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樂激越金龍舞動,氣氛激奮熱烈歡騰
——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創作背景及美學分析
向陽光
一、創作背景
1934年春,聶耳先生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負責成立民族音樂樂隊,灌制民樂唱片。工作期間,曾同任光一起為百代國樂隊改編、創作了一些民族器樂曲。樂隊初創時,聶耳根據家鄉昆明的傳統曲目《倒八板》,初步定稿了一首曲子《金蛇狂舞》。該曲是一首民族管弦樂,當時樂隊只有4人,因人手不夠,所以每個人都身兼多樣樂器的演奏,而聶耳自己也負責三弦的演奏。在節拍上他常常是三根弦一起重撥,彈撥出了強有力的節奏,激發和帶動了每一位演奏員的***,使整個樂曲的演奏更富有感染力。在練習中他還不斷地修改,尤其是三弦作為加強節奏的彈法,他做了多種試驗,直到他認為滿意為止。其后在不斷完善中,《金蛇狂舞》這首樂曲最終敲定,并于1934年夏在百代公司由他親自指揮排練且進行了唱片灌制。
人民音樂家聶耳
二、作品簡介
聶耳的一生,始終扎根在勞動人民的土壤之中。他不僅譜寫了三十多首優秀的、富于戰斗性的群眾歌曲,而且十分熱愛民間音樂。他于1934年根據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樂曲改編了四首民族器樂合奏曲,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兩首樂曲。
聶耳改編的這兩首民族器樂合奏曲,盡管在當時的水平和條件下,在樂隊的配置上基本以齊奏為主,但還是注意發揮了各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功能;在音樂所描繪的生活場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方面(即意境)能夠融為一體;在結構上也是完整的,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是聶耳留給我國民族音樂的一份寶貴遺產,值得我們后人很好地學習、借鑒。下面僅就《金蛇狂舞》這首樂曲,和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與研究。
《金蛇狂舞》這首民族管弦樂曲是由民間樂曲《倒八板》改編而成的。《倒八板》是一首《老六板》的變體,《老六板》又名《八板》。下面是1814年《弦索備考》中的《八板》:
《金蛇狂舞》將《八板》的尾部(見上譜例中①處)變化發展,作為樂曲的開始,故俗稱《倒八板》。該樂曲經常在民間喜慶節日里演奏。聶耳在整理改編過程中,將它歡騰的情緒作了進一步的發揮。經加工改造之后,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聶耳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既反映了他對新中國未來的堅定信念,也體現出他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此曲現已成為我國民樂演出中最受觀眾歡迎與熟悉的保留曲目之一。
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8月8日-2008年8月24日在首都北京舉辦)開幕式和閉幕式中,在運動員入場時反復演奏《金蛇狂舞》作為背景音樂,有力烘托了北京奧運會這一全世界人民的節日的歡騰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2012年1月22日晚八點,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王力宏、李云迪協作演奏的曲目就是《金蛇狂舞》;2013年2月9日晚八點,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美國著名演奏家(世界一流的鍵盤奇才)雅尼,
聯袂中國古箏演奏名家常靜,中西合璧協作演奏《琴箏和鳴》,其中第三部分也是《金蛇狂舞》,讓蛇年更具多元化世界的特點。
三、美學分析
《金蛇狂舞》是三段體結構,旋律始終具有鮮明的節奏特點,這一富于彈性的節奏貫串了全曲。該曲生動地表現了我國江南一帶端午節賽龍舟的熱烈場面:劃手們飛快地劃著漿,急促的鑼鼓聲增添了熱烈的氣氛,龍舟像箭一樣飛速前進,船上的燈光倒映在水面上,好像一條條金龍在水中急駛狂舞。音樂越來越快,表現了你追我趕的緊張而歡騰的景象。
第一段為D徵調,混合拍子:2/4、1/4,樂曲開始(第1-12小節),便改變了原曲規整平穩的結構,那富有彈性的節奏和明亮上揚的音調不斷地呈現出活潑、歡樂的情緒,具有很強的律動感,賦予樂曲以昂揚、奔放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6156|1|5643|2|2552|43212|4461|2421615|665|
接著,兩小節的打擊樂器音響(第13-14小節:x.xxx|0xx),敲起了歡快的節奏,引出了更加熱情昂揚而且明快、流暢的第二段旋律(第15-30小節),好似一條巨龍從人群中出現,讓人感到充滿生機而富有生命之活力:
5544|552|2544|612|4224|
556|1|6116|5|5654|2|2552|
43212|4461|2421615|665|
第二段將原曲中的“工”(即3)更換成“凡”(即4),轉入上四度宮調系統,故稱它為《凡忘工》或《絕工板》。情緒明朗熱烈,音調有著內在的推動力,連綿不斷,一氣呵成,旋律明亮、流動性強,生機盎然。因而,賦予樂曲以熱情、歡快的色彩。
第三段是混合拍子:4/4,2/4,1/4。這部分的曲調作者巧妙地借鑒了民間鑼鼓點中“螺絲結頂”的結構形式和旋律發展手法,吹管、彈撥樂器交替領奏和全樂隊齊奏,上下樂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遞減,使樂曲越來越緊湊,情緒愈來愈高漲,達到全曲***,卻有金蛇狂舞之勢(第31-68小節):
5656545|1212561|5656165|
1212561|5654|5|1256|1|
565|121|565|121|……
緊接著,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作熱烈烘托(第69-73小節)之后,旋律開始反復演奏,樂曲速度逐漸加快,情緒也愈加熱烈,直至歡騰紅火的頂點,生動地再現了民間喜慶時巨龍舞動、鑼鼓喧天的歡樂場面,洋溢出鮮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氣息。它象征著光明,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象征著中國人民的新生活,給人們以強有力的鼓舞。
同時也表達了一位革命音樂家對火熱的戰斗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
《金蛇狂舞》這首明快而有力的旋律,給人以強烈奔放的印象,該曲配以激越的鑼鼓伴奏,它不僅加強了樂曲的節奏,而且在渲染熱烈歡騰、昂揚激奮的氣氛上起了重要作用。打擊樂在這首樂曲中成功地運用,使之成為整個內容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使音樂更加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
向陽光簡介
湖南臨湘人,大學文化,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藝術水平考級優秀指導老師、湖南紅網·時刻(文化)《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曾被聘為湖南省教科院音樂評委、湖南理工學院音樂系客座教授、《樂苑園丁的歌》《花語》雜志副主編。先后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1000余首(篇)。《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鷓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余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并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余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二、三等獎;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4首歌曲獲全國征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聲樂套曲《臨湘組歌》(十樂章)等10余部。此外,他輔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知識大賽50多人次獲一、二等獎,3次被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教委授予一等園丁獎;他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考級、省市“三獨”比賽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績,10多次獲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岳陽市教育局“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他40余年來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輸送了大批音樂***生。多次獲臨湘市人民***、湖南省人民***頒發的嘉獎證書。藝術成就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音樂卷》《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等20余部歷史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