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流傳于民間的娛樂益智游戲,大到國家象棋比賽,小到小老百姓都會玩,但是象棋你知道他誕生于什么什么時候嗎?根據出土文物與史書記載,象棋起源與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叫象戲,后來經過秦漢前后形成經歷了大約七個時期演變,最后以發生歷史上著名的出汗戰爭定格發展成熟,一直延續到今天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
我們下過象棋的人都知道,象棋的棋盤上有一個楚河漢界、這就是發生在河南省鄭州以外幾十公里的滎陽縣的廣武山上,劉邦跟項羽打了長達四年的持久戰,最后雙方以廣武山上的鴻溝為界,始稱鴻溝議和,鴻溝以西歸西楚霸王項羽,鴻溝以東歸沛公劉邦,就是后來的楚漢、漢界,因此滎陽被稱為象棋之都。
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秦朝天下大亂,各方諸侯勢力起義,最后成功的有兩支隊伍,一支以西楚霸王項羽為首,一支以漢高祖劉邦為首,他們在打敗秦朝之后,于是最后爭奪天下,就拉開了內戰,在鴻門宴上項羽沒有聽謀士范增的話,錯過了刺殺劉邦的機會,后面開始在彭城進行了一次大戰,因此劉邦被項羽打敗。
劉邦逃到了河南滎陽,占居滎陽,滎陽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關口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如果滎陽一破那么軍隊就可以直接抵達洛陽,所以滎陽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于是項羽又追到滎陽把劉邦打敗,劉邦退守到成皋,項羽再次攻破成皋,劉邦退守到關中,這時候劉邦手下一員大將叫袁生獻計,讓劉邦進行釣魚戰的打法,拖住項羽,劉邦帶兵攻打南陽,然后后方聯系大將彭越攻擊彭城,然而項羽帶兵攻打南陽,彭城又起火,等項羽又趕去彭城,于是劉邦借機占領成皋。
劉邦二次奪回成皋,等項羽平定彭城之后,趕回滎陽,這時候項羽經劉邦這么一折騰,項羽已經兵力減弱,人困馬乏,項羽再調整好軍隊之后,再次進攻成皋,劉邦再次敗仗,這時候劉邦手下大將韓信向劉邦獻計獻策,于是劉邦聽信啦了信的計策,派韓信出征,據史料《漢書》記載韓信采取攻打周邊小國,消弱項羽力量,北舉燕趙、東擊齊國,南決楚之梁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經過韓信這么一包抄,就大大削弱了項羽的力量,從此韓信也因為這一場包圍戰一直名垂千古,劉邦看包圍項羽時機已經成熟。
于是展開跟項羽談判,因為劉邦的老爹跟妻兒在項羽手里當人質,項羽看到大勢已去,停下來跟項羽談判,以廣武山上中間一條寬300米的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項羽,鴻溝以東歸劉邦,因此項羽也答應了釋放劉邦的妻兒父母,因此鴻溝議和的典故就此而來,當楚漢戰爭過去一千多年之后,魏晉明賢阮籍來到廣武山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再后來著名的楚漢戰爭故事就成了象棋上的楚河、漢界。
今天的廣武山已經變成了一個旅游景點,但是不收費,但是為了感受歷史故事的發生地,來游覽的游客也不少,你知道象棋上楚河漢界故事的起源嗎?歡迎留言發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