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河畔書寫幸福篇章
萬泉河從瓊海城區穿流而過。阮琛攝
博鰲的花海開了!
4月20日至22日,又到一年一度的“博鰲時間”。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匯聚到海南東部的博鰲小鎮。
自博鰲亞洲論壇(以下簡稱論壇)落地瓊海以來,瓊海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自然生態環境愈發優越,實現了從“小漁村”到“國際范”的歷史蛻變。
借力論壇效應,瓊海主動投身于大時代、大舞臺,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體瓊海人共享論壇的歷史性機遇,與全球、與時代同頻共振。
春風拂檻瓊海新。如今論壇已成為改革***刻入瓊海的血脈基因,催生了“擔當善作,敢為人先,***包容,求新求變”的瓊海精神。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當下,這一血脈精神將繼續推動瓊海融入新發展格局,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共享發展機遇
省委主要負責人在瓊海調研指出,要在自貿港背景下找準定位,做大做強經濟,重點發展會展業、鄉村旅游、休閑漁業、康養、熱帶高效農業等產業,承擔起海南“第四極”的責任。
一直以來,瓊海持續在轉變發展方式、調優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動能上下功夫,用好博鰲資源,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始終保持高昂活力,更多人共享發展機遇。
用好“紅綠藍”,旅游全面開花——
從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到潭門漁民開拓大海的《更路簿》,再到望山看水憶鄉愁……瓊海創造性地提出建設“全域5A級景區”的旅游發展思路,藍色的波濤、綠色的田野、紅色文化的城市底色,共同構建起富有瓊海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形成“鎮鎮有風情,村村有美景,行行加旅游,處處有旅游”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俯瞰瓊海博鰲玉帶灘。阮琛攝
2021年,瓊海休閑漁業在全省率先試點,全市旅游總收入達204.4億元,全市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1.19%。
論壇效應凸顯,會展產業蓬勃——
借力博鰲效應,瓊海狠抓旅游會展業,吸引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等94個大型會議落戶博鰲,近五年來累計舉辦會議1493場,會議會展業總收入6.95億元,各領域頂尖團隊、專家紛至沓來,“國際會都”“國際旅游會展目的地”等亮眼詞匯成為近年來瓊海市***工作部署的“高頻詞”。
如今,瓊海旅游會展已發展至“樹品牌、促產業”第二階段,并結合瓊海產業特點和高端大型會議目的地定位,進一步加大力度引進500人以上、1000人以上的大型會展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
果肉像極了魚子醬的手指檸檬、有“樹上哈根達斯”美譽的冰淇淋果、甜膩絲滑的燕窩果……在瓊海市大路鎮的“世界熱帶水果之窗”項目基地,150多種熱帶新奇水果成為瓊海農業對外***合作的靚麗名片,帶富一方鄉民。
事實上,瓊海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持續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全市名優新瓜菜、高效水果、特色熱作、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為主導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升級。截至2021年底,瓊海“三品一標”農產品達26個,農業增加值提高到118.7億元,夯實民生發展底色。
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迅速——
新舊動能轉換,核心之一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瓊海一直大力支持樂城先行區發展,截至目前,樂城先行區年接待患者量達到1萬人次,接待醫療旅游人數達到12.73萬人次,引進使用的特許藥械突破200種,提前近3年實現了醫療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醫療消費回流明顯,醫療健康全產業鏈初具雛形。
患者在樂城先行區體驗高科技醫療設備。阮琛攝
如今,瓊海與先行區產城融合步伐在加速。到2023年底,樂城大橋建成通車,嘉積城區將與樂城先行區連片發展,全面承接樂城先行區的產業外溢,全方位提升瓊海市區的承載力和發展潛力。
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讓瓊海城鄉居民能夠共享發展機遇,推動城鄉居民收入全面增長,并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由2016年的2.14∶1降至2021年的1.97∶1。
努力讓更多人共享發展成果,將是瓊海未來的努力方向。瓊海市委書記田志強表示,瓊海將深化經濟結構調整,構建支撐瓊海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享公共服務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形容過去瓊海農村公路的常見狀況,如今在瓊海“00后”看來已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家門口坐動車,‘走幾步’就能坐飛機”才是他們真實的生活感受。
21年前,博鰲還是個小漁村;而現在,它已悄然蛻變成為備受世界矚目的論壇小鎮。得益于博鰲亞洲論壇的舉辦,無論是博鰲還是瓊海,無論基礎設施,還是公共服務建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21年來,瓊海整個市域農村公路總里程數從不到900公里,快速增長到如今超2800公里。過去坎坷、泥濘的泥土道路,全部升級為平坦、整潔的水泥道路,部分農村地區還修建了寬敞的柏油馬路。
博鰲機場。阮琛攝
數據顯示,瓊海189個行政村通客車率100%,市域“三橫四縱”干線路網基本形成,農村公路路網密度保持全省領先。駕車行駛在瓊海的鎮村公路上,不僅道路寬敞、平坦、通暢,而且隨處可見鳥語花香,駕駛過程也平穩舒適。這些都離不開瓊海市委、市***多年來對路網工程建設的高要求、嚴把關。
瓊海交通巨變,離不開博鰲機場的建成通航。2016年3月,經過短短不到10個月的奮戰,博鰲機場完成一期建設任務順利通航,讓不少業界人士稱其為世界民航機場建設史上的新奇跡。
這個最初旨在服務論壇的機場,很快就成為普惠群眾的重要民生工程。2021年,博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70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自2017年運營以來連續第4年旅客吞吐量正增長。
截至目前,博鰲機場已累計開通運營航線87條,航點覆蓋50余個城市,同時也是國內首個開通“北上廣深”航線的縣級機場。瓊海及周邊居民通過博鰲機場能夠便捷達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等國內熱門城市,出行體驗得到極大提升。依托龍灣港、潭門港、環島高速、中線高速和博鰲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瓊海已形成“海陸空”立體式交通網絡,為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強有力基礎。
交通巨變只是瓊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一個縮影。5年來,瓊海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城鄉光纖寬帶和4G信號實現全覆蓋,5G基站數量名列全省前茅。年戶均停電時間降低65.39%。天然氣管網累計763.42公里,鄉鎮燃氣管網覆蓋率居全省首位。
借著論壇的東風,瓊海推動經濟、教育等各方面快速發展,瓊海人民的生活也悄悄發生改變,這片創業投資的熱土也在這個過程中備受青睞。
牢牢守住“綠水青山”共享生態紅利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一直被認為是海南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資源,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和利用好這一核心資源?從博鰲的發展可見一斑。
近年來,博鰲已逐漸成為海南東部旅游熱門打卡地,其中南強村、沙美村、北仍村等一批五星級美麗鄉村,博鰲國家農業公園、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沙美濕地公園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點,共同構成了“多點布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全域美麗鄉村格局。
游人在博鰲櫻花園觀賞櫻花。蒙鐘德攝
優良生態為全域旅游加持能量,也讓瓊海更加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牢牢守住生態底線,讓廣大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新能源車輛推廣提速——
目前公共交通領域全部清潔能源車輛占運營車輛總數為73.8%。充電基礎設施車樁比達到2:1,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鄉鎮全覆蓋、高速公路服務區全覆蓋、重大交通樞紐全覆蓋,轄區閉環出行構架初步形成。
系統推進“禁塑”落地實施——
一方面踏石留印抓聯合執法常態化,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大力推廣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引導改變居民生活方式。
扎實推進“六水共治”——
“十四五”時期水務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36.87億元,聯合清華大學水利團隊,圍繞生態美麗河湖建設、城鄉給排水設施建設、繽紛海岸建設、智慧水務等內容,還將再謀劃一批重點治水項目。
探索秸稈綜合利用——
大力支持秸稈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綜合利用以及農作物秸稈生物循環利用,積極拓展秸稈綜合利用途徑,以疏代堵防止秸稈露天焚燒,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
省***主要負責人指出,要以標志性項目為牽引,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樹立一流目標,加強系統集成推進,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瓊海市潭門港漁民在碼頭裝卸海魚。蒙鐘德攝
瓊海市通過倡導垃圾分類、綠色低碳出行等生活方式,鼓勵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減污降碳行列。如今在瓊海,一輛輛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正成為城市街頭的“標配”。
瓊海的生態文明建設還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瓊海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始終堅持最大限度地保護鎮村的自然、歷史和文化風貌。綠色、生態、田園的鄉村底色,也使得瓊海將外事會見、洽談簽約延伸至會場外成為可能,小小鄉村也成為瓊海講好中國鄉村振興故事的新載體。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共享美好生活
從學位申請線下“走馬路”到線上“跑網路”,從審核材料“招生老師到處翻閱紙質依據”到“網絡自動審核”……一個個細節折射出瓊海教育發展的新變化。
教育是民生大計,也是寄托無數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民之所盼,即為政之所向。瓊海堅持以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財政支出的80%以上投入民生領域。
2019年以來,瓊海共投入中央和省級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資金約1.9億元,新建或改建、擴建校舍37890平方米,大大地改善了瓊海各中小學的教學環境。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顯著提高,也為群眾的幸福系數提升添加助力。在瓊海,2個醫共體組建運行,100家標準化村衛生室投入使用,瓊海市人民醫院成為全省首家縣級三甲醫院,市域內就診率鞏固在90%以上,彰顯了群眾的幸福感節節增高。
瓊海博鰲沙美村。高林攝
讓所有的貧困戶脫貧出列,是瓊海市踐行共享理念促進共同富裕的落腳點。這些年來,瓊海市高質量完成4747戶18039人脫貧目標任務,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脫貧戶和脫貧出列村實現穩定增收。
瓊海市還不斷完善文化生活等基礎設施。萬泉河畔的瓊海市文化體育中心正在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更多的公園、學校、醫院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陸續上馬,并新增保障性住房4158套,老舊小區和危房改造惠及群眾約1.31萬人。
“硬件”持續完善,“軟件”建設也不落后。瓊海通過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等工作為抓手,激發全市人民主人翁精神,將城市公共服務職能延伸入村,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推動社會管理治理從粗放式管理到初步實現精細化治理的本質轉變,社會秩序、城鄉面貌不斷向好。
近年來,瓊海市先后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連續3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市縣”榜單。這些榮譽的背后,也是瓊海堅持人人服務博鰲亞洲論壇,持續提升城市的“溫度”、治理的“精度”以及服務“滿意度”、以一流的人文環境迎接全球賓客的具體體現。
在與博鰲亞洲論壇共同成長的日子里,瓊海對自身的發展有著深刻體悟。如今在自貿港建設不斷加速推進下,瓊海正聚力奮發,篤定前行,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爭取更多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落地。
2021年
瓊海全市旅游總收入達204.4億元
全市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1.19%
瓊海狠抓旅游會展業,吸引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等94個大型會議落戶博鰲,近五年來累計舉辦會議1493場,會議會展業總收入6.95億元
截至2021年底
瓊海“三品一標”農產品達26個,農業增加值提高到118.7億元
2021年
博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70萬人次。截至目前,機場運營累計已開通航線87條,航點覆蓋50余個城市
近年來
瓊海高質量完成4747戶18039人脫貧目標任務,新增保障性住房4158套,老舊小區和危房改造惠及群眾約1.31萬人
相關閱讀>>
瓊海以“美麗鄉村會客廳”建設——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樣板間”
擁有270°超廣角田園會場的博鰲鳳凰鄉村振興交流中心,路坡居室民宿,路坡雅敘會議中心……走進瓊海市博鰲鎮南強·大路坡美麗鄉村,映入眼簾的是極簡現代風格的建筑,高端大氣的同時也不失田園意境。
這里從2019年開始連續3年成為服務博鰲亞洲論壇的“美麗鄉村會客廳”,論壇嘉賓在這里招商茶敘、田園漫步,在如畫的環境中、輕松的氛圍里,談笑間敲定合作事項。
“政商對話平臺”“非正式”“舒適休閑”“田園風光”等,是省委、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博鰲風情小鎮的關鍵詞。
“南強村是我參觀過的村莊改造建設案例中,新舊元素融合得最好的一個。”2019年,英國培生全球戰略合作和投資副總裁艾德里安·戈弗雷在參觀南強村后感慨道,在“美麗鄉村會客廳”的休閑式會談,不僅讓他看到了海南鄉村新風貌,也看到了海南擁抱創新、擴大***的姿態和態度。
“田園風”遇上“國際范”是博鰲的特點,也是瓊海美麗鄉村建設的真實寫照。“2019年,寶馬新車發布會在村里舉辦,這在瓊海乃至海南都是極其特殊的。”朝烈村黨支部書記王杏惠對村子的發展深有體會。他說,著名藝術家許鴻飛每年都會在村里舉行雕塑展,瓊海市也在這里開展過紅色文藝黨課等,“為村子帶來了大量的人氣。”
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美麗經濟,最終是讓村民獲得實惠。
“你看我們博鰲,村村通路,戶戶通水,Wi-Fi全覆蓋,和城市有啥區別?”朝烈村村民莫澤海對村里未來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這里,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最多時日收入可達千元。”朝烈村村民莫澤波在村口開小賣部,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日子越過越紅火。
王杏惠透露,近5年來,村民的人均收入不斷提升,從最初未破萬元,升至2020年底的2萬多元。
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朝烈村。在毗鄰博鰲的沙美村,村子不僅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生態修復,還整合民房、餐飲、電商等資源,有力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盤活鄉村經濟,讓126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2019年沙美一年就能接待游客達到20萬人次。”沙美村黨支部書記馮錦鋒說,當年村子旅游收入達600多萬元,村民收入有了極大提升,“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45萬元,2018年達到1.6萬元,2019年達到1.68萬元,2020年達到1.8萬元,‘綠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銀山’。”
還有更多的變化體現在軟件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村民們與外界打交道變得越來越多,視野極大開拓的同時,也樹立起高質量、標準化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助推鄉村經濟轉型升級。
“村里有了村規民約,村民更講文明,更講衛生,更有了責任感。”2006年嫁入朝烈村的陳小戀說,通過“合作社+農戶+公司”模式,共建共享成為全體村民的共識,這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核所需,“在今后村莊產業的發展中,企業和村民共進退,才能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透過鄉村看海南、看中國。業內人士表示,瓊海美麗鄉村建設為探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示范。農村建設涉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房屋改造、環境保護、衛生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瓊海市創新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也為解決鄉村建設所需的資金投入探索了一條可行路徑。
行走在瓊海各個美麗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幅城鄉協調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撰文/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