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8~23.3℃之間、雨水充沛、光照充裕,非常適合各種果樹的生長,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種植出許多味道鮮美的水果,比如沙田柚,果大形美、色澤橙黃、果甜味香,吃了第一個還想再吃第二個~
柚子
沙田柚的由來沙田柚在容縣的種植歷史已有2000多年,甚至早于容縣置縣歷史,但“沙田柚”的成名卻是在200多年前的一個深秋。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容縣沙田村人夏紀綱把家鄉名果“羊額籽”獻給乾隆皇帝,乾隆食之連聲稱贊,卻不滿其“羊額籽”的陋名,因該果產自沙田村,遂賜名為“沙田柚”。從此,容縣沙田柚作為進貢朝廷的珍果,名揚四海,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就已遠銷港澳、東南亞和歐美各國。
沙田柚
不是每種柚子,都叫沙田柚沙田柚原產于中國廣西容縣沙田村,容縣古稱容州,毗鄰粵港澳,是廣西玉林市東大門,曾經為嶺南“五管”之一,歷代名人輩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清朝乾隆太子太傅何疇的故鄉。
沙田柚原名“羊額籽”,是我國柚類中獨樹一幟的優良品種,果梨形或葫蘆形,果頂略平坦,蒂部狹窄而延長呈頸狀,籽少甘爽,質脆化渣,果底有明顯環圈及放射溝,俗稱菊花底或金錢底。因果實可貯藏150-180天,貯后風味尤佳,又有水果珍品"天然罐頭"之美稱。
沙田柚如今各地雖有引種,風味卻不及容縣本地。清末史官惲毓鼎在《澄齋日記》某日特地用:“劉梅舫寄真沙田柚六枚,聞每枚值銀一元”來強調容縣沙田柚“甘芳肥嫩,較市品不可并論”。民國時期徐珂著《清稗類鈔》,也說:“柚為常綠灌木……種類甚多,味甘者貴。產于廣西容縣之沙田者,曰沙田柚,尤著名,不酸而甜。”
1995年3月,容縣被命名為“中國沙田柚之鄉”;2004年,容縣沙田柚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所以沙田柚真正的味道究竟如何?吃過的人一嘗就能分辨出來。
容縣沙田柚
蜜味清甜,一年只收一季中國歷來有秋天吃柚子的傳統,中秋祭月,也少不了柚子,但容縣沙田柚的美味時節并不在中秋,而是霜降后的11月深秋。
容縣地處廣西東南部,位于大容山與云開大山弧形山脈之間,河谷交錯,丘陵起伏,“三日盡覽僑鄉秀,四季共享嶺南色”,正是其美景的真實寫照,不愧為中國長壽之鄉。
這里有特殊的泥沙地,排水通暢;北回歸線穿之而過,又常年在太陽直射點區域內,光照充足,年均氣溫23℃;夏季濕潤的季風還給容縣帶來了豐富的降水。而沙田柚喜溫暖濕潤,它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1-29℃,土壤濕而不澇再好不過。
容縣人培育沙田柚一向遵循自然生長的規律,在本就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下,只做錦上添花事,絕不畫蛇添足。就像沙田柚的克制,2月開花,5月掛果,11月成熟,一年只掛一次果,把所有的甜蜜都匯聚在那一團果球里。
沙田柚種植基地
經驗豐富的果農知道,沙田柚是一種需要人精心呵護才有好回報的果樹,優質的有機農家肥和沼氣渣肥料,比化肥更符合沙田柚的脾性。只要土壤肥力夠,陽光充足,沙田柚就能長出高糖度的好品質。
除此之外,果農利用套袋保護柚皮光潔,通過放置黃板、誘捕器等物理殺蟲***,減少害蟲對沙田柚的侵犯。每年采果后還會進行翻曬樹根土壤,確保土壤疏松,增加蓄水吸肥能力。
春去秋來,沙田柚終于完成了身份的轉化,從一朵朵柚子花,長成一個個金黃碩大的柚子果。難怪整個“柚生”都變了,變得“怪”好吃的,這大概就是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沙田柚果樹
成熟的沙田柚是會呼吸的,湊近聞,可以聞到淡淡的柚香透過小圓點密布的外皮溢進鼻腔。剝開金黃的柚皮和海綿似的白瓤,一顆***飽滿的果球呼之欲出,剝開瓤囊,摘下一瓣順著果絡打開,只見充盈的汁水把一粒粒果肉撐得晶瑩透亮。這時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兩端,其他手指往中部一頂,柚子果肉就會像花朵綻放出來,咬下一口,能感覺到齒間破碎的汁胞在叫囂著,清甜的汁水滑進喉嚨,仿佛喝了一口蜂蜜水。
從營養價值上來說,沙田柚富含VC、各類VB和果糖,利于人體吸收。每100g沙田柚VC的含量可以達到150mg,而100g橘子VC含量才28mg左右,沙田柚的VC含量遠高于一般柑橘類品種。
沙田柚渾身是寶,果肉可吃,柚皮可做蜜餞也可用來煲湯、炒菜,還是除異味的小能手。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沙田柚小貼士:
1、新鮮的柚子還未充分糖化,可先放在陰涼處儲存1-2周后再吃,口感更佳。
2、存放的時候注意柚皮完好無破損,不要沾水或酒,否則柚皮容易爛。
3、剝柚子時,先把柚子壓在案板上滾幾圈,讓白瓤與果肉之間產生間隙,然后用刀往果頂蒂部切至露出果肉的位置,接著選半邊從果頂往金錢底豎著切一刀,再用手向兩邊剝開即可輕松取出完整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