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資理財,每個人的收益預期、風險偏好不同,適合購買的理財產品自然也不一樣。雖然每個人做投資理財都希望既能保障本金安全,又能拿到高收益,但這種希望在投資理財市場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那么,如果手上有20萬,要盡可能保障本金安全,該如何做理財呢?
保障本金安全下的理財要怎么做?對于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來說,保障本金的安全永遠都是放在第一位,收益高低是其次。而要實現這點,可以通過兩個***來完成。
一個***,就是購買能保本保息的產品或產品組合。雖然現在大部分理財產品都不再承諾保本保息,但保本保息的產品還沒到絕跡的地步,比如銀行存款、國債、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都是可保本保息的產品。
銀行存款不用多說,它的利息是固定的,只要銀行沒破產,銀行就必須還本付息。國債跟銀行存款差不多,只不過還本付息的義務人由銀行換成了財政部。
結構性存款的利息雖然不是固定的,但也有一個最低收益保障,至少不會賠本。國債逆回購則是以國債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一款產品,跟國債一樣也是保本保息的。
如果手上有20萬,可以買以上的任何一種,也可以買多種,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購買。比如純粹是想要穩拿較高的利息,那就只買其中利率最高的一種。有20萬的話,完全可以用來買5年期的大額存單,因為5年期大額存單的年化利率最高可達到4%以上,其他的都很難保證能有4%以上的利息。
如果僅考慮資金的流動性,那就買期限最短的產品。而除了活期存款之外,期限最短的產品無疑就是國債逆回購,最短期限只有1天,而且利率比活期存款利率要高出幾倍,無疑是保本理財中流動性最好的產品之一。
如果既要考慮利率又要考慮流動性,那就可以構筑一個產品組合,將部分的錢用于購買期限較長、利率較高的產品,剩下的錢則用來買期限較短、利率較低的產品。比如在短期產品中,就可以選擇國債逆回購或結構性存款,中長期產品中就可選擇銀行存款或國債。
另一個***,就是利用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的組合。想要達到投資理財實現保本的目的,不一定非要都買保本理財產品,通過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的組合也能做到。而且能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通常收益都比較低,通過保本理財與非保本理財的組合,還能有效提高投資理財的收益水平。
不過,這種***的前提是必須將大部分的錢用于購買保本理財,并且需嚴格控制非保本理財的投入及虧損比例。
比如現在有20萬元,如果將其中的19.23萬放在銀行存款中,年化利率為4%,每年的利息就是7700元。而20萬除去存入銀行的錢后,剩下的剛好也是7700元,于是就可以拿著這7700元去買其他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比如股票、股票基金等,就算這7700元全部虧完,一年后20萬本金也不會少,因為能從銀行存款的利息中得到補充。
但如果在股票或股票基金上獲得比較高的收益,比如20%,收益就有1540元,加上銀行存款的利息,總收益就是9240元。以20萬的本金來計算,收益率達到了4.62%,比單獨存在銀行的收益率要高。
當然,以上還只是比較保守的做法。若是想要提高收益率,還可以將更多的錢分配到收益較高的投資上,只需控制好虧損即可。
比如20萬的資金,將其中的18萬存到銀行,利率為4%,一年的利息就是7200元。另外的2萬就拿去投資股票,只要把股票投資的虧損控制在7200元以內,即虧損幅度不超過36%,一旦達到這個虧損就立馬停止投資股票,這同樣可以讓20萬的本金不受損。
如果股票投資能帶來20%的收益,那么加上存款利息的總收益就有1.12萬元,投資收益率可達到5.6%。
以上兩種***,第一種容易操作但收益不會很高,第二種操作相對復雜同時收益可高可低。對于保守的投資者,可以選第一種,而對于進取型投資者來說,第二種就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