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絲綢之路的開辟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和絲綢之路的開辟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時期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并正式運用。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萌芽于商周,發展于春秋戰國,形成于秦漢,興于唐宋,轉變于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擴展資料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1992年9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的《敦煌壁畫》郵票第四組第四枚“唐·出使西域”,反映的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臨行時漢武帝送別的場景。選自敦煌莫高窟323窟北壁右半部壁畫,此畫分為三個部分,即“漢武帝甘泉宮拜祭金人”、“漢武帝送別張騫”、“張騫到大夏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辟可追溯到漢朝。
漢武帝聽說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復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聯絡他們東西夾攻匈奴。漢中人張騫以郎應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余人向西域進發。途中被匈奴俘獲,滯留了10年,終于尋機逃脫,西行數十日到達大宛。這時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西遷了,張騫沒有達到目的,在西域呆了一年多東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適逢匈奴單于死,國內大亂,元溯三年,張騫趁機回到大漢,受到漢武帝的熱情接待,后被封為太中大夫[8]。此次西行前后達10余年,雖未達到目的,但獲得了大量西域的資料,司馬遷稱張騫此行為“鑿空”。
張騫歸國后,漢武帝曾遣使探求通過羅馬開辟一條不經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線,但是沒有成功。后來,漢軍打敗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區,打通了西漢與西域之間的通道。霍去病在祁連山大破匈奴后,張騫建議聯絡西域強國烏孫,以斷匈奴右臂。元狩四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烏孫回河西故地,并與西域各國聯系。張騫到烏孫,未達目的,于公元前115年偕同烏孫使者返抵長安,被張騫派往西域其他國家的副使也陸續回國。烏孫使者見大***眾富厚,回國歸報后烏孫漸漸與大漢交往密切,其后數年,張騫通使大夏,從此,西漢與西北諸國開始聯系頻繁起來,張騫鑿空西域,后世稱其為博望侯。
但是,西域諸國仍未完全擺脫匈奴的控制,樓蘭、車師等國在匈奴的策動下,經常劫掠西漢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隊。為了確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王劇率騎兵擊破樓蘭,趙破奴率軍擊破車師。元封六年,西漢又與烏孫王和親,企圖聯合協迫匈奴。同時為了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派李廣利領兵數次進攻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漢在西域的聲威大振,確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至此暢通。
絲綢之路始于漢代,繁榮于兩漢時期,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率先開辟。
相傳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匈奴人為向導,率領一百多人的車隊出使西域,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規模巨大的外交活動。
車隊以都城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等內陸各地,又先后到中亞、西亞,貫穿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順利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進了中西方經濟的繁榮,這便是絲綢之路的由來。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生于1833年的李希霍芬有著熱爾曼民族獨特的執著與探索精神,自幼癡迷地質學的他曾在青年時代就讀于柏林大學地質學***,很早便渴望前往神秘的東亞進行地質研究。
李希霍芬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考察之旅。從1868到1872年之間,他進行了七次中國之旅,途經當時中國的十三個省。一句中文也不會講的李希霍芬在一路之上歷經千難萬險,其考察成果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據傳,李希霍芬主要以繪畫形式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聞記錄下來,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整個中國。一路之上,他的脖子上總是掛著繪圖鉛筆,以勤奮的雙手不斷記錄著在中國所經歷的一切。
回國后不久,李希霍芬正式出版了他的考察著作《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更將中國和歐洲之間最古老的貿易之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便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好了,絲綢之路的開辟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絲綢之路的開辟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時期、絲綢之路的開辟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