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李瀟瀟
復星醫藥公布2021年業績。
3月22日晚間,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公布2021業績,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90.05億元,同比增長28.7%;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47.35億元,同比增長29.28%;歸屬于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32.77億元,同比增長20.6%。
2021年復星醫藥主要財務數據
對于營收增長的原因,復星醫藥稱,主要系報告期內新冠疫苗復必泰,腫瘤藥物漢利康、漢曲優以及慢性肝病藥物蘇可欣等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貢獻以及海外子公司GlandPharma和復銳醫療科技(Sisram)營業收入增長貢獻。其中,包括復必泰、漢利康、漢曲優、蘇可欣等在內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藥業務中收入占比超過25%。
多款明星產品銷售數據披露
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目前已在港澳臺接種。復星醫藥在年報中并未透露詳細的銷售額。不過,在制藥板塊銷售額過億的制劑單品或系列中,復星醫藥提到復必泰位于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行列。
復星醫藥還介紹,該疫苗于2021年3月納入港澳地區***接種計劃,2021年9月在中國臺灣地區開展接種,截至2022年2月末,港澳臺地區已累計接種超2000萬劑。
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是復星醫藥的另一款重磅產品,這是其合營公司復星凱特的創新產品。
2021年6月,奕凱達獲批成為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主要用于治療既往接受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2021年8月,其第二個適應證(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濾泡性淋巴瘤和邊緣區淋巴瘤的成人患者)被國家藥監局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
復星醫藥稱,截至2022年2月末,已被納入23個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過40項商業保險,備案的治療中心已達75家,并已有約百名患者進入治療流程。
此前曾有消息稱,奕凱達的價格是120萬元一針。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來估算,從去年6月獲批到2021年底,奕凱達帶來了至少過億的收入。
復星醫藥還提到,復星凱特第二款CAR-T產品(FKC889)已于報告期內完成技術轉移,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申請于2022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準。
部分品種受集采影響,創新投入近50億元
復星醫藥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從產品板塊來看,報告期內,核心板塊制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9.04億元;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9.38億元;醫療健康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1.18億元。
從治療領域來看,抗腫瘤及免疫調節核心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最快,達到145.23%至39.36億元;抗感染核心產品的營業收入增長緊隨其后,增加119.54%至85.97億元。復星醫藥稱,抗感染核心產品的增長主要系報告期內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的收入貢獻以及米卡芬凈和美士靈(注射用頭孢米諾鈉)的銷售收入增長。
代謝及消化系統核心產品和中樞神經系統核心產品同比下跌20%左右。復星醫藥提到集采降價的影響,如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啟維(富馬酸喹硫平片)于集采執行后銷售單價下降;心血管藥物邦之(匹伐他汀鈣片)于集采執行后銷售數量及單價均下降的影響。
在國內多重醫藥政策影響下,創新和國際化成為藥企的重要發展動力。2021年報顯示,復星醫藥2021全年研發投入共計49.75億元,同比增長24.28%,其中研發費用為38.34億元,同比增長37.17%。此外,報告期內,復星醫藥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和其他國家收入135.99億元,占比達到34.86%。
截至3月22日收盤,復星醫藥A股報54.21元,跌2.36%,市值1389.3億元;港股報38港元,跌7.32%,市值973.9億港元。
責任編輯:是冬冬圖片編輯:施佳慧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