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東六宮和西六宮哪個地位高這個問題,東六宮和西六宮分別是什么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東六宮地位高。
東西六宮按照傳統理念,東六宮的地位要比西六宮的地位高。東六宮指景仁宮、鐘粹宮、承乾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指儲秀宮、翊坤宮、長春宮、永壽宮、啟祥宮、咸福宮。
東六宮的宮殿具體介紹如下:
1、景仁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寧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
2、鐘粹宮
鐘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鐘粹宮。
3、承乾宮
承乾宮,北京故宮的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
4、景陽宮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于鐘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
5、永和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于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6、延禧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于東二長街東側。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
首先東、中、西三宮在先秦的宮殿布置里,是很靈活的,也就是住宮人嬪妃或者儲君公子都有可能。《公羊傳·僖公二十年》:“西宮者何?小寢也。小寢則曷為謂之西宮?有西宮則有東宮矣。魯子曰:以有西宮,亦知諸侯之有三宮也。”何休注:“禮,諸侯娶三國女……夫人居中宮,少在前;右媵居西宮,左媵居東宮,少在后。”也就是說三宮即泛指后宮,住的都是各色宮人。
后來宮殿的職能區逐漸明確。東宮在漢代指長樂宮,因其在未央宮東側,是皇太后居所;但后世更普遍的是居住太子,東宮也成為儲君的代稱。
西宮仍然是居住妃嬪。
中宮則為后宮之主,母儀天下的皇后所居,要在中軸線上,帝王寢宮之后,太后寢宮之前。
要之,太子自然是不論品級的。宮人的品級則各代不同,中宮之皇后自然最為尊貴,西宮妃嬪各代自有異同。
東西六宮不是6個宮殿,而是12個。
故宮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后為御花園。后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
東六宮指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西六宮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肯定是坤寧宮最好了!坤寧宮作為歷代皇后的住所,是經過很多大師演算出來的,無論是房屋布局還是氣場都是慈寧宮最好的。
漢朝
長門宮、昭陽殿、明光殿、未央宮、太液宮、長樂宮、鳳闕殿、披香宮、長信宮、清暑殿、玉堂、平樂苑、上林苑。差不多就這些了,還有一個宣室,是在未央宮內。
后宮嬪妃等級表
皇后
正一品:貴妃、淑妃、賢妃、德妃
從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從二品:昭儀、昭媛、昭容、淑儀、淑媛、淑容、修儀、修媛、修容、
正三品:貴嬪
從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華
從四品:婉儀、芳儀、芬儀、德儀、順儀
正五品:嬪
從五品:小儀、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貴人
從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從七品:選侍
正八品:采女
從八品:更衣
至唐開元時,皇后之下設惠、麗、華三妃,六儀、美人、才人等。武則天便是由才人而昭儀,漸次升遷。當她害死女兒,嫁禍于王皇后時,高宗便欲提升她的號位為“宸妃”,遭侍中韓援等人的反對,說“妃嬪有固定的數目,現在別立號位,是不可以的”。武則天沒有做成妃,進一步誣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跨越了妃這一等級。
宋朝建立后,后妃名位序號始因五代之制,后漸于隋唐。明朝除皇后外,還有皇貴妃、貴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級別。元清二朝各以周邊民族入主中原,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來的習俗。清白康熙以旨,逐步建立了等級分明的后紀序位,除皇貴妃、貴妃、嬪、貴人外,還有常在和答應。
后宮里這些有名號的女性,相應也有主位和使用宮女的權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擁有主位的妃嬪們則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宮中地位較高的少部分人。
1大清后宮等級制度
清朝的后宮情形是:
皇后(一)
皇貴妃(一人)
貴妃(二人)
妃(四人)
嬪(六人)
貴人(人數不定)
常在(人數不定)
答應(人數不定),
最后為宮女。宮女最特別,她們的地位是丫鬟,除非被皇帝看中,并且“幸”過,她們到了二十五歲,可以退回本家,另行出嫁,同時期官女的平均數目,在清朝最少,約兩千以下。在這方面,清朝比起來最有“仁政”。因為,比起唐玄宗的四萬宮女來,當然是“仁政”。宮女可以升級,但很難跳級。婢作夫人,要慢慢來。選進來的秀女就不同。宮女要升到貴人或嬪,得經過做答應和常在的階段,秀女則一進來,便可做到貴人以上。例如宣宗道光皇帝的和妃,就是由宮女科班出身的;文宗咸豐皇帝的貴妃(后來的慈禧大后),就是由秀女一做便是貴人,由貴人升為嬪,做嬪時候生了兒子(后來的穆宗同治皇帝),皇帝一高興,再把她升為妃,以至貴妃(大家稱為懿貴妃)。
清宮分前后兩大部分,前面的部分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文華殿、武英殿等,是皇帝和百官議事辦公的地方,叫做“外朝”。“內廷”,即后宮,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的宮殿。其中包括皇帝的寢宮乾清宮,皇帝結婚用的寢宮叫坤寧宮,以及在這兩個宮殿之間的交泰殿,合稱為“后三宮”,這就是民間傳說的“三宮”。在這三宮的兩邊有門通到東“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西“六宮”(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長春宮、咸福宮、重華宮)。這就是民間所說的“三宮六院”。如,清順治帝的董鄂妃就住在東六宮的承乾宮。慈禧太后那拉氏就住過西六宮的儲秀宮。
乾清宮
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宮之首,位于乾清門內。“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
東西六宮是嬪妃居住的地方。
西六宮系指儲秀宮、體和殿、翊坤宮、長春宮、體元殿和太極殿六座殿宇,位于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即后三宮的西側,與東側面的東六宮對稱而建。基本上未動,仍按原來面貌布置。
東六宮在故宮中軸線東側的東一長街,是一組由6個相同形式的院落組成的建筑。其包括:
景仁宮-光緒帝珍妃寢宮。
承乾宮--據說是順治帝愛妃董小鄂的寢宮,董小鄂深受順治寵愛,死后據說被追封為皇后,順治也因此而出家避世。后來此宮成為養魚養鳥之所。
鐘粹宮--原名咸陽宮,為太子所住。清末為光緒帝隆裕皇后的寢宮。末代皇帝溥儀入宮后也曾在此宮住過。
延禧宮--數次遭受火燭之災,遂在后來改名為水晶宮。張勛復辟時此宮被毀,后來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新式庫房,這是故宮中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筑。
永和宮--原為永安宮,崇禎時改叫此名,光緒帝的瑾妃曾居于此。現與承乾宮同為歷代陶器館。
景陽宮--明孝靖皇后曾居此宮,康熙25年改為藏書之所。
名義上東宮高于西宮,但實際上事在人為,比如慈禧是西宮,實際地位就比東宮慈安高。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