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農歷戊戌狗年中秋節
小編祝愿
所有微友身體健康
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深受大家喜愛。除了賞月、吃月餅這些平常的習俗外,湖南各地還有各種好玩奇特的中秋習俗,比如“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聽起來都很與眾不同。一起來瞧瞧,說不定你的家鄉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中秋習俗呢?
長沙
提節、剝芋頭
食俗:除月餅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頭燉牛肉、鴨子、菱藕等。農村有食芋頭者,將剝芋頭皮稱為剝鬼皮,寓意辟邪消災。此習俗在南中國地區廣泛流行。
拜月:舊時,長沙有拜月習俗。不過遵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規。拜月時,陳瓜果等食物于庭院,祈拜月亮。未婚少女則擺鮮果拜月,祈獲佳偶。
提節:長沙民謠有“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娘家中秋將已嫁姑娘接回家過節,午后歸家,出嫁女向娘家饋贈月餅、菱藕等物。親友間亦互饋月餅、瓜果,俗呼提節。
懷化
偷月亮菜
新晃是位于湖南西部邊陲的侗族自治縣,這里的中秋夜流行一種“偷月亮菜”的古***俗。在侗鄉人的傳說里,中秋這天晚上,月宮的仙女會把甘露灑向人間,甘露代表無私,因此這一夜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瓜果蔬菜的鮮美。侗家的單身姑娘利用這一時機,在月圓之夜打著花傘,找到自己心上人家的菜園“偷菜”,并故意叫喊讓對方知道,以此傳情。
不同身份的人偷的菜也不盡相同。單身姑娘要偷成雙生長的豆角,表示她們能擁有甜蜜的愛情;成了家的女人要偷長勢最好的瓜或一把飽滿青翠的毛豆,象征她們的孩子健康茁壯;年輕小伙子們也偷菜,希望月宮仙女賜予他們幸福。偷菜的時候,失竊菜園的主人如果破口大罵,偷者會感到更加吉利。不過這些偷來的菜不能帶回家,只能在野外煮食。“偷月亮菜”這項風俗,使侗鄉的中秋夜其樂融融。
永州
中秋包粽子
粽子不應該是端午節吃的嗎?怎么中秋節也吃粽子?在永州一些農村地區,中秋節是要包粽子的。據老輩人講,過去永州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從湘北的汨羅到湘南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當屈原的消息傳來時,已經是八月中秋節了,為了紀念屈原,他們就用中秋節來代替端午,于是,就形成了中秋節包粽子的習俗。
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永州寧遠在端午節青黃不接,只有等到八月中秋收獲季節,家里有了剩余的錢才能包粽子紀念屈原。這種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張家界、湘西
跳月
在湘西、張家界一帶,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的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后,她還經歷了太陽制造的種種磨難,終于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并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邵陽
中秋修路
湖南城步縣的八誹瑤聚居地有中秋修路除草的風俗。八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少吃過早飯之后都會自發的去修路,年輕的小伙子和姑娘們拿著工具,帶著午飯,翻山越嶺來到與鄰鄉相接的路口,以此為界向著自己的寨子方向除草墊路,整修橋梁,年老體弱者和小孩子則在寨子附近修路。這一天還有個習俗,就是不能在別人家吃飯,意為保住自己修路的功德,不能流到別人家去。當地人認為中秋修路是一件積攢功德的圣事,誰修的路最多最好,就會有光明的前途。
衡陽
偷南瓜送子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于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門中念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后,即剖食之。俗傳此事最驗云。在衡陽,凡是村里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里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長沙、張家界等地也同樣在這樣的習俗。
有的還說吃偷來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故意擺出南瓜讓小孩來偷,還擺上油燈,以點綴瓜棚豆架之下節日氣氛。
常德
吃桂花鴨子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在常德,人們要把已嫁姑娘接回家過節,故又稱“團圓節”。
親友互相饋贈,多以餅、茭、藕、糍粑、飴糖為禮物,其中以月餅為珍,象征團圓。此時桂花飄香,鴨子正肥,常德流行“吃桂花鴨子”的習慣。舊俗婦女求嗣,于夜間至田間摸瓜,得圓者為喜,稱為“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