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斯來
編輯|蘇建勛
2005年,還在英國讀高中的18歲嘉興女孩阮澤云成為“福萊特玻璃”的大股東,她擁有公司1750萬股,身家超過千萬,但當時的她還并不知道,她父親一手創立的“福萊特”,會成為光伏玻璃行業兩大龍頭之一。
光伏玻璃這一細分行業誕生了兩個超級富豪家族。一個是和“玻璃大王”曹德旺比肩的李賢義家族,另一個是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嘉興阮氏家族。雖然低調,但后者的財富并不遜色,2021年胡潤富豪榜,信義系的李賢義身家675億元,阮洪良則為570億元。
他們的財富還將繼續增長。
2月15日,福萊特股票11.59億限售股解禁,以當天股價計算,市值近500億元,阮氏家族8名股東有了***離場的機會。
幾乎同時,福萊特以33.44億高價收購礦業公司的交易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安排和規避重大資產重組的情況。此前他們表示為了保證玻璃原材料石英巖供應,收購了大華和三力兩家礦業公司的采礦權。
多年以來,阮氏家族經營風格比起信義光能,無論擴張還是資本運作都更謹慎。但光伏這一賽道持續增長,已足以讓他們積累起驚人的資本。
福萊特還打算更進一步。這兩年“雙碳”熱之下,一向穩健的福萊特,也開始加入軍備競賽,兩家光伏玻璃廠商競爭的火藥味正在變得濃烈。3月2日晚,福萊特發布公告,即將斥資60億元,建設兩期日熔化量7200噸的項目。
創業20多年,阮洪良的發家史,也是光伏行業的起伏史。碳中和元年之后,這一賽帶升溫,或許會讓阮氏家族的資本再次膨脹。
低調的玻璃商人和很多光伏公司類似,福萊特也是家族企業,創始人阮洪良一家三口加上女婿是公司實控人,其余高管還包括阮洪良的妻妹、表弟、表妹和外甥。
時代的印記在阮氏家族身上如此鮮明。1984年,阮洪良到佳星玻璃制品廠當廠長時,剛剛20出頭。1998年離開體制時,阮洪良已經37歲。下海后,他和幾個人湊了6萬元開了家經貿公司。2001年,經貿公司變為福萊特玻璃鏡業有限公司時,阮洪良和太太占了90%以上的股份,福萊特也成了“阮氏家族”的企業。
大專畢業的阮洪良很有經商天賦。2006年時,福萊特每年已經有2億元收入,當時19歲的女兒阮澤云也在股東之列。
2000年初,光伏行業第一次狂飆猛進,歐洲以德國為首的巨額補貼燃起火苗。2006年,國內光伏行業最耀眼的人物是“無錫尚德”的施正榮。當時,無錫尚德剛剛在美國上市,施正榮以180多億美元身家成為中國首富。
施正榮登頂首富時,阮洪良做出了福萊特史上最重大的一個決定,他打算投入1億元到光伏玻璃上。來不及買地建廠,福萊特收購了上海兩家外資廠。
光伏玻璃在行業中屬于細分領域。光伏組件由電池片、EVA板、背板、蓋板組成,其中玻璃片是蓋板材料,需要透光更強,能承受500度以上高溫,還需要耐腐蝕、耐沖擊,制造難度比普通玻璃高。一旦點火,設備不能停下,一停下就報廢。
“我思想斗爭了一個星期,上(光伏玻璃)還是不上,那一周的時間,吃飯走路滿腦子都是玻璃,其他什么都聽不進去。”阮洪良后來對《嘉興日報》回憶。
剛開工時,他們每個月虧20萬,連虧了3個月,直到通過歐洲的認證,打開海外市場。
福萊特算是國內最早一批進入光伏玻璃領域的民企,吃到了光伏玻璃國產化的紅利。到2011年,福萊特的光伏超白壓花基片玻璃產能已經為全國第二,有一半產品出口。
資本市場最能反映福萊特的成長軌跡。2019年A股上市時,它的發行價只有2.88元,現在已經漲了20多倍。紅利如此明顯,在被稱為光伏元年的2021年,福萊特拿出了一份漂亮的三季報,凈利潤翻了1.1倍,營收有超過50%增長。
在風光背后,福萊特也面臨著未來的不確定性。外有光伏玻璃價格因為供需失衡下行,同時強大的對手信義光能正在加速向上游滲透,市占率也在繼續提升,這多少給位居第二的福萊特壓力。
另外,福萊特的高管們在抱團減持股票,從2021年下半年至今,福萊特股價已經跌了三分之一。
競爭加劇創一代老去后,接班成為不少家族企業頭疼的難題。而這一代接班人,面臨的是更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
為了讓阮澤云接班,其父阮洪良對她的栽培下了不少功夫。
2009年,22歲的阮澤云剛從謝菲爾德大學畢業,就去了上海福萊特玻璃公司,兩年后升為常務副總經理。和孟晚舟的培養路線類似,她一路做到財務總監,帶領福萊特完成香港上市,并且搭建了公司的ERP系統,立下不少功勞。
“我將繼續帶領福萊特創造新輝煌!”在2016年嘉興市“十大青年創業風云人物獎”頒獎儀式上,她這樣說。
現在,阮澤云是福萊特的副總經理兼董秘,她的名字還出現在光伏玻璃的發明專利書上。
但阮澤云還沒有接班,一把手仍然是她的父親阮洪良。“雙碳”政策提出后,到了確立行業地位的關鍵時期,阮洪良仍然需要掌舵。
福萊特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兇猛對手,比如,光伏玻璃行業老大“信義光能”。
這家公司的風格極其強悍。2015年前,信義光能比起福萊特營收遜色不少。但2015年時,信義光能光伏玻璃板塊的營收達到39.1億港元,而那年福萊特營收是29.24億元。
從2014年嘉興項目到2017年鳳陽項目之間,福萊特其實沒有加新的產線。這段時間,信義光能瘋狂擴產,在安徽蕪湖、馬來西亞開了5條新產線。根據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數據,2018年時,信義光能的市占率已經超過福萊特成為第一,份額高達32%,此后一直領先。
信義光能的緊逼之下,安穩多年的福萊特也開始大舉擴張。
2021年3月,福萊特在互動平臺表示,其2021年底總產能會達到1.22萬噸/天,一年中翻了一倍。而信義光能的產能2021年末為1.38萬噸,二者已相當接近,如果福萊特繼續以這樣的速度擴張,很快會反超信義光能。
“信義系”比福萊特走得更遠,它們不僅做玻璃,還在2020年在廣西生產基地附近開了硅砂礦,做起了多晶硅生產。除了上游玻璃和多晶硅,信義還有電站業務。
福萊特一直更專注于“光伏玻璃”這一細分領域。這既是福萊特的薄弱點,其也是優勢——比起業務膨脹的信義,業務更聚焦的福萊特或許會迎來跨越溝壑的絕佳時機。
這也需要福萊特掌握好節奏。光伏玻璃受制于下游裝機量需求波動,因為政策變動很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福萊特市值一年中跌去200億,未來幾年會是他們關鍵的時刻。
36氪制圖
歡迎關注36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