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首,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思無邪’。”
《詩經》實際上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孔子此處說三百篇,是列舉了它的一個大概的數量。“一言以蔽之”,即:用一句話來概括的意思,此句是孔子對于自己讀《詩經》的心得的總結,是其能夠把握《詩經》要義,并靈活運用的具體表現。
“思無邪”,原是《詩經·魯頌·駉》中一句詩:“思無邪,思馬斯徂。”原詩重點是描寫馬的俊美之態,借此來贊頌魯國的國君魯僖公。在《詩經》之中,“思”,是一個語首詞,并沒有實際的意義;“無邪”,指的是馬兒順著大道奔跑,不偏離路線。
孔子在此篇之中,借用了“思無邪”這三個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并沒有嚴格遵照其原本的意思,而是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在孔子的觀點中,“思”指的是思想,心中的愿望;“無邪”,是純正的意思,此處可以當作“沒有什么邪惡或是違背道德的想法”來理解。“思無邪”三個字聯系在一起理解,就是“思想要純正,而不能有什么違背道德的想法”的意思。
孔子在此篇之中,引用《詩經》的原話來概括自己的意思,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告誡為政者,在治理國家、管理民眾之時,一定要心懷坦蕩、光明磊落,不能有功利之心、不能行自私之事。
01.為政以德,其心要誠程伊川說:“思無邪者,誠也。”要體現自己的品德,就必須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對于為政者來說,其手中所擁有的權利,對于普通的民眾來說,仿佛一把尖刀。利用得好了,就可以刀口對外,抵御外辱;利用得不好,便會刀口向內,而傷害到自己的臣民。所以,對于為政者來說,無論是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還是民眾的教育與管理,又或是刑法的懲戒與獎勵等,都要遵從本心,做到“竭誠待下”。
02.為政以德,其情要真《禮記.禮運》有言:“人情者圣王之田也。”對于為政的人來說,要體現出自己的品德,就必須把對民眾的感情當作一塊田地,來精心地耕種、打理。要修禮、陳義、講學、本仁、播樂,克制自己的欲望,改正自身的缺點,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要以情治國,表現出為政者的真性情,以自身的高尚品德感化臣民,使民眾能夠自覺向善,主動執行君王的政策和規定。
03.為政以德,其行要正“思無邪”就是要歸于正誠,孔子的意思就是提醒為政者,必須正確看待邪與正之間的關系,要堅持正誠的標準,以仁心仁愛推進德治水平。“思無邪”就是要求為政者“平心持正”,告誡為政者在治理國家之時,必須做到主持公正、無所偏倚,才能使臣民信服,才能使政策平順推行落實。
總之,為政以德,必須從人心入手,站在人性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仁政”“德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