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
“全媒體”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更為全面,因此具備敏銳的發現力、創新力,了解媒體產品經營與管理,具有資源整合能力與國際化意識的“全媒體人”已經成為業內的新寵。本***采取“以項目為驅動,基于廣播電視編導創作流程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藝術修養,系統掌握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編導等內容生產相關***知識與執行能力,適應全媒體業態發展需求的新型高層次、應用型廣播電視專門人才。
培養特色
(1)緊跟傳媒業發展要求,平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知識結構,在教學理念及課程設置上強化科研與實踐并重,注重學生科研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和***修養。
(2)***建設與傳媒行業發展保持同步,針對傳媒業對從業者的需求,以高品質廣播電視內容生產需求為核心,將媒體融合的全新實踐理念融入培養過程,培養學生的***水平、前瞻眼光和職業素養。
(3)建有現代傳媒實踐教學中心,由全媒體演播室、全媒體編輯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錄音實驗室等7個實驗室組成,設備先進、條件完備。同時,高質量的校外人才培養合作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打通學界與業界的聯系,邀請傳媒行業資深人士來校舉辦講座,并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科研創新項目。依托產學聯合培養,將實際項目貫通培養全程,啟發課程學習與實習實踐,對接實際問題與行業需求,深化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師資力量
采用“雙導師”制,行業導師均來自與我校有長期合作關系的知名媒體和廣電單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扎實的***理論背景。校內碩士生導師以中青年教師骨干為主,博士學歷教師占比67%,且實踐教學成果豐富。有的導師參與大型紀錄片的策劃、導演和顧問工作、參加央視新聞頻道的專家“監看評價與分析”工作、參與央視知名欄目的專家指導工作;有的導師擔任中國網絡文化傳播委員會專家、人民網傳媒頻道專欄作者、亞洲新聞周刊特約評論員、法制***約評論員、中國互聯網協會青年專家;還有的導師擔任影視劇的獨立編劇、導演,他們的優秀作品在權威媒體播映,獲得創作類獎項,并被國家電影資料館收藏。校內導師科研水平高,獲得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立項,近兩年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其中核心論文近二十篇,教材三部,科研成果獲部級獎項。學術導師擁有以校內實踐創新平臺為載體承接的校內外項目若干個,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各級各類大賽斬獲獎項百余個。
行業優勢
本***與國內多家知名媒體深度合作,長期與中央電視臺、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北京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中國環境報、愛奇藝、百度、人民網等傳媒機構保持緊密聯系,行業資源豐富。
就業前景
畢業生可到廣播電視機構、互聯網領域、新興媒體公司從事廣播電視編導的相關工作,或在***及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策劃、宣傳、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赴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