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硃砂根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硃砂根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于廣東等地的習慣叫法,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在一些資料記載為朱砂根;別名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涼傘遮金珠、平地木、石青子;在江蘇、浙江叫珍珠傘;在廣東叫大羅傘、郎傘樹、龍山子;在云南叫山豆根、八爪金龍、豹子眼睛果;在臺灣叫萬龍、萬雨金等;別名還有綠天紅地、天青地紅、鐵涼傘、葉下紅、鐵傘、紅銅盤、八爪、八爪金、金玉滿堂、紅涼傘等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紫金牛科紫金牛屬常綠灌木樹種。
2,分布和生長環境
硃砂根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陜西、長江流域各省和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2400米以下的陰濕灌叢中、林下溪邊;喜歡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干旱,耐蔭,喜生于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上;近些年有部分人工栽培。
3,外形特點
為常綠灌木,高30-150公分,匍匐根狀莖粗壯,根斷面有小血點,故名硃砂根;莖直立,無毛,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單葉互生,葉片革質或硬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5公分,葉邊皺波狀或波狀齒,齒間有明顯黑色腺點,兩面無毛,葉柄長1公分左右;
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總花梗細長;花小,淺紫白色,有深色腺點,花萼僅基部連合,5裂,萼片長圓狀卵形,兩面無毛,花冠5裂,裂片披針狀卵形,有黑腺點,雄蕊5個,一般5-6月開花;
核果圓球形,直徑6-8毫米,成熟時鮮紅色,有斑點,通常10-12月果實成熟,有時到第二年2-4月果實成熟。
二,硃砂根的主要用途
第一,硃砂根四季常青,紅果累累,鮮紅可愛,可在陰濕處作綠化植物種植,也可作成小樁景、盆景觀賞應用。
第二,它的根、葉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根據資料記載其味辛、苦,性涼,具有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功效;主要含有揮發油、三萜類、酚類、醌類、有機酸、黃酮類、鞣質、氨基酸、糖類等有效成分。藥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