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青田縣的種糧大戶
“愚公”徐冠洪
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
他種出來的稻魚米可是
安全放心優質的
“浙江好稻米”
熱愛農業、好折騰的他
這兩年又琢磨出了一種
新的種養模式
進一步豐富了
稻魚共生系統的內涵和外延
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誒,這種新的種養模式到底是什么呢?
“愚公”堅持“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稻魚共生”這種高效立體的種養模式,以“愚公精神”生產出飽滿優質的稻谷和細膩鮮美的田魚。在他這里,稻魚共生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紛紛得到示范應用和推廣。
然而從事稻魚共生模式發展的這幾年
“愚公”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著
那就是如何消滅水稻田里的福壽螺
南方水稻的威脅,看“愚公”如何消滅!
福壽螺真的很過分~
作為一種環境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的外來物種,福壽螺對我國南方水稻種植產生嚴重威脅,危害嚴重時可導致水稻減產50%以上,個別田塊甚至顆粒無收。近年來,“愚公”和青田縣其他的種糧大戶就吃盡了福壽螺的苦頭。
△福壽螺繁殖能力極強
福壽螺喜歡吃秧苗,秧苗剛***田里的時候又嫩又小,福壽螺可以把它吃完。因此在插秧后,種糧戶們會雇傭勞力去撿,但是現在的人工費高,而人工效率卻不高。也有一些地方會拿藥去毒福壽螺,可是“愚公”家的農場是生態農場,這樣做對田魚的傷害很大,而且藥性殘留也不利于水稻生長和食用。
好在愚公不愚
好吃苦,不服輸
在前年終于想出了一個妙招
那就是通過
養鱉來科學防控福壽螺
消滅***找到!
徐冠洪:我們發現鱉特別喜歡吃福壽螺,所以就想在稻魚共生的模式里面引進鱉,形成“稻魚鱉共生”模式。
在青田縣農業農村局和省科技特派員練青平的指導下,愚公引進了日本品系中華鱉,以20畝稻田為試驗田,開展稻魚鱉共生的有機生態高效模式。
農場采用無公害的養殖***,稻田杜絕農藥,也不投放飼料,鱉以水稻叢中的蟲、蛙、草籽等為食物。為了更好地達到“稻—魚—鱉”三者的和諧共存,“愚公”還特別注重中華鱉的養殖密度,一畝田投放50-80個鱉。
好動的中華鱉喜歡攀爬,要在稻田周邊設置十多厘米的防護欄,這樣可以避免它攀爬出來。
放到稻田里的鱉
經過兩年多的生長
現在已經4斤多了
經濟效益客觀,還獲得大獎
在稻田里養鱉,一畝田所花費的設施成本才3000元左右,并且中華鱉不需要飼料成本,平時管理起來也不怎么費神,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種植和養殖的雙豐收。在水稻田里的中華鱉不僅能減少了水稻的病蟲害,而且和水塘養殖的鱉相比,它的野性更強,營養價值更高,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稻魚鱉共生種養模式可使
每畝稻田的純收入突破萬元
實現了“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的種養目標
愚公生態農場也成為了我縣
生態有機循環的
“稻魚共生”模式試驗示范基地
山區小稻田,做出了增收大文章。
在第二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論壇暨2018年度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和優質漁米評比推介活動上,愚公生態農場脫穎而出,榮獲創新大賽特等獎、優質漁米銀獎。
徐冠洪說:“當初有一百四十多家企業在競爭,我們的稻魚鱉共生高效模式得分最高,評委也說這一套模式適合在全國推廣。”
在“愚公”看來,今日的稻魚共生互利關系以增加稻田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為目的,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態種養模式。稻魚鱉共生模式的成功探索,激勵著他更好地創新發展農田稻魚復合模式。
來源:青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