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蔡敬宙表示,這個季節已經不適宜赤膊露身,以防寒氣侵入體內。夏天常穿的涼鞋和拖鞋也可以收起來了,以防“寒從腳生”。
腳部受寒,病從腳生人體的五大經絡都流經腳部。同時,腳上也分布了人體不少重要的穴位,影響著五臟六腑。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主任醫師陳秀華認為,一旦腳部受寒,勢必影響心血管和內臟,使高血壓、中風的幾率增高。一旦腳部受寒還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腳部過凍,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降低,從而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繼而誘發其他疾病。
選擇保暖鞋襪,護好腳踝,以防受涼都說“寒從腳下生”,因此給腳部做好保暖工作顯得十分重要。在寒冷的天氣里,一定要選擇保暖性較好的鞋襪。此外要注意的是,在選擇鞋襪時最好在適合自己腳尺寸的基礎上再稍微寬松一點,這樣更有利于腳部血液循壞。
當然,對于鞋襪的選擇還因人而異。
對于愛美的女性來說,不管什么時候都喜歡穿高跟鞋。在寒冷的時候穿高跟鞋無疑就是讓自己的腳受凍,應少穿高跟鞋。而對于老年人來說,應該選擇一些羊毛襪以及一些質地軟、松松、保暖的鞋子,畢竟老年人耐凍能力比較差,稍微不注意很有可能會受涼。
三招教你增強腳部抗寒力每到寒冷的天氣,手腳冰冷是大多數人存在的情況,尤其對于一些體弱的人來說,腳部抗寒力相對差,即使把自己的腳裹得很緊實也能感受到腳是冰冷的。為此,陳秀華表示,增強腳部抗寒力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想要增強腳部的抗寒力不妨做到以下3點。
1、加強腳部運動
運動不僅能夠增強人體的心肺功能還有利于加強腳部的抗寒力。對于腳部的運動并非一定要選擇一些運動強度大的運動,而選擇一些舒適的就好,比如散步或走路。散步、走路也是日常人們對腳部的鍛煉。人每天要走6000步以上才會有益身體健康發展,如果一個人一整天都沒怎么動自己腳,想必這對腳部的組織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要缺少對腳部的鍛煉,鍛煉腳部的其他方式有很多,比如上下樓走樓梯、外出步行、登山、晨跑等。
2、足浴
足浴,簡單來說就是日常所說的泡腳。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睡前泡腳,賽吃補藥”,而泡腳也是很多人養生的***。適當的泡腳除了能養生,還能夠增強人體腳部抗寒力。睡前泡腳既能緩解人體疲勞,又能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狀況。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溫度最好保持在40℃左右,泡15-20分鐘即可,泡完腳完后不要立刻躺床睡覺,應休息幾分鐘再躺床睡覺。
3、足底***
對腳部進行***不僅能夠活血舒筋還能夠增強腳部的抗寒力。此外,腳底***是人們日常最常見的保健***之一,一般用雙手按捏腳底,***腳底的穴位,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當然除了用手***腳底外,還可以用一些外物進行輔助,比如石卵路、***鞋等。注意,在用手***的時候,力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中即可,讓自己微微感受到腳部的酸痛即可。
綜上所述,腳部受寒,病從腳生,增強腳部的抗寒力勢在必得。你們有泡腳的習慣嗎?堅持多久了?
參考資料:
[1]《「封面」腳是人的第二心臟!養生專家提醒冬季一定要注意腳部保暖哦》.廣東省中醫院.2016-12-01
[2]《深秋時節足部保暖為上》.廣州日報.2018-11-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