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露珠杜鵑的病蟲害防治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杜鵑有哪些病蟲害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在落葉杜鵑的品種中,以花開的季節不同又可分為春鵑、夏鵑、春夏鵑和冬季開花的西鵑。此外,還可以根據其體型分出樹體高達2米以上,發枝粗長,葉片粗糙多毛的毛鵑類。根據園藝品種培育地,分出主要由日本培育出的枝條纖細,葉小,花小,花多為單瓣或套瓣的東鵑類和主要由歐洲各國培育出的枝條粗短,葉大,花大,花多為重瓣的西鵑類等。事實上,這些類別也都不是絕對的。不論是東鵑、西鵑還是夏鵑,它們的花期、花形和花色等經過不斷的人工雜交選育,都已有了新的分化。杜鵑花有馬纓杜鵑、迷人杜鵑、繁花杜鵑、露珠杜鵑、銹葉杜鵑、云南杜鵑、杜鵑。
毛鵑指錦繡杜鵑,屬杜鵑花目,杜鵑花科半常綠灌木。常見的病蟲害冠網蝽,防治***:
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干較粗并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劑。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
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擴展資料:
養護
既怕干又怕澇。11月底至次年2月中上旬,大部分露地盆栽錦繡杜鵑處于休眠或半休眠狀態,視盆土干濕狀況適量澆水。
2月下旬氣溫回升,花芽、葉芽萌動,適當增加澆水次數。3~6月是新梢生長旺盛期,需水量增大,要酌增澆水次數。7~9月氣溫高,每天都要澆水。10月以后,澆水量可減少。
不喜大肥,要勤施稀薄肥。基肥用長效肥料,如餅肥、骨粉和干廄熟肥等有機肥,在上盆換盆或冬季埋入盆土中。
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干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分布于歐洲、亞洲及北美洲,以亞洲為最多。它與西洋杜鵑的區別是:形體相對更矮小,花型相對更小。 [4]
杜鵑花(14張)
編輯本段
生態習性
杜鵑花叢
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尤以云南、***和四川種類最多,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布中心。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于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并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氣溫超過30℃或低于5℃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后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后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后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為常綠或落葉灌木。[5]
編輯本段
常見種類
杜鵑花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東鵑、春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云銀杜鵑。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布。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此外,北美分布有24種,歐洲分布有9種,大洋洲分布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
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綠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綠類葉片碩大。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
大白杜鵑大關杜鵑馬纓杜鵑云南杜鵑
長蕊杜鵑凹葉杜鵑白花杜鵑光柱迷人杜鵑
光柱迷人杜鵑團花杜鵑團花杜鵑多花杜鵑
羊躑躅西昌杜鵑問客杜鵑杜鵑
飾石杜鵑樹形杜鵑樹形杜鵑狹葉馬纓杜鵑
美容杜鵑貴定杜鵑迷人杜鵑迷人杜鵑
桃葉杜鵑桃葉杜鵑皺葉杜鵑皺皮杜鵑
銀葉杜鵑銀葉杜鵑鹿角杜鵑短脈杜鵑
銹葉杜鵑滇紅毛杜鵑腺花杜鵑腺萼馬銀花
錦繡杜鵑繁花杜鵑露珠杜鵑
比較常見的有:
馬纓杜鵑、迷人杜鵑、繁花杜鵑、露珠杜鵑、
銹葉杜鵑、云南杜鵑、杜鵑、大白杜鵑
種類的數量稀少:
白花杜鵑、羊躑躅、腺花杜鵑
[2-3]
編輯本段
地理分布
杜鵑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種,分布于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主產東亞和東
杜鵑花
南亞,非洲和南美洲不產,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余種,占全世界59%,特別集中于云南、***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和分布中心。喜馬拉雅山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
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的棠口鄉龍源村口,樹高3米多,樹冠直徑5米,七枝叢生,棱干上布滿苔蘚,樹齡在400年以上,一年中僅7月份無花,其余時間均可見花,花色大紅,經專家考證,為錦繡杜鵑的變種,十分珍貴。在熙嶺鄉九峰寺、天平山寶林寺、劉公巖景區的山上也發現類似的杜鵑花。
貴州西部黔西縣與大方縣交界處有一“百里杜鵑”的地方,那是延綿五十公里的一條自然野生杜鵑林,從而那里被稱為“地球的彩帶、世界的花園、索瑪的故里”(索瑪是彝族語言里對杜鵑花的稱呼)。此杜鵑林的杜鵑花的花種占全世界5個亞屬中的4個,品種亦十分繁多。而大方縣內花區被譽為“杜鵑王國”“花海之心”,黔西縣更是被譽為“杜鵑花之都”。百里杜鵑管理委員會也加大旅游的開發力度,著力打造以彝族文化和杜鵑花文化相結合的旅游資源,每年3月底到4月中旬的時候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旅客。
湖北麻城分布有100萬畝古杜鵑,其中包括龜峰山風景區的10萬畝原生態古杜鵑群落。經專家考證,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保存之好、密度之高、花色之美,堪稱華中一絕,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最大的古杜鵑原始群落。其中,龜峰山“杜鵑花王”樹齡300多年,次生枝干達56枝,每枝干莖在6厘米至10厘米之間,樹冠冠莖達6米,覆蓋面積達35平方米,龜峰山古杜鵑群落2009年04月16日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以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之高、保存之好、花色之美,堪稱麻城杜鵑甲天下。
產于臺灣,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云南勐海、普洱、耿馬、景洪、河口、思茅;生于海拔30-16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坡、山谷溝邊的林中或灌叢中。國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尼泊爾、錫金、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非洲東部熱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澳門。
猴頭杜鵑與鹿角杜鵑的區別,你有哪些了解呢?
猴頭杜鵑和鹿角杜鵑在高度和花葉子上不一樣,開花期也不一樣。猴頭杜鵑的高度在2~5米中間,枝干比較淺灰,葉片為扁圓形披針形,開花期在4~5月中間。鹿角杜鵑的高度在2~3米之間,枝干比較深灰色或乳白色,葉片為長圓環狀披針形,開花期在3~4月中間。
猴頭杜鵑是杜鵑花科常綠植物綠色植物,也被稱作南華杜鵑。猴頭杜鵑較高,高度在2~5米中間,一部分可做到10~13米中間。猴頭杜鵑的幼枝比較光潔,顏色為淺咖啡色,老枝比較不光滑,顏色為淺灰,葉片青綠色,樣子為扁圓形披針形。
猴頭杜鵑的花瓣一般在4~5月中間對外***,花瓣頂生,花柄粗直,卡羅拉為鐘狀,顏色為乳白色或者淡粉色。果子在7~9月中間完善,果子較長,樣子為橢圓形。猴頭杜鵑多發育在山坡地、山地或林間,遍布在產浙江、湖南、廣東或廣西等地域。
鹿角杜鵑是杜鵑花科常綠植物或灌木綠色植物,又被稱作巖杜鵑。猴頭杜鵑較高,高度在2~3米中間,一部分可做到5米長。鹿角杜鵑的枝干進行,顏色為深灰色或乳白色,葉片為墨綠色,樣子為長圓環狀披針形,葉片頂端比較銳利。
鹿角杜鵑的花瓣一般在3~4月或5~6月中間對外***,花瓣單身,花柄光潔,花瓣的顏色為乳白色或者淡粉色。果子在7~10月中間完善,果子的外形為圓柱形。猴頭杜鵑多發育在海拔高度較高的林間,遍布在產湖北、湖南、廣東或貴州等地域。
害蟲防治
鹿角杜鵑普遍的病害有褐斑病、葉腫病、棉蚜、葉蜂等,會巨大的傷害杜鵑的成長發育,在日常保養時要留意開展除菌和滅蟲。一般病蟲害可以用*液除蟲或是手動式滅蟲開展醫治,病蟲害需在病葉立即剪去損壞,避免病原菌擴散,隨后向主莖噴撒*液除菌醫治。病害高發于高溫寒濕的時節,因而平常要留意保*土壤層和條件的自然通風透氣性,避免病原菌滋長。
上肥與澆灌
盆景土:用含有營養物質的富饒綿軟的土壤層,操縱ph維持盆景土土壤層為**;
春天秋天盛開前可每個月增加一次*肥,可以使花骨朵漲勢更強,為開花期做準備生長期花期多肥水多
夏天冬天為休眠狀態,留意操縱化肥提供和灑水的量,避免由于液肥太多而爛根;
干燥地域飼養小露珠杜鵑應立即澆灌和噴霧器,澆灌時可以在水中添加含鐵的飽和溶液或醋。對土層的改進和花瓣品質有協助。
杜鵑花的扦插時間,常綠杜鵑和啊扎里亞類杜鵑有所不同。對于常綠杜鵑亞屬植物來說,取插條時間以10月下旬至11月較為適宜。我們曾在5~9月采過馬纓花、大白花杜鵑和露珠杜鵑做扦插繁殖實驗,結果都失敗了,而10月下旬和11月份采的插條則有不同程度的生根。當然苗床內的基質溫度要加以控制。取條長度依據杜鵑花母株的情況而定,如果1年生的枝條長,可以在當年生的枝條基部2~3個葉芽處剪條,留下的葉芽仍可以抽生腋芽。
剪下的枝條如果長達20厘米以上,去掉先端不成熟部分,依據不同的種類可以得到2~3根插條。取條時注意不要采那些生長過于旺盛的枝條,因為生長旺盛的枝條水分多,很難生根。最好在植株的兩側剪枝條,特別是向北的枝條或生在部分遮陰環境下的枝條。枝條要中等粗細,即使比頂生的稍細一點也無妨。開花以后,等第一階段的生長停止,對枝頂要進行摘心,這樣能使每個枝條再抽生二次枝。為了不妨礙第二年開花,摘心的枝條不可太多,因為一旦抽生二次枝,就不容易形成花芽。這些二次枝到了秋天就是理想的插條。
采插條時注意母株不能太老或太嫩,即使是壯年的母株也不能一次采太多的插條。一般的規律是,一株成年的母株一次只能采1/3的頂梢。如剪得過多,留下的腋芽就會生出二次枝,營養消耗太多,要及時給予養分補充,才不致有害于母株。
落葉類杜鵑的扦插時間與常綠杜鵑有所不同,原則上說只要具備兩個條件,也就是說只要有合乎標準的插穗和能夠控制溫、濕度的設備,隨時都可以扦插。但一般來說,最適宜大量扦插繁殖的時間是在5~8月。毛鵑、東鵑、西鵑花期大都在3~5月,花后新梢生長旺盛,至5~6月基本上已達半木質化,老嫩適中,數量又多,此時氣溫在18~25℃、相對濕度達到80%以上,對插穗的生根非常有利,因此是落葉類杜鵑扦插的最佳時機。
杜鵑花屬于木本花卉。它的樹形多變,可以說在木本花卉中沒有哪一類植物像杜鵑花屬植物的樹形那樣富有多樣的變化。
杜鵑花樹形
該類植物的樹型從高達25米以上的喬木到僅有10厘米左右的墊狀灌木都有。高大喬木者如大樹杜鵑,高達25米,胸徑可達60~68厘米。馮國楣先生于20世紀70年代在騰沖高黎貢山發現的大樹杜鵑胸徑可達3米。小喬木者有凸尖杜鵑(R.sinogrande),株高可達6~8米。杜鵑屬中,多數杜鵑花為灌木,如露珠杜鵑(R.irroratum)、云錦杜鵑(R.fortunei)、大白花杜鵑(R.decorum)、云南杜鵑(R.yunaneneses)等。在杜鵑花屬中,多數種類為常綠喬木或灌木,僅有少數種類為落葉灌木,如糙毛杜鵑(R.scabarifollium)。有的種類矮小成為墊狀,高僅有10厘米左右,如矮生杜鵑中的紫背杜鵑(R.forrestii)和獨龍杜鵑(R.keleticum)等。
露珠杜鵑的病蟲害防治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杜鵑有哪些病蟲害、露珠杜鵑的病蟲害防治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