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掌上明珠的“小皇帝”“小公主”,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吃好的、喝好的、用好的,家里的每一個人都不想讓寶寶受到一點委屈;特別是有些父母是獨生子女的,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都搶著抱寶寶。
當寶寶稍微會走路,家人們大多就限制不住寶寶的自由了,在家中“摸爬滾打”體會著屬于自己的江湖生活。
小李夫婦都是***的工作人員,平常的工作雖然說不上忙,但是,每天都得在***的單位報到,因此,對于兩歲的兒子就照顧不周了,只能把寶寶放在奶奶家,讓奶奶來照顧。
某一天,小李突然接到醫院的***,讓她們趕緊來醫院看看寶寶的傷情,待小李夫婦來到醫院,醫生已經給寶寶將傷口包扎好了,寶寶已經是“二級燙傷”。
奶奶也是感到非常地自責,說起了燙傷的原因,原來是寶寶玩累了,吵著要喝水,奶奶在廚房給寶寶熱好了水,拿到寶寶跟前時,不小心滑了一下,熱水就濺到寶寶的胳膊上,寶寶瞬間哇哇大哭起來。奶奶慌了,急忙抱著寶寶來到衛生間,用冷的水給孩子傷口降溫。一邊沖水一邊讓爺爺叫好車,沖了20分鐘的水之后就把孩子抱上車去醫院。
醫生聽到奶奶的處理方式,為奶奶的“機智”豎起了大拇指,奶奶的急救措施非常的“***”!也防止孩子的燙傷變得嚴重。
寶寶燙傷之后,家長這樣處理可以減輕傷情,家長都要學會1、涼水沖洗降溫
當寶寶被燙傷之后,立即馬上用干凈的涼水沖洗燙傷部位,時間應持續在二十分鐘左右為宜,同時注意水溫不宜過低,6℃以上比較合適,特別是冬天過低的水溫會引起寶寶的感冒等系列問題。
2、處理傷口的方式
燙傷部位可能直接在外裸漏,也有可能被衣物遮蓋,兩種不同的部位,如果燙傷部位在外***,可以直接用適宜溫度的涼水沖洗;如果燙傷部位有衣物遮蓋,切記不可直接用手撕開衣物,因為,燙傷之后,衣物可能會與傷口粘連,如果直接撕開,會導致皮膚二次受傷;應用剪刀劃開衣物,用涼水沖洗。
3、燙傷之后的就醫問題
寶寶燙傷之后,即使在家中做過簡單的傷口處理,還是建議爸媽帶著寶寶去醫院進行***的消毒處理,在醫生的囑托下,定時給寶寶更換藥物,注意傷口的清潔處理,避免傷口感染,導致感染發生。
處理燙傷的錯誤示范1、未及時降溫
不懂低溫保護燙傷部位,低溫的水可以讓孩子被燙傷的部分馬上降溫,防止皮膚和肌肉的傷害。
2、燙傷部位涂抹牙膏或者是醬油或者是其他的草藥
受傷后這些部分就已經受了感染,無論是牙膏、醬油或者是其他的草藥都可能是有菌的,所以不能亂給孩子用,萬一讓孩子受細菌感染會讓傷口更嚴重。
3、急于清理表面的水泡
其實水泡可以保護燙傷部位免于感染的危害,也就是有水泡至少還有一層皮防止細菌進入,到時到了醫院再進行消毒處理,如果家長自己在家里處理就很容易導致家里環境中的細菌進入傷口,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敗血癥。
當然家長最主要還是要注意預防寶寶被被燙傷,熱水放高一點,家里有人抽煙的話不要抱孩子,而且給孩子洗澡時注意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預防大于治療。祝天下的寶寶都健康聰明快樂。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咨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