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這座樹蔭下的大墓,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侯墓,而就在這座墓的旁邊,竟然還有一座武侯墓,這兩座武侯墓到底哪一座才是真的呢?一代武侯諸葛亮最終葬在了哪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故事——諸葛亮真假墓之謎
在陜西漢中市勉縣,定軍山的山腳下,有一個景區(qū)名叫武侯墓風(fēng)景區(qū),也就是諸葛亮墓的所在,這個地方每天前來參觀的顧客絡(luò)繹不絕,都想瞻仰一下諸葛武侯的風(fēng)采
在大殿的正后方,有著一座高四米周長六十四米的巨大墓冢,據(jù)景區(qū)的解說員描述,這座墓冢就是諸葛亮的武侯墓
而就在這座墓的西南方向,大概一百米的地方,有著一個涼亭,在這座涼亭里,立了一塊墓碑,上書“漢丞相諸葛忠武侯之真墓”
這竟然也是諸葛亮的墓,相距不到百米之地,竟然有著兩座諸葛亮的墓,這實在是讓人感到十分的奇怪,涼亭的墓碑還特意標(biāo)注寫上了“真墓”二字,就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它是真的一樣,如果這個確實是真墓的話,那百米之外的巨大墓冢,難道會是假的不成
了解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在下葬的時候布置了七十二疑冢,為的是不讓世人知道自己的真實墓地所在,以免入土之后遭到仇家報復(fù),難道諸葛亮也在效仿曹操?
要說諸葛亮一生神機妙算,不可能算不到自己的身后事,不過人家曹操布置七十二疑冢,盜墓賊可能還不好找,而諸葛亮這同一景區(qū)里,百米之內(nèi)就有兩座,那盜墓賊一來,直接把兩座墓都給扒了,不是很簡單粗暴嗎?
機智一生的諸葛亮難道會想不到這一點,如果他想到了這一點,那么這兩座墓的真相又會如何呢,他的墓到底下葬在哪里呢
在民間關(guān)于諸葛亮墓的下葬之地,有著不同的兩種說法:第一種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有聽說過,那就是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之際,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一旦自己不在,蜀漢恐怕堅持不了多久,而當(dāng)時最大的敵人就是大魏,自己又跟司馬懿爭奪多年,兩人亦敵亦友積怨頗深,萬一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墓地所在,還不得讓他掘地三尺給挖了
于是諸葛亮密書上奏后主劉禪,說自己死了以后,不需要厚葬,只需要將自己的尸體裝進棺材里,用新繩新杠找人抬著,一直向南走,等到繩杠都斷了,就地挖坑掩埋了就行
同時他還放出風(fēng)聲,自己死后一定要葬在定軍山,因此在諸葛亮去世后的葬禮儀式,就在定軍山盛大舉行,世人看到這都誤以為諸葛亮的墓葬在了定軍山
而實際上,他的尸體已經(jīng)被四個關(guān)西大漢,一直抬著往南邊去了,只不過這后主劉禪找的四個壯漢,并不是什么靠譜的家伙,走了一天就覺得渾身哪哪不得勁,新繩新杠一點要斷的跡象都沒有
照這個進度走下去,走到猴年馬月才能完成任務(wù)啊,四個人一合計,反正也沒人真的知道繩子斷沒斷,我們直接給人為割斷也沒誰知道,說干就干,他們把繩杠破壞后,就把諸葛亮草草的埋在了一處荒郊野嶺,埋完跑回去樂呵呵的領(lǐng)賞
后主劉禪一開始沒有反應(yīng)過來,還慰勞他們連道辛苦,后來才發(fā)現(xiàn)事情的不對,這新繩子新杠子怎么會一天就斷了,于是他將這四人抓起來好好的審問一番,這才得知事情的真相
氣急敗壞的他當(dāng)即下令斬了這四人,可剛斬完劉禪就后悔了,為什么呢?忘記問他們把棺槨埋在哪了,抬棺的人都死了,諸葛亮墓的所在地也就無人知曉了,這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版本
然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諸葛亮死后后主劉禪悲痛萬分,組織了一支七十七人的龐大隊伍,為諸葛亮修建陵寢,同時還給這七十七人配備了一個廚師,這些人的工錢都被放在一個箱子里,劉禪答應(yīng)他們修完陵寢之時,就是他們喜提工資之日
但就在他們即將完工的前一天,有人實在抑制不住自己那顆好奇的心,偷偷地打開了箱子,發(fā)現(xiàn)里面有著七十七錠金子,心想著馬上就可以一人一錠回家發(fā)財了
但是轉(zhuǎn)念一想,還有一個廚師啊,就在大家伙為難的時候,有個心狠的家伙提議,要不把廚師給宰了吧,反正他又沒有出過一分力,只是做做飯而已,眾人一合計決定立馬就干,沖進廚房就把廚師給捅死了
捅完之后發(fā)現(xiàn)桌上有著廚師剛做好的飯菜,秉承著來都來了的原則,一伙人就坐下來開始大快朵頤,但是這一天,誰都沒能走出這間屋子
原來,在他們發(fā)現(xiàn)箱子里有七十七錠金子之前,廚師就已經(jīng)偷偷看過了,擔(dān)心自己可能會遭到不測的廚師,決定先下手為強,便在飯菜里都下了劇毒,想要獨吞這比錢,結(jié)果還是晚了一步
就這樣,所有參與修建諸葛亮墓的人全部死去,具體的諸葛墓位置也就無人得知了,但是這民間傳說畢竟只是傳說,沒有根據(jù),諸葛亮真正的葬身之地,還是得聽專家的分析
關(guān)于諸葛墓的去向,史書《三國志》早有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諸葛亮在死前要求將士們將他葬在定軍山,也就是發(fā)現(xiàn)諸葛墓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怎么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墓呢?哪一個才是真的呢
就在大家疑惑的時候,景區(qū)的工作人員再一次站了出來,她帶領(lǐng)眾人看了一塊牌匾,介紹時說是清朝的嘉慶皇帝為諸葛亮題的字,那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清朝的皇帝為什么會為三國的諸葛亮題詞賜匾呢?
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在清朝嘉慶年間,四川陜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qū),曾經(jīng)發(fā)生過白蓮教反抗清廷的事件,原本這勉縣是要遭殃的,但因為到達勉縣需要借道十里定軍山,而當(dāng)白蓮教的人每次一到定軍山的時候,就會看到山頂上有旗幟晃動,以為有伏兵的他們,就一直沒能進的了勉縣,當(dāng)?shù)厝司陀X得是諸葛亮顯靈,才讓勉縣幸免于難
這種說法傳的人多了,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嘉慶皇帝還真就信了這個說法,為了表彰諸葛亮的功績,不僅自己親手題字,還下令撥銀賜匾,按理說能夠得到皇帝的賞賜,地方的官員肯定會興奮不已,但那時候的陜甘總督松筠卻顯得格外淡定
原來這諸葛亮顯靈的說法,都是他散布出去的謠言,他萬萬沒想到會傳到皇上的耳朵里,更沒想到皇上竟然真信了,而這真假武侯墓也正是他的杰作
在嘉慶四年,白蓮教作亂,松筠帶兵抵抗之前,他來到武侯祠祭拜,希望諸葛亮能夠保佑他戰(zhàn)無不勝,結(jié)果他在祭拜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件怪事,古書上說諸葛亮的墓是依靠著定軍山,而且墓應(yīng)該只容納下尸體才對,但武侯祠這座墓不僅體型偏大,還不靠近定軍山,這時他不禁產(chǎn)生懷疑,這難道會是一座假墓?
很快他的猜測就得到了手下一位風(fēng)水大師的支持,這位風(fēng)水大師名叫譚南宮,譚南宮使出自己的畢生所學(xué),推測諸葛亮的真墓應(yīng)該在后山的半山腰
目前的那個巨大的墓地處低洼,風(fēng)水不好,肯定不會是諸葛亮的真墓,松筠聽了他的說法,覺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吩咐勉縣的知縣馬允剛,一個月之內(nèi)鼓搗出一座新墓
而就在這個新墓鼓搗出來后的100多年后,又一位地方官員來到了勉縣,他不僅認(rèn)同了松筠的做法,還立了一座石碑
就這樣,一個景區(qū)里面就同時出現(xiàn)了兩座武侯墓,不過這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現(xiàn)如今事情已經(jīng)水落石出,那座樹蔭下的大墓,才是真正的武侯墓,那個寫了“真墓”的墓,也不能純粹的認(rèn)為它就是假的,畢竟也有著百年多的歷史,也算是一件文物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關(guān)注,關(guān)于武侯墓你們又有什么樣的見解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