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很深厚的文化素養,經常拿大家的姓名來做文章,甚至開玩笑,讓大家哈哈一笑,卻又受益匪淺。
比如,毛主席對“毛”姓和“王”姓,就做過好幾次比較,非常有趣。
1959年廬山會議時,毛主席有一次去水庫里游泳,江西省***廳廳長王卓超陪著他一起游。
毛主席得知王卓超的名字后,開玩笑地說:“看來你比我大啊!”
王卓超有點莫名其妙,自己怎么會比毛主席大呢?
這時,毛主席解釋說:“你姓王,我姓毛,先有王后有毛嘛!”
王卓超仍然沒明白什么意思,什么叫“先有王后有毛”?
毛主席看著他一頭霧水的樣子,哈哈大笑,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解釋說:“王是三橫一豎,這一豎再往下加上一筆,就是個毛字,所以先有王后有毛啊!”
王卓超這才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也跟著哈哈大笑。
順便說一下,這位王卓超也是一位老紅軍,1930年就參加了紅軍,曾在紅三軍團保衛局、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工作,算是首長們的老警衛員了。不過,王卓超當時主要在彭老總的紅三軍團工作,毛主席可能還不認識他。
建國后,王卓超擔任過江西省***廳廳長、江西省副省長等職,于2002年去世,享年91歲高齡。
不過,同樣是在1959年,毛主席還對另一個姓王的人說過“先有毛后有王”,恰好相反,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在1959年國慶節時,大型舞劇《蝶戀花》進京獻禮,毛主席看完后,非常高興,親自接見劇團的演員們。
當看到在劇中扮演桂花仙子的王玉梅時,毛主席更加高興,就問她叫什么名字。
在得知她叫“王玉梅”時,毛主席笑著說:“喲,我們還是一家子呢!”
王玉梅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跟毛主席成一家子了,周圍的人也都不解其意,都在奇怪地看著毛主席和王玉梅。
這時,毛主席解釋說:“王家還是毛家的后代呢,先有毛后有王嘛!”
王玉梅還是個小孩子,童心未泯,就反駁說:“不對不對,應該是先有王后有毛,王字加上一筆才是毛呢!”
原來,毛主席跟王卓超的那段對話,早就上了報紙了,王玉梅也看過,這個時候就給毛主席挑出錯來了。
毛主席也沒介意,笑著說:“毛字是有尾巴的,尾巴去掉了才變成王,這不就是先有毛后有王嗎?”
大家這才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原來毛主席這是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的,不禁都跟著大笑起來。
另外,毛主席還有一次跟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這位工作人員叫王愛梅,原本是北京列車段的工作人員,后來因為工作出色,被調到毛主席的專列當列車員。
王愛梅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時候,非常緊張,毛主席問她叫什么名字,她也答不上來,場面很尷尬,還是旁邊的領導幫她解了圍:“她叫王愛梅,第一天來上班。”
毛主席笑著說:“到我這里不要緊張嘛,我們倆還是親戚呢。”
王愛梅更懵了,心想:我什么時候跟毛主席成親戚了?怎么從來沒聽我父母說起過?
這時,毛主席又問她:“你會寫字吧,你的姓怎么寫?”
王愛梅伸出手指,比劃了一下“王”字。
毛主席又問:“王字下面加上個尾巴,是個什么字?”
王愛梅用手比劃了一下,驚訝地說:“是個毛字!”
毛主席哈哈大笑,說:“對啊,你姓王,我姓毛,我們倆不就是親戚嗎?”
王愛梅跟著笑了起來,也不再緊張了,從此成為毛主席的專列上非常優秀的列車員,讓毛主席非常滿意。
這就是毛主席的親切隨和之處,很善于用這些有趣的故事,跟大家開個玩笑,化解大家的緊張情緒,變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反觀蔣介石,對身邊的人卻是嚴肅得過了頭,不允許大聲說笑,連走路都不準發出很大的聲響,還制定了很多規矩,稍有不慎就會受罰,弄得人心惶惶,提心吊膽。
從這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來,毛主席讓人樂于接近,而蔣介石讓人畏而遠之,兩人誰勝誰敗,其實早就注定了。
(參考資料:《***的衍名藝術》《***的幽默智慧》《魅力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