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沙塵暴是什么惡化的結果生態環境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沙塵暴是生態惡化的結果嗎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沙塵暴屬于一種生態環境問題,跟生態環境破壞有關系。
沙塵暴的形成一方面是有充足的沙源地,例如沙漠、沙漠化土地等。沙漠化土地的形成跟人類活動破壞植被有關系。一方面存在強勁的風,風成為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距離沙源地近,加上強烈的偏北風影響,沙塵暴頻繁發生。
因此可以說沙塵暴的發生是地理環境惡化的表現。
沙塵暴天氣成因有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沙塵暴形成的物理機制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后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后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沙塵暴主要危害方式⑴強風:攜帶細沙粉塵的強風摧毀建筑物及公用設施,造成人蓄亡。⑵沙埋:以風沙流的方式造成農田、渠道、村舍、鐵路、草場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對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威脅。⑶土壤風蝕:每次沙塵暴的沙塵源和影響區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風蝕危害,風蝕深度可達1~10厘米。據估計,我國每年由沙塵暴產生的土壤細粒物質流失高達106~107噸,其中絕大部分粒徑在10微米以下,對源區農田和草場的土地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⑷大氣污染:在沙塵暴源地和影響區,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TSP)增加,大氣污染加劇。以1993年“5.5”特強沙塵暴為例,甘肅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氣的TSP濃度達到1016mg/m3,室內為80mg/m3,超過國家標準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區受沙塵暴的影響,空氣污染指數達到4級以上的有10天,同時影響到我國東部許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內的18個城市的日污染指數超過4級。沙塵暴天氣的危害沙塵暴天氣是我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蓄傷亡等,污染自然環境,破壞作物生長,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極大的危害。沙塵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幾方面:1、生態環境惡化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的沙石、浮塵到處彌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監測到的室外空氣含塵量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內為80毫米/立方厘米,超過國家規定的生活區內空氣含塵量標準的40倍。2、生產生活受影響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太陽輻射減少,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惡劣的能見度,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腸胃疾病,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農田沃土、種子和幼苗。沙塵暴還會使地表層土壤風蝕、沙漠化加劇,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3、生命財產損失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銀等地市的強沙塵暴天氣,受災農田253.55萬畝,損失樹木4.28萬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36億元,死亡50人,重傷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強沙塵暴天氣,據不完全統計僅金昌、威武兩地市直接經濟損失達1534萬元。4、交通安全(飛機、汽車等交通事故)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玻璃破損、停運或脫軌。沙塵暴緣起土壤風蝕據新華社蘭州電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一項為探討沙塵物質的啟動、傳輸機理而專門設立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近日用品順利完成。通過實驗,專家們發現,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動力,其中氣流性質、風速大小、土壤風蝕過程中風力作用的相關條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一。
記得采納啊
我認為有道理,雖然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已經有原先的12點多上升到了現在的20多,但從全世界范圍來看,靠近北極地區的冰雪融化地表***,如果沒有植被,很快覆蓋的話,這里就會逐漸的變為沙源地,加上海平面上升,熱力分布更加不均,強風就會造成沙塵暴天氣。
對的。不保護生態環境,破壞森林和草地,水土流失是產生沙塵暴的主要原因。
沙塵暴是地表環境惡化的結果,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沙塵暴形成自然條件
有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沙塵暴形成物理因素
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后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后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沙塵暴主要由三種因素構成:第一,產生大風的條件因素;第二,產生對流層低層強烈垂直不穩定的因素;第三,當地地理環境存在著豐富的沙塵源。我國有兩大沙塵暴多發地區:第一個多發區在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吐魯番—哈密盆地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至陜北一線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爾多斯高原;第二個多發區在華北,直接影響首都北京的安全。我國沙塵暴日益嚴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開發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有關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華北地區土地大量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人為破壞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疏松土地,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塵源,一遇大風便形成影響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塵暴。
關于沙塵暴是什么惡化的結果生態環境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