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2020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2020版衛健委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對于新手媽媽來說,寶寶出生后的每一天,都是嶄新、忙碌、充滿未知的一天,因為她們也不知道,在新的一天里,又會遇到哪些育兒難題。比如到了六個月要給寶寶添加輔食,“加輔食”是件大事,在剛添加輔食的這段時間內,可能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昨天就有個媽媽私信問:寶寶六個月了,已經添加輔食了,可是一天需要加幾頓輔食呢?我家寶寶晚上總吃奶,是輔食加的少了嗎?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學學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原則,我們一起來看看。
權威建議:輔食添加的“10字原則”
《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2016版)》中,關于嬰幼兒的喂養建議是:寶寶滿6個月(出生后180天)開始添加輔食。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等權威也是這樣建議的。
不過,現在生活條件好,而且寶寶具體的發育情況、對食物的接受程度等都不一樣,那“給寶寶添加輔食”這件事兒也就要靈活對待了。
先來看看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幾個原則,這是新媽媽在添加輔食前要先了解的:
種類:單一到多樣。
剛給寶寶添加輔食,一般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然后逐類多樣的添加其他食物,但是要一樣一樣的添加,并且添加一樣后,要觀察3-5天,看是否出現過敏、不適應等情況,再酌情添加下一種。
數量:由少到多。
寶寶6個月剛開始加輔食,可以先加一勺米粉,喂給寶寶吃,吃的時候觀察寶寶的反應,看是否會把勺子用舌頭頂出來、是否愛吃等;當寶寶吃一段時間適應后,再逐漸“加量”,一次吃2-3勺,甚至更多,根據寶寶的“食量”添加即可。
次數:1-3次。
剛開始添加輔食,先加一次,喂給寶寶吃,寶寶若是吃的好,在吞咽能力、消化能力都沒問題,7-8個月后逐漸增加為2次,到了10-12個月可以增加為3次,和大人的一日三次時間同步,逐漸幫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質地:由稀到稠。
剛添加輔食的階段,寶寶可能不會吞咽、消化能力也沒那么強,因而米粉要盡量沖的稀一點,便于寶寶吞咽,當寶寶的“吞咽能力”逐漸增強后,就可以把米粉沖的稠一點,繼續鍛煉寶寶的吞咽能力了。
***:由細到粗。
剛加輔食,寶寶還沒長牙,不會咀嚼,因而初期要吃“泥糊狀”食物,比如米粉、果泥、菜泥等,到了8個月,寶寶進入“咀嚼期”,就可以把輔食做成“顆粒狀”,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了,然后再根據寶寶發育情況,添加手指食物、固體食物等。
六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一天吃幾頓?
了解了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幾個原則后,媽媽們也就大致了解,那六個月的寶寶,剛添加輔食,從“一天一頓”開始,待寶寶適應后逐漸加量和增加次數。
六個月后,不同月齡的寶寶,喂養安排建議如下:
6個月:?母乳/配方奶600-800ml/天,輔食1次l/天,可以選擇上午兩次奶之間;
7個月:?母乳/配方奶600ml以上,輔食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喂養情況,輔食次數逐漸增加為2次/天;
8-9個月:?母乳/配方奶600ml以上,到了9個月的時候,輔食次數可以逐漸增加為3次/天;
10-12個月:?母乳/配方奶600ml,這時候大部分常吃的食物寶寶都已經添加了,輔食次數可以逐漸加至3次,和大人一日三餐時間同步。
寶寶晚上總吃奶是輔食加的少嗎?
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就比如:添加輔食后,寶寶晚上還是吃奶很多,就會擔心是不是輔食加的少,寶寶吃不飽呢?
其實,并不是。
一歲以內的寶寶“以奶類為主”,尤其是六個月的寶寶,剛添加輔食,主要還是吃奶,輔食也還是適應的階段,并不能靠著輔食去填飽肚子,所以“寶寶總吃奶”也算是正常的,寶寶一天的奶量是需要保證的。
不過,6個月的寶寶晚上“總吃奶”,也可能是這些情況:
1.生理原因
這么大的寶寶正處于“萌牙期”,那寶寶因為長牙而出現不適,就會影響夜晚的睡眠,為了緩解不適寶寶會表現的“總想吃奶”,尋求安慰。
京媽建議:
①注意捕捉“寶寶長牙的信號”,如總咬奶頭、口水增多、總吃手等,可以經常幫寶寶看看牙齦上是否有乳牙萌出;
②若是寶寶確實在長牙,可以借助“外物”緩解寶寶的出牙不適,比如給寶寶玩咬膠玩具(注意勤消毒),用冰鎮過的干凈紗布幫助寶寶***牙齦等;
③幫寶寶做好口周護理,避免因口水過多、護理不及時而導致寶寶出現“口水疹”,讓寶寶感覺不舒服,也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2.環境原因
比如家里溫度、濕度不合適,或是室內光線太亮、有噪音等,也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寶寶睡不踏實,也會表現的的“總想吃奶”。
①一般若是家里的溫度、濕度不合適,爸爸媽媽也會有感覺,冷了熱了還是太干干燥,可以買個濕度溫度計放在臥室隨時監測,并及時調整,若是太過干燥,也可以使用加濕器或勤拖地來增加濕度;
②晚上哄睡寶寶的時候,最好先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除了溫度濕度合適外,光亮強度也盡量昏暗些,保持安靜狀態,這樣更利于寶寶的睡眠。
3.病理因素
當寶寶生病身體不舒服時,比如寶寶有濕疹,總有瘙癢感,或是寶寶吃了輔食后,出現過敏或不適感等,身體不舒服時也會睡的不踏實,再加上難受,會“總想吃奶”以安慰自己。
①長濕疹的寶寶,媽媽要做好護理,不嚴重的可以通過“保濕護理、避免接觸過敏原”來緩解寶寶濕疹;嚴重的要帶寶寶去看醫生,有必須的話要使用藥物緩解;
②若是因為添加輔食后出現了過敏的寶寶,除了當即停止這種食物的繼續添加外,也要多安撫寶寶;
③若寶寶是因為其他生病因素,導致身體不舒服,影響睡眠的話,要及時看醫生并積極治療緩解。
4.情緒因素
6個月的寶寶大多會坐,并且開始學習爬行了,而且動作方面也越來越靈活了,對周圍更多的事物開始有興趣,因而白天可能會玩的很興奮、很開心,“太過興奮”就會影響夜間的睡眠。
或是寶寶由于各種原因“心情不好”,比較煩躁的時候,也會影響夜間睡眠,睡不好總想吃奶,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①幫助寶寶逐漸學習更多“生活技能”的同時,要避免惹得寶寶情緒變化太大,尤其是睡之前,盡量讓寶寶保持情緒平穩,可以睡前聽聽溫和的兒歌、故事等,安撫寶寶入睡;
②當媽媽發現寶寶情緒變化明顯時,要及時安撫寶寶;
③也可以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安撫寶寶情緒。
其實,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的時候還需要吃夜奶,“天使寶寶”是少數,一般一晚上需要吃1-2次夜奶,如果寶寶頻繁吃夜奶,一晚上吃3-5次,甚至更多次的話,那就可以適當糾正下。
比如媽媽感覺寶寶“還沒到餓的時候”,就是單純的“尋求安慰”,可以先不給寶寶喂奶,輕輕的拍拍寶寶看能否繼續接著睡。
或是讓爸爸挨著寶寶,讓爸爸拍著寶寶睡,因為寶寶只要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就總會想吃奶,因而可以讓爸爸“陪著寶寶睡幾天”,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就好了。
當了媽媽之后,才發現,原來養育一個寶寶這么難,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不斷出現,那媽媽們就可以平時多學習積累些育兒的知識;不過也不必太過焦慮,有應付不了的問題,及時請教“過來人”或查資料,也總會解決的。
寶寶到了6個月之后,身體發育速度會更快,所需的營養量自然也會更多。單單靠母乳或者奶粉,很難滿足寶寶的身體發育。這個時候,就需要寶媽給他們適當的添加一些輔食,補充能量和營養。不過,對于新手媽媽在寶寶的輔食添加上可以說是“小白”了,不想耽誤寶寶身體發育,這份輔食添加指南新媽媽快收好!
輔食搭配營養均衡
想要寶寶身體發育快、發育好,媽媽一定要確保輔食的營養均衡,在食材選擇上要注意葷素搭配。為了給寶寶做一份精美營養的輔食,媽媽可以買一個嬰兒專用的輔食機。有了輔食機的幫忙,媽媽不僅可以在不破壞食材營養的前提下,給寶寶做出各種精美的輔食,還能讓繁瑣的輔食過程變得更簡單,充分解放媽媽的雙手。
輔食顆粒從細到粗
6個月的寶寶,腸胃系統還未發育成熟,消化能力有限,再加上乳牙剛剛萌生,咀嚼能力不足。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媽媽最好給寶寶準備一些顆粒細膩的食物,比如米糊、面粥、蔬菜汁等,這樣他的腸胃也更容易消化。等寶寶月齡再大些,媽媽再給他們吃一些軟固體食物,有助于鍛煉他們的牙齒咀嚼能力。
種類漸漸增加
因為寶寶已經非常熟悉母乳或奶粉的味道,初嘗輔食時,可能會不適應。想要成功自然過渡到輔食,建議媽媽每次只給寶寶準備一種新的食物,觀察他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果沒有,下次再添加另一種新食物。不要一下子給他吃2-3或3-4種輔食,這樣只會增加他的腸胃負擔,還會讓他抗拒吃輔食。當然,想要寶寶愛上吃輔食,媽媽也可以給他買一套造型萌趣可愛的輔食餐具來吸引他,也能帶來不錯的效果。
杜絕一切調味品
有的媽媽看到寶寶對自己做的輔食不感冒,為了激起他對輔食的興趣,就干脆在輔食中添加一些調味品。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寶寶剛開始接觸輔食,不適應是正常現象。但他們腸胃嬌嫩、腎臟等器官還沒發育好,過早的添加調味品,只會增加寶寶腸胃、腎臟的負擔,影響健康。而且,這些調味品還會***到寶寶的味蕾,將來容易偏食、挑食。
作為新手媽媽,面對各種育兒問題都會手足無措!今天就針對群里寶媽經常提出的一些高頻問題進行統一解答,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1.什么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最合適?
我們先來看看一些權威機構都是怎么說的:
中國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滿6月齡添加輔食。
美國兒科學會:大概到孩子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后面又說大多數孩子在4個月后就不會再有挺舌反射,等孩子挺舌反射一結束,就可以開始給他喂輔食了。
世衛組織:世衛組織建議嬰兒在6個月大的時候除了母乳之外開始接受補充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營養促進健康與發展部:大部分寶寶在4-6月齡可以添加補充食物,因為這時候他們能更好的控制他們的舌頭,開始上下咀嚼動作,開始長牙了,喜歡把東西放嘴里,對新的口味感興趣;
中國營養學會: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歐洲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學學會:建議不早于出生后17周、不晚于26周添加輔食。
綜上來看,大家對于輔食添加存在一小部分差異,這可能是基于文化差異性吧,但是總的來看,都是不早于4個月的。
對于滿6月齡推薦添加輔食的建議,應該是考慮到所有孩子發育的整體水平,所以給出的是一個最為謹慎的建議。
但每個寶寶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發育也是有差異性的。
有研究發現4~6月添加輔食組嬰兒正常生長發育概率、嬰兒體質量和身長水平、輔食添加的營養比例均衡性評分、營養不良發生率和>6月添加輔食組比較均更好。
那么綜合以上結論,我們建議對于嬰兒輔食添加時間,除了參考孩子的月齡外,還可以參考嬰兒的一些發育信號,來綜合判斷要不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寶寶的體重是否達到出生時的2倍,至少要長到6公斤;
當看見大人吃飯,是否會表現出想吃飯的興趣;
發育是否完善,尤其是脖子是否能夠支撐頭部自由轉動;
挺舌反射是否消失,就是當用勺子喂食時,寶寶不會頂出來,能用舌頭運送食物,嘗試咀嚼吞咽。
2.剛開始添加輔食,寶寶不接受、抗拒吃輔食該怎么辦?
建議先給寶寶喂輔食、然后喂奶。
建議在準備喂奶前半小時,給寶寶嘗試吃輔食。
最好不要在寶寶餓到大哭的時候喂輔食,因為寶寶情緒不好、也不會好好吃輔食;
對寶寶吃輔食不要抱有太高期望,也不要強迫喂養。畢竟作為成人在初次嘗試某種新食物時也有可能存在抗拒心理。
若寶寶有以下幾種情況,家長就不要再給寶寶吃輔食了:
?吃著吃著,把頭轉向另一邊了,沒有繼續吃的跡象;
?注意力被其他東西吸引走了;
?金碧小嘴,明顯對輔食沒有興趣了;
?喂輔食時,寶寶會自己推開勺子。
3.寶寶好幾天不排便,就是便秘?
判定寶寶是否便秘不能以排便時間間隔為標準,而是主要看寶寶的大便是否干結、排便時的費勁程度等。大家可以結合布里斯托大便分類圖進行判斷,要對寶寶大便的質和量進行總體觀察,并且要看對寶寶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
每個寶寶各自身體狀況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數也有差別。
原則上來說,寶寶外在表現正常,上一次便便不干,排便不費力,多少天不拉都不是問題。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那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出現便秘了:
大便量少、干燥;
大便難于排出,排便時有痛感;
腹部脹滿、疼痛;
食欲驟減且持續。
4.寶寶需要補鐵嗎?什么時候開始補?怎么補?
6月齡以前:需鐵量0.3mg/d。鐵元素來源為母乳、配方奶;正常情況下,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鐵劑的,除非是缺鐵性貧血。
6-12月齡:需鐵量10mg/d。鐵元素來源為母乳、配方奶、紅肉類、動物血液、動物肝臟類、魚類;正常情況下,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鐵劑的,除非是缺鐵性貧血。
5.寶寶多大需要補充維生素D?如何補?
新生兒2星期就可以補充了。其中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D400IU,直到2歲。2歲以后寶寶戶外活動時間較多,適當曬太陽也能補充一定的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因奶粉中添加了各種營養物質,基本也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具體請結合配方奶營養配比決定。
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養的寶寶,家長要學會換算出寶寶每天喝配方奶攝入的維生素D含量,盡量確保維生素D攝入達到400IU每天。
6.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每天吃多少奶合適?
出生幾天,吃配方奶的寶寶,每次食量會達到60~90ml;
滿月后,每次120ml,每4小時一次;
第2個月寶寶每次能大約吃完120~150ml的奶;
寶寶到第4個月可以一次吃完150~180ml的奶,具體攝入量還會因人而異,總攝入量一般在750~900ml;
寶寶在第5個月,每次吃完180~210ml的奶;
寶寶在第6個月,每次180~240ml,每天4~5次;
寶寶單次吃奶上限最大不能超過240ml,一天總量配方奶不超過960ml;
具體到每個寶寶有個體差異性,未必每天,每次都相同,也未必都能達到推薦量。
另外:
7~9月寶寶,每天保證600~800ml奶基礎上添加2~3餐輔食;
10-12月寶寶,每天保證600ml奶基礎上添加2~3餐輔食;
1-2歲寶寶,三餐兩點基礎上保證500ml奶量;
2歲以上寶寶,三餐兩點基礎上保證400ml奶量。
7.寶寶什么時候長牙?總流口水和長牙有關嗎?
一般來說,寶寶的第一顆牙出現在6個月左右;有的更早一些,有的再晚一些。
寶寶長牙早晚與缺鈣無關,一般與遺傳有關。
長牙一般根據“四四規則”,即從6個月開始,每4個月長出4顆牙,但不是所有寶寶都按照這個時間出牙,全部長完通常要到兩歲半。在5到13歲之間恒牙全部替代乳牙。
8.寶寶6個月了,可以吃油嗎?
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寶寶從一出生就已經開始接觸油脂類了,像母乳當中的油脂含量高達50%,所以在給寶寶添加輔食之后,我們可以適當給寶寶添加一些油脂類。
油脂類富含必需脂肪酸,像亞油酸α-亞麻酸,能夠參與機體的發育。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7至24月齡的寶寶,可以每天添加0-10g的油脂類,優先選擇的是亞麻籽油、核桃油。所以寶媽們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油壺,方便更好掌控用量哦!
9.輔食什么時候可以代替一頓奶?
理論上來講,在寶寶一歲半以后輔食就可以代替一頓奶了。
如果寶寶輔食吃的好口腔功能及消化功能比較好,排便也比較規律,生長曲線也正常,可以在寶寶一歲以后,慢慢開始過渡。
另外還要提醒的是,建議家長還是要堅持記錄寶寶的生長曲線,從生長曲線評估喂養是否合適,以便及時做出調整。
10.添加輔食之后,寶寶不喜歡喝奶了怎么辦?
確實有一些寶寶在添加輔食之后,會不怎么喜歡喝奶了。一是因為長期喝奶,口味比較單一,寶寶有些厭煩,所以不喜歡奶的味道了;二是寶寶嘗試了新食物之后,更愿意嘗試新的食物,繼而會不喜歡喝奶。
此時,家長一定不要強行喂奶,否則會加劇寶寶厭奶情緒,而是要適當地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輔食,同時要注意定期檢測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以便及時了解寶寶的飲食搭配是否合理,可以及時作出調整。
11.寶寶多大,需要戒除奶瓶呢
美國兒科學會給的建議是:寶寶1周歲的時候,要開始停止使用奶瓶,18個月要完全戒除奶瓶。因為奶瓶使用時間過長的話,會容易造成奶瓶齲;而且長時間含著奶瓶,會影響到寶寶口腔肌肉的鍛煉,妨礙寶寶說話,還可能造成寶寶,牙齒咬合不好,會出現牙齒突出的情況。
所以寶媽們一定要注意哦!
12.寶寶嘴巴酸臭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時候寶媽會聞到寶寶嘴巴里,有一種酸臭的味道。實際上這種酸酸的味道,是乳汁和食物殘留在口腔內部分消化后產生的酸性物質造成的。
所以平時我們要幫助寶寶清潔口腔,尤其是寶寶牙齒萌出之后。
每次喂完奶或進食完之后,可以用棉棒或紗布蘸清水清潔一下寶寶的牙齒和口腔,還可以預防鵝口瘡和齲齒的發生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寶爸寶媽們的育兒方式變得更為精細,特別注重科學的喂養觀念,尤其在是否母乳和何時添加輔食的問題上十分關注。那么,在寶寶生長發育的不同年齡段到底該怎么吃才是正確的?
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嬰幼兒膳食指南(2022)》正式發布,包括《中國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指南》《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三個指南,針對家長在嬰幼兒喂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場專家解讀了這三份指南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實用性強的解決方案。
0-6月齡嬰兒
推薦純母乳喂養至6個月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汪之頊教授在解讀中表示,6月齡內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需要相對高于其他任何時期,但嬰兒的胃腸道和肝腎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謝廢物的排泄能力仍然較低,母乳能給嬰兒提供營養和幫助,就如同出生前的臍帶,母乳是嬰兒出生后母體提供的延伸性保護。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降低高血壓、血脂異常和成年期2型糖尿病等感染性疾病風險,母乳本身為低敏,所含的低聚糖也就是益生元,能促進腸道大量益生菌生長,有效阻斷外部過敏源進入身體,幫助腸道免疫細胞不會出現過敏反應。母乳喂養還可以幫助媽媽產后形體恢復,減少產后抑郁,降低肥胖、腫瘤和其他慢性病風險。因此,汪之頊推薦0-6月齡的嬰兒純母乳喂養,并介紹了《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指南》的六項準則:
1.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
2.生后1小時內開奶,重視盡早吸吮;
3.回應式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4.適當補充維生素D,母乳喂養不需補鈣;
5.任何動搖母乳喂養的想法和舉動,必須咨詢醫生或其他***人員,并由他們幫助作決定;
6.定期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
對于“回應式喂養”汪之頊教授給出了解釋,嬰兒饑餓是按需喂養的基礎,寶寶發出吃奶信號,媽媽及時發現接收后,做出喂奶的回應。“哭鬧是嬰兒饑餓的最晚信號。”汪之頊建議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嬰兒出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進食規律,家長應明確感知其進食規律的時間信息。一般來講,2月齡后嬰兒胃容量逐漸增加,單次攝入量也隨之增加,喂哺間隔會相應延長,尤其是在夜間,喂奶次數減少有利于嬰兒睡眠。在準則第4條中,汪教授表示,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生后數日可以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用量在10微克左右。另外,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但出生后應注意補充維生素K。
7-24月齡嬰幼兒
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開始加輔食
不盲目回避易過敏食物
7-24月齡嬰幼兒處于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機遇窗口的第三階段,關系到寶寶近期和長期的體質健康,輔食添加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健康,也是寶爸寶媽們頭疼的問題之一。對此,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主任醫師盛曉陽教授介紹了《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六準則:
1.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必須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
2.及時引入多樣化食物,重視動物性食物的添加;
3.盡量少加糖和鹽,油脂適當,保持食物原味;
4.提倡回應式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5.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6.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
在解讀準則時盛曉陽強調,6個月齡后應繼續母乳喂養到兩歲或以上。另外,有研究證實,嬰兒滿4月齡時添加輔食會增加兒童超重肥胖和未來患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對于過敏及過敏高風險嬰兒、早產嬰兒、有急慢性疾病或生長發育落后嬰兒,都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但一定不能早于滿4月齡前,也不宜過晚。
在準則第2條“引入多樣化食物”中,盛曉陽教授表示,推薦每次只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如蛋類、谷類、蔬菜、水果等等,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需要適應2-3天,并且從少量開始。另外,不應盲目回避易過敏食物,比如雞蛋、小麥、魚、堅果等。要重視動物性食物添加,盡量少加糖、鹽,以保持食物原味,但是要有適量的烹調油,建議選擇富含亞油酸、阿爾法亞麻酸等必須脂肪酸的油脂,如亞麻籽油、胡麻油等。在食物形狀上面,建議1歲內適時引入各種食物,應該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再逐漸增加輔食頻次和進食量。盛曉陽補充道,考慮到6月齡嬰兒面臨著缺鐵的高風險,嬰兒第一種輔食應該是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比如瘦肉泥、肝泥、強化鐵的嬰兒骨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輔食吃的量,《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給出了推薦范圍:7-12月齡嬰兒每天所需輔食量,包括20-75克的谷物類,25-100克的蔬菜,等量水果,15-50克的蛋類,至少是一個蛋黃,以及25-75克肉禽魚類。如果輔食以谷類、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時,需要額外增加不超過10克的烹調油,1歲以內嬰兒不建議額外加鹽。
12-24月齡幼兒,每天谷物類增加到50-100克,蔬菜和水果各增加到50-150克,仍然保持每天一個雞蛋,或至少半個,肉禽魚50-75克,油5-15克,可以有少量鹽,但不超過1.5克。添加輔食后,母乳喂養也要保持在一定水平,建議7-12月齡嬰兒每天母乳量700-500毫升;13-24月齡嬰幼兒每天母乳量600-400毫升。對于準則4“提倡回應式喂養”中,盛曉陽解釋道,進餐時父母或者喂養者應該與孩子保持面對面,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需求,注意識別孩子發出的表示饑餓(張嘴、撲向食物)或不想吃(扭頭、閉嘴)的信號并及時回應,鼓勵嘗試但絕不強迫。進餐時做到不看電視、不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另外,從輔食添加初期,每天母乳喂養5-7次,逐漸減少到1歲時不超過4次。
2歲以上嬰幼兒
重點培養健康飲食習慣
每日應安排3次正餐+2次加餐
針對2歲以上嬰幼兒,則更強調自主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齡前兒童膳食應該是由多樣化食物構成的平衡膳食,提供全面、足量、均衡營養。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曾果教授介紹了《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五條核心推薦:
1.食物多樣,規律就餐,自主進食,培養健康飲食行為;
2.每天飲奶,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零食;
3.合理烹調,少調料、少油炸;
4.參與食物的選擇與***,增進對食物的認知和喜愛;
5.經常戶外活動,定期體格測量,保障健康成長。
曾果教授建議,每日膳食應該安排3次正餐+2次加餐,加餐在上、下午各1次,加餐與零食相結合,食物多選奶類、水果及堅果。建議每天飲奶量在350-500毫升或相當量奶制品。學齡前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較大,水分需要多,建議每日飲水量為2-3歲600-700ml,4-5歲700-800ml,以飲白水為佳,避免飲含糖飲料,少量多次飲用(上、下午各2-3次),不宜在進餐前大量飲水。
一歲寶寶的輔食應該從嬰兒的輔食轉變成奶。
一歲的寶寶飲食結構應逐部向成人的飲食結構改變,以米粥、米飯為主食,奶類作為輔食。同時,要加水果、蔬菜、蛋白質等營養相對好一點的食物,這樣才有利于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避免發生發育不良的情況。而且可以提高寶寶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歲的寶寶消化功能基本已經發育成熟,不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的發生。但是要注意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膩的食物,以防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