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原創稿
人民網文昌4月29日電(趙竹青)今天,我國空間站任務首發飛行器——“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踏上了探索宇宙的征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柏林厚表示,空間站工程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中國空間站什么樣?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據柏林厚介紹,中國空間站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為基本構型。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其中,核心艙作為空間站組合體控制和管理主份艙段,具備交會對接、轉位與停泊、乘組長期駐留、航天員出艙、保障空間科學實驗能力;“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均作為支持大規模艙內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載荷支持艙段,同時問天實驗艙還作為組合體控制和管理備份艙段,具備出艙活動能力,夢天實驗艙具備載荷自動進出艙能力。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空間站三艙飛行器依次發射成功后,將在軌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形成“T”構型組合體,長期在軌運行。組合體在軌運行壽命不小于10年,并可通過維修維護延長使用壽命。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空間站有什么用?
“開展空間站工程,將從國家全產業鏈角度,極大地引領和帶動包括空間科學、生命科學等多種前沿學科和原材料、元器件、智能制造等多領域先進技術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卑亓趾癖硎荆臻g站作為長期在軌運行的“太空母港”,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潔凈環境也可以充分用于開展各類科學技術研究,推動科學技術進步。
據了解,中國空間站主要有五大工程目標:一是建造并運營近地空間站,突破、掌握和發展大型復雜航天器的在軌組裝與建造、長期安全可靠飛行、運營管理和維護技術,提升國家航天技術水平,帶動相關領域和行業的科技進步,增強綜合國力。二是突破、掌握和發展近地空間長期載人航天飛行技術,解決近地軌道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的主要醫學問題,實現航天員長期在軌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三是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發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科學與應用能力,開展多領域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空間應用,以及科普教育,獲取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和重大戰略意義的應用成果。四是開展國際(區域)合作,為人類和平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做出積極貢獻。五是以在軌服務、地月和深空載人探測需求為牽引,試驗和驗證相關關鍵技術,為載人航天持續發展積累技術和經驗。
與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柏林厚表示,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它的規模大約有423噸,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16國聯合,先后經歷12年建造完成。
“中國空間站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在總體規模上不及國際空間站?!卑亓趾窠忉屨f,這主要是在建設思路上按照符合中國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來考慮,綜合當前需求和耗費等因素,采用規模適度,留有發展空間的思路,既可以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又同時具備擴展和支持來往飛行器對接的能力。
柏林厚表示,在建設過程中,研制團隊始終追求技術進步,充分采用當代先進技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全面掌握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和在軌操作能力;同時也注重應用效益,最大限度支持應用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追求運營經濟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