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9日15時,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7周年紅場閱兵式正式開始,普京出席閱兵并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談及了俄烏沖突,并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面臨“絕對不可接受的威脅”。在講話最后高喊“烏拉”和“為了勝利”。
此時正值烏俄戰事進入焦灼階段,俄羅斯舉行閱兵,而且普京在致辭中高喊“為了勝利”,俄部分軍機閱兵后將直赴俄烏前線。此時此刻的情景與1941年紅場閱兵頗有相似。
1941年6月,希特勒命德軍從廣袤的戰線上對蘇聯發起突襲,蘇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短短的兩個月內便有28個師被殲,70個師的武器及人員損失嚴重。整個蘇軍部隊士氣低迷。而且在10月初,希特勒集結了180萬軍隊,近2000輛坦克,1萬多門火炮及大約1400架飛機向莫斯科進攻。莫斯科危急,整個蘇聯陷入危局。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決定閱兵,提升士氣。
1941年11月7日,蘇聯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受閱的官兵及飛機大炮全部實彈,部隊通過紅場后,直接投入到前線,此時的前線距離莫斯科僅僅30多公里。此后蘇軍勢不可擋,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那么此次閱兵后,俄羅斯會取得迅速的勝利么?答案是否定的。此次閱兵不會給烏俄局勢帶來快速的變化,主要是普京表達了幾方面的意志。
第一、此時閱兵與1941年所處的背景不同。的確1941年閱兵后蘇聯民眾士氣大漲,但是更主要的是蘇聯遠東及西伯利亞的援兵趕到,部隊增加到百萬以上;而且俄羅斯的東西比以往更加早的到來,極寒的天氣對德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再有就是蘇聯全國已經徹底動員起來,軍工及兵源得到了很大的補充。而現在的俄羅斯不存在類似的條件,唯一相同的是對士氣的提升。
第二、戰爭對象及環境不一樣。1941年斯大林的對手是希特勒一個人,而現在普京的對手是美國為首的大哥帶著一群小弟來扶持的澤連斯基。這場戰爭不會因為烏克蘭沒錢、沒兵器、甚至是沒人而停止,因為美國及北約擁有這些,而且很多。其次就是當時是全球的反納粹戰爭,而烏俄戰爭并不是。戰爭從開始就注定,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非得有質的事件發生才可能結束。
第三、俄羅斯的實力與1941年的蘇聯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現在的俄羅斯經濟單一,發展緩慢,而且還受到了嚴重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經濟狀況能撐多久是一個問題,什么時候到達美國通過烏克蘭拖垮俄羅斯的目的也是個謎。1941年的蘇聯實施了計劃經濟,工業是極其發達的。與德國較量是兩個工業國的較量,不像中國與日本,是工業國與半農業的較量。所以經濟對俄羅斯的影響是一個不可估量的事情。
第四、此次閱兵,主要表達了俄羅斯的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心,以及對美國及北約的警告。普京是想告訴美國及北約,我必須要贏,不惜代價。
所以此次紅場閱兵難有1941年閱兵后的快速勝利,不會給烏俄局勢帶來快速變化,烏俄戰爭的走向將受到俄羅斯武力使用力度、美國及北約的參與程度、及中國等大國的關注力度甚至是小事件的發生影響。
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