流科學家的看法相反,
歷史氣候
變遷的事實至少在千年和百年尺度上時的氣候變曖期,往往是全球(尤其是
夏季風
邊緣地區)嚴重自然災害的相對較輕、較少時期;而在氣侯變冷期,才是各種嚴重自然災害的群發期。
現今的
氣候模擬
理論也存在重大缺陷,其結論有著嚴重的不確定性。當今一些氣候研究存在著一種簡單化傾向:每當某些地區出現嚴重干旱、嚴重洪澇,發生
極端天氣事件
,往往簡單歸結為“是氣候變暖或厄
尼諾
事件引起的”,而用不到具體論證。事實上根據我們研究,去年盛夏重慶的特大干旱和去年我國發生的多種極端天氣事件,主要都是由
引潮力
共振的異常疊加而引起。
簡述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影響及預防措施一.原因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兩方面:(1)大量燃燒煤炭、天然氣等含碳燃料產生大量溫室氣體;(2)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大氣層和地表這一系統就如同一個巨大的“防護傘”,使地表始終維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在這一系統中,大氣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達到地面,同時又能阻止地面輻射能量的散失,我們把大氣對地面的這種作用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這些氣體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全球變暖的最根本的原因。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后使地球升溫,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遠遠超過科學家可能勘測出來的過去16萬年的全部歷史紀錄,而且目前尚無減緩的跡象(資料來自搜狐網)。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淪為伐木業大規模開采利用的對象。在熱帶地區,許多森林早已蕩然無存。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過4.5億公頃的熱帶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熱帶森林總面積的20%;還有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在砍伐、農田開墾和礦產開采中退化(摘自搜狐網)。有科學家預測,到2100年,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攝氏度。根據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過去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所以說呢,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乃是溫室效應的增強,而溫室效應的增強則主要歸功于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二氧化碳的泛濫又主要源自于大量含碳化合物的燃燒和森林的毀滅性砍伐。二.危害經過查找資料和閱讀文獻,我大致總結了全球氣候變暖在生態、氣候、海洋、農業、云層和人體健康六個方面。
全球氣候變暖原因
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主要原因有人為因素和人為因素。
具體原因如下:
1、人口劇增因素: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紀,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壞因素: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眾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當前2014年,人類活動由于為獲取木材而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于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對植被進行著嚴重的破壞。土地沙化,4、7萬噸土壤被侵蝕。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并惡化生態環境。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紀,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滅絕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污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污染因素: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原因:
——1、由于人類生活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2、另一方面,由于陸地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溫升高,與海洋溫差變小,進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污染。
制止全球變暖的措施:
——1、改變生活方式,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如:水電、風電、光伏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等。
——2、改善自然生態,擴大森林面積、保護水源區生態、防止水土流失、提升產業生態、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創造節能生活方式。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得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大氣層遭到破壞,嚴重的污染以及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影響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復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
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今年8月份CCTV報道,由于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中國環境報》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機構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鐘和
中國環境報2004-10-19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游區向后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游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代夫、塞舌爾等低洼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關于氣候變暖的原因和極地氣候變暖的原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