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桃符是一種東西嗎和桃符是指一種東西嗎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基本解釋
1.[peachwoodcharmshungonthegateduringlunarNewYear]∶
桃符
桃符[1]
古時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門神或?qū)懼T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紙,相當(dāng)于門神像。
2.[SpringFestivalcouplets]∶后人往往把春聯(lián)貼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聯(lián)”。
詳細(xì)解釋
1.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神荼、郁壘二神的桃木板或紙,以為能壓邪。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唐韋璜《贈嫂》詩:“案牘可申生節(jié)目,桃符雖圣欲何為。”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樹鋸做桃符,釘在門上,著他兩個替我管門戶。”郭沫若《文藝論集·兒童文學(xué)之管見》:“兒童文學(xué)不是些鬼畫桃符的妖怪文字。”
2.五代時在桃木板上書寫聯(lián)語,其后書寫于紙上,稱為春聯(lián)。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近歲節(jié),市井皆印賣門神、鐘
桃符
桃符
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lián)》:“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圖潤筆。”冰心《三寄小讀者》六:“每到新春季節(jié),總會看見人家門口貼的紅紙春聯(lián),上面有的寫著:‘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桃符就是春聯(lián)的別名。”亦作“桃符板”。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門對》:“桃符板,即今門對,古當(dāng)有之,其事始於五代見記載耳。”
2來歷傳說
民間傳說
相傳在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樹,樹干彎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東北方的鬼門,鬼門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門進(jìn)出。樹下有兩位神將:神荼(讀作申舒)、郁壘(讀作郁律)把守。這兩位神將只要發(fā)現(xiàn)害人的惡鬼,就用芒葦編成的網(wǎng)子去捆住他們,并丟去喂一只老虎。周朝起,每逢年節(jié),百姓就用兩塊長六寸、寬三寸的桃木板,畫上兩位神將的圖像或題上他們的名字,懸掛在大門或臥房門的兩側(cè),以鎮(zhèn)邪驅(qū)鬼、祈福納祥,這就是桃符。而且古代人還會在自家的第二道門上畫上那只專門吃鬼的老虎,旁邊還有一條芒葦繩,被人們用來鎮(zhèn)邪驅(qū)鬼、祈福納祥。
山海經(jīng)記載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在很多年以前,曾經(jīng)有一座鬼的世界,當(dāng)中有座山,山上有上百只鬼出沒,而且還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dāng)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在外面作惡的鬼都要趕回鬼城。神荼、郁壘兩兄弟神通廣大,善于降鬼。他們嚴(yán)格限制鬼的活動,每年歲尾站在一株大樹下檢閱百鬼,見有害人的兇鬼,就用一種特殊的、無法掙脫的“芒葦繩”將它捆起來,讓專吃惡鬼的神虎充饑,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盡除天下惡鬼。也不能保證每家每戶的平安。于是黃帝向全國宣布了一道命令,春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壘像,除夕那天懸掛門前。同時,在大門上端懸掛葦索,二門上要畫一只虎,用來避免妖魔鬼怪的侵?jǐn)_。到后來,人們嫌刻木人麻煩,就直接在桃木上畫兩個神像,題上神荼、郁壘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掛在門兩旁,以壓邪祛鬼,這就是最初的桃符[2]。
3相關(guān)習(xí)俗
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于門首,意在祈福滅禍。
4歷史發(fā)展
東漢應(yīng)劭的《風(fēng)俗通義》說:“《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入,援以葦索,執(zhí)以食虎。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
習(xí)俗-寫桃符
習(xí)俗-寫桃符
桃人垂葦索虎畫于門,效前事也。”桃符最初書寫二神的名字或描繪圖像,后來演變?yōu)闀鴮懠檎Z,進(jìn)而發(fā)展成為對偶的詩句。這就是造紙術(shù)產(chǎn)生之前的對聯(lián)了。同時,也說明至少在東漢時已盛行春節(jié)掛桃符的風(fēng)俗。
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jù)《后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
到了五代,桃符上開始出現(xiàn)聯(lián)語,代替了神荼和郁壘的名字,人們一般都在上面寫上一些吉利的詞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學(xué)士幸寅遜題桃符志喜,蜀主對學(xué)士所題詞語不滿意,即揮毫?xí)鴮懥恕靶履昙{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孟昶的題詞改變了傳說中桃符的內(nèi)容與性質(zhì),使桃符由原來驅(qū)鬼的桃木牌變?yōu)楸磉_(dá)某種思想的特殊文體——聯(lián)語。有些專家認(rèn)為孟昶的題詞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lián)。[2]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為慶賀開國立業(yè),在除夕時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貼春聯(lián)一幅。這種把“題桃符”變成張貼春聯(lián)的習(xí)俗,一夜之間,由官廷豪門推廣到了百姓門戶。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鑒賞春聯(lián)。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有一屠戶人家因沒錢買紙所以沒貼春聯(lián)時,他便命人取來紙墨,當(dāng)下?lián)]毫,為屠戶題下一聯(lián):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
5桃符演變
桃符前身
自古以來,中國人認(rèn)為桃有辟邪的作用,先秦時代桃茆(1論)即桃木柄笤帚,具有驅(qū)鬼除邪的神奇力量。《禮記·檀弓下》說:“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茆執(zhí)戈,(鬼)惡之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就有這方面的事例。《周禮.夏官》說,諸侯盟會割牛耳取血,要用桃茢為鎮(zhèn)物。《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取藏冰時,要用桃木做的弓和用棘制的矢進(jìn)行除災(zāi)儀式。桃符的前身是桃梗和桃枝。桃枝的辟邪作用見于《莊子》:“插桃枝于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藝文類聚》卷八六)將桃枝稍事加工的桃枝也有相同作用。《淮南子·詮言》篇說:“羿死于桃棓。”東漢高誘注:“桔,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如此則自傳說時代,古人就有對桃木的特殊信仰。由于桃杖的神奇作用,漢有臘日前一日逐疫畢,賜公、卿、將軍、特侯、諸侯“葦戟桃杖”之禮(《后漢書吼儀志》)。將桃刻削成人形也是古人采取的辟邪手段。《戰(zhàn)國策·齊策三》說孟嘗君打算人秦時,蘇秦對他講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勸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語桃梗:“今子?xùn)|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可知戰(zhàn)國時代已有削桃木為人的桃梗。又據(jù)《后漢書·禮儀志》注,《山海經(jīng)》載在度朔山,立于以大桃樹枝為鬼門之上的神荼、郁壘,以葦索執(zhí)鬼并喂虎。“黃帝法而象之,毆除畢,因立桃梗于門戶上”。東漢《風(fēng)俗通義》也引《黃帝書》講了這個故事,并說:“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于門,效前事也。”可知漢代臘日的前夜已流行在門旁立桃梗(人)的風(fēng)俗。《荊楚歲時記》講元旦拜賀后說:“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可知六朝時代又出現(xiàn)了桃板。(作者按:該書通行本又在講貼畫雞,懸葦索后說“插桃符其傍”,“桃符”二字有誤,不取。)至遲到唐末,出現(xiàn)了“桃符”一詞,韓鄂《四時纂要》明確指出:“仙木即今之桃符。”換言之,桃符即古之桃杖、桃梗,“符”字更清楚地表達(dá)了其驅(qū)邪作用。此后宋代盛行“桃符”的用法,前面所引的王安石《元日》詩就是一個例證。
桃木傳說
桃本來是作為一種植物而被認(rèn)為有避邪作用的。《玉燭寶典》引《典術(shù)》說桃是“五行之精”,可以厭伏邪氣制百鬼,所以作“桃板”著于戶(《太平御覽》所引《典術(shù)》“五行之精”作“五木之精”,“桃板”作“桃人梗”)。從桃枝、桃杖到桃人梗,桃有一個人格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神格化的過程。桃板、桃符的出現(xiàn)正是兩種過程合一特別是轉(zhuǎn)變的集中體現(xiàn)之物。雖然資料中無南朝或更早之桃板上有字、畫的記載,但是桃板,這種加工平整的東西,桃的避邪作用只是作為屬性存在,它一定另有目的,根據(jù)后來文獻(xiàn)中所記桃板上畫神荼、郁壘像并寫二者名字的事實(shí),可以推斷,桃板一出現(xiàn)可能就有圖或字,或二者兼而有之。所寫所畫也應(yīng)當(dāng)是神荼和郁壘。最初桃枝、桃梗和執(zhí)鬼神神荼、郁壘是兩回事。一旦在桃板上畫神荼、郁壘像,寫上名字,就使二者合一。桃符既是原來的桃梗,又可以代表畫有圖形的桃板,二者有區(qū)別,也混同,在混同的情況下.桃符也就成了神荼、郁壘的代名詞。
桃符興盛
桃木板上畫神荼、郁壘像并標(biāo)名字的作法,興盛于宋代。北宋高承《事物紀(jì)原.桃版》講了度朔山的傳說后寫到:“故今世畫神像于板上猶于其下書‘右郁壘,左神荼’,元日以置門戶間也。”反映北宋風(fēng)俗的《歲時雜記》也說在“桃符”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由此可知,桃板可以稱作桃符。圖畫神荼、郁壘作為避邪的桃符,一直流行到明清時代。明嘉靖《汀州府志》說:“桃符,新畫桃符置戶兩旁,貌荼、壘于上,以厭邪魅。”明清地方志多有各地除夕掛桃符的記載。
6文學(xué)記載
古代春節(jié)期間掛桃符的習(xí)俗,在許多文人學(xué)士的筆下多有記載;白居易《白禮六帖》:“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代春節(jié)期間人們掛桃符的盛況顯見一斑[2]。該詩的廣泛流傳也使得桃符一詞幾乎盡人皆知。更換桃符不僅是必做的事,而且春聯(lián)、門神、年畫等也與桃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成為除夕除舊迎新的必需品。
1.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神荼、郁壘二神的桃木板,以為能壓邪。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唐韋璜《贈嫂》詩:“案牘可申生節(jié)目,桃符雖圣欲何為。”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樹鋸做桃符,釘在門上,著他兩個替我管門戶。”郭沫若《文藝論集·兒童文學(xué)之管見》:“兒童文學(xué)不是些鬼畫桃符的妖怪文字。”
2.五代時在桃木板上書寫聯(lián)語,其后書寫于紙上,稱為春聯(lián)。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近歲節(jié),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lián)》:“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圖潤筆。”冰心《三寄小讀者》六:“每到新春季節(jié),總會看見人家門口貼的紅紙春聯(lián),上面有的寫著:‘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桃符就是春聯(lián)的別名。”亦作“桃符板”。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門對》:“桃符板,即今門對,古當(dāng)有之,其事始於五代見記載耳。”
春聯(lián)
桃符,古代一種風(fēng)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lián)。
春聯(lián)。桃符就是桃木板,古人將對聯(lián)寫在上面,辟邪。例如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指的就是這個。
桃符有兩個意思:
1、古時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門神或?qū)懼T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紙,相當(dāng)于門神像。
2、后人往往把春聯(lián)貼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聯(lián)”,“揮春”。
引證解釋
一、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神荼、郁壘二神的桃木板或紙,以為能壓邪。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樹鋸做桃符,釘在門上,著他兩個替我管門戶。”
二、五代時在桃木板上書寫聯(lián)語,其后書寫于紙上,稱為春聯(lián)。
冰心《三寄小讀者》六:“每到新春季節(jié),總會看見人家門口貼的紅紙春聯(lián),上面有的寫著:“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擴(kuò)展資料
桃符的起源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在很多年以前,曾經(jīng)有一座鬼的世界,當(dāng)中有座山,山上有上百只鬼出沒,而且還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dāng)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在外面作惡的鬼都要趕回鬼城。神荼、郁壘兩兄弟神通廣大,善于降鬼。
他們嚴(yán)格限制鬼的活動,每年歲尾站在一株大樹下檢閱百鬼,見有害人的兇鬼,就用一種特殊的、無法掙脫的“芒葦繩”將它捆起來,讓專吃惡鬼的神虎充饑,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盡除天下惡鬼,也不能保證每家每戶的平安。
于是黃帝向全國宣布了一道命令,春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壘像,除夕那天懸掛門前。同時,在大門上端懸掛葦索,二門上要畫一只虎,用來避免妖魔鬼怪的侵?jǐn)_。
到后來,人們嫌刻木人麻煩,就直接在桃木上畫兩個神像,題上神荼、郁壘的名字,在除夕的下午掛在門兩旁,以壓邪祛鬼,這就是最初的桃符。
新桃:新桃木。舊符:舊桃木。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qū)除魔鬼。
傳說在古時代,人們?yōu)榱似砬蠹艺桨玻凑诊L(fēng)俗習(xí)慣,在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這一日,用桃木板寫上“神荼”和“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或畫上他們倆的像,懸掛在大門旁,以用驅(qū)邪、避邪和壓邪,這就是桃符的歷。而新桃和舊符都代表桃符,是同一物件,只不過是新舊之分罷了。每年新年時都要重新***新的桃符,用替換前年舊的桃符。
古詩原文:《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在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
東風(fēng)吹來已經(jīng)有淡淡的暖意。
人們品嘗著美味的屠蘇酒,好不愜意!
天剛亮?xí)r,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桃符是用來驅(qū)邪的,而且也是寄予了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并且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也通過貼桃符來表達(dá)祝福的意思。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