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第二大鉆石消費國,也是彩寶翡翠主要的消費市場。深圳市作為我國黃金珠寶業規模最大的集聚區,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與全新的市場需求,該如何實現黃金珠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深入采訪發現,目前深圳黃金珠寶產業規模雖大,但產業鏈條仍有待完善,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深圳作為我國黃金珠寶產業規模最大的集聚區,自1981年首家珠寶生產企業在羅湖區水貝片區誕生以來,企業聚集效應不斷疊加、持續放大。如今,深圳水貝―布心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區黃金、鉑金實物提貨量已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交割量的70%,鉆石實際使用量占上海鉆石交易所進口額的80%。
作為業界風向標,面對行業新的發展期,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該如何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目前深圳黃金珠寶產業在要素交易、研發設計、智能制造等環節相對薄弱,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全面優化產業鏈條
打開微信小程序,用戶動動手指,就能參與黃金珠寶產品設計,在線預覽產品的3D模型――這是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去年9月上線的云定制系統。該公司品牌部總經理肖瑩潔告訴記者:“我們在小程序中甄選了千余款個性產品,提供海量款式,并提供超過110種場景分類,滿足用戶各種類型選擇。企業、個人用戶可通過小程序參與設計,快速獲得報價,并憑借3D智能研發制造中心滿足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的生產安排。”
“面對黃金珠寶市場需求日益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征,我們通過整合產業供應鏈資源,將國際最先進的制造技術有效結合,推出了黃金珠寶行業數字化云定制平臺,形成業內最大的黃金珠寶3D智能制造研發體系。”肖瑩潔說。
金雅福只是深圳黃金珠寶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從羅湖區稅務局了解到,截至7月13日,羅湖區擁有珠寶商事主體18623家,以其逐步形成的完整珠寶產業鏈孕育出周大生、愛迪爾等40多家國內知名終端及批發品牌,吸引了金一、中國黃金等10多家上市珠寶企業入駐。
“黃金珠寶行業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存在著巨大市場空間和想象空間。”深圳市羅湖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周建軍告訴記者,“作為深圳傳統優勢產業之一,黃金珠寶業目前雖已形成一定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和品牌效應,但從全產業鏈來說,短板仍比較明顯。加工制造和展示交易是我們的強項,前端的原材料交易、設計研發、人才培養三大環節仍相對較弱。”
如何補齊短板?深圳瞄準黃金珠寶產業的痛點、堵點,實施補鏈、強鏈工程,以改革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提出,要像培育新興產業一樣,在黃金珠寶這個傳統行業也實施鏈長制,由區委書記親自掛帥擔任鏈長,推動產業補鏈、強鏈、穩鏈和延鏈,加速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周建軍說,“具體而言,我們計劃穩步推進實施‘十大工程’,打造‘一基地、五中心’。”
為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4月20日,羅湖區還成立了黃金珠寶產業鏈黨委,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充分發揮黨組織協調各方的優勢,推動鏈上資源高效配置,實現鏈上企業互利共贏。羅湖區黃金珠寶產業鏈黨委書記王振告訴記者,黨委下設31個黨組織,將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人才培養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羅湖區建設了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設計師公共服務平臺;實施五期“水貝?璀璨之星”設計師海外游學計劃,資助60多名設計師赴國外學習;成立深圳市珠寶首飾設計師協會,并在意大利設立首家海外分會。
隨著創新活力持續激發,“深圳設計”的招牌不斷擦亮,企業品牌化發展也有了優渥土壤。周六福便是伴隨著水貝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區成長起來的品牌。在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柱看來:“深圳黃金珠寶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龐大的市場足以支撐本土品牌成為國際品牌,并且成功概率會越來越高。”
提升要素交易效能
雖然目前產業規模大,但記者采訪發現,多年來,深圳黃金珠寶產業面臨的痛點一直存在。“比如鉆石、彩寶等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去年受疫情影響較大;過去企業分散發展采購,導致在產業上游沒有太大話語權;缺乏重要的政策引導和服務,形成企業部分不合規經營風險。”深圳珠寶產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魏翔告訴記者。
如何破解難題?周建軍告訴記者:“從全產業鏈發展來看,要素交易環節是薄弱環節。對此我們從兩個方面入手解決:一是建立珠寶玉石保稅服務(貿易)平臺;二是與上海鉆石交易所合作,現已成立了相關主體,未來將在深圳開展異地保稅看貨業務。”
深圳海關所屬筍崗海關副關長駱德海告訴記者:“去年10月21日啟動的珠寶玉石保稅服務(貿易)平臺是一個保稅綜合服務平臺,紓解了深圳珠寶玉石產業過去以個體公司為單元、交易平臺缺失、采購成本高、產銷分離及相關配套服務不足等困境,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平臺建設之前,國內企業普遍要到香港、泰國等地看貨采購,成本高、風險大。國際賣家想進入中國市場,也需要先交易進口,再分銷交易,因此普遍選擇在香港交易。”魏翔進一步解釋,“平臺成立之后,通過海關政策疊加組合,實現制度創新,我們建立了新的保稅物流供應鏈集中看貨采購模式,實現了國內珠寶企業不出國境,水貝看貨,先交易后繳稅,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自平臺成立以來,我們通過一系列業務創新,取得了良好成效。”魏翔告訴記者,截止到今年4月底,該平臺累計完成珠寶玉石產品進出境總額5億多元。未來,平臺還將逐步應用物聯網等高科技與保稅業務場景相融合,實現“保稅物聯”,進一步提升貿易效能。
“我們希望水貝甚至中國的企業主動參與國際珠寶玉石行業規則與標準的制定,提升我國黃金珠寶產業的國際話語權。”魏翔說。
將“知產”轉化為資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為此,深圳黃金珠寶產業著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為企業原創設計提供了堅實后盾,更成為珠寶企業發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資產”。
“黃金珠寶行業的進貨一般為現款現貨,賬期非常短,購進大量貨品對公司現金流影響很大。去年受疫情影響,我們一度資金十分緊張。”深圳詩普琳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暉告訴記者,“在深圳市高新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支持下,我們以3款外觀專利作為抵押,通過羅湖區版權證券化一期產品獲得了800萬元貸款,順利將‘知產’轉化為‘資產’,極大緩解了資金壓力。”
周建軍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正積極爭取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通道覆蓋黃金珠寶領域,以實現黃金珠寶行業內的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并通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的建設,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建立交易可信的產品溯源平臺”。
“我們就做兩件事:保護原創、明白消費。對上游保護原創、對下游明白消費。”深圳市羅湖區真品溯源珠寶技術研究院院長胡小凡表示,該平臺與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合作研發全國首個珠寶領域知識產權保險,并制定《飾品創作證據認定標準電子固證法》等行業標準,2019年至今已為100多萬件原創珠寶首飾保駕護航。5月13日,平臺組織珠寶企業簽署了黃金珠寶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和糾紛化解自律公約,目前已有100多家企業加入,今年還將組織500家珠寶企業加入其中。
向智能制造升級
“未來已來,歡迎你來。”在深圳智未來首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進向記者展示了當前珠寶智能制造全過程:“僅需1個工人、1臺電腦,連接1臺PLC和12臺數控機床,即可控制整套加工系統;通過終端門店實時定制,消費者可以實現珠寶DIY――讓大家都能享受到珠寶定制服務。這將破解行業勞動密集型難題,實現標準化、個性化、批量化F2C定制珠寶首飾生產。”
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羅湖區陸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引導企業向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通過實施技改投資倍增計劃、機器人替代計劃等,持續強化產業發展內生動能。
“目前,我們正從原材料、人才、研發、設計等各個環節著手,推動行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周建軍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由制造中心向‘智造’中心轉變,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由工業制造向消費品牌轉變,由規模生產向高端定制轉變,由國內龍頭向國際知名轉變,全面促進產業向智能化、規范化、品牌化、***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為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有序競爭,加強行業質量檢測服務必不可少。“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技術引領,規范行業發展。”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深圳實驗室副主任黎輝煌告訴記者,他們的檢測范圍已涵蓋整個產業鏈,并與NGTC深圳珠寶研究所合作研發了足金、玫瑰色金合金等標準樣品,開發出一系列珠寶檢測儀器,參與制定了多項行業標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