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早晨起來,就看到新華社發的幾張圖片,其中一張,當年被炸的我駐南聯盟大使館舊址紀念碑前,現在擺滿了鮮花。
很多中國人、塞爾維亞人來到石碑前,肅穆靜立,然后鞠躬……看著看著,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一晃,23年就這樣過去了。
人生有多少個23年?
但時光催人老,屈辱我們永遠忘不了。
這塊紀念碑,是2016年6月17日中國***豎立的,上面用中文、塞爾維亞文和英文三種文字鐫刻著
緬懷烈士珍愛和平
謹以此紀念在北約轟炸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中犧牲的邵云環、許杏虎、朱穎烈士。
我還很清晰地記得,1999年5月8日,那是一個北京正到處是飛絮的日子。
當天上午,突然聽到噩耗,北京時間5月8日凌晨5時45分(當地時間5月7日夜23時45分),美軍戰機突然對我駐南聯盟大使館發動導彈襲擊,數十人被炸傷,三名在使館的中國記者——邵云環、許杏虎、朱穎不幸罹難。
這是中國國際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使館被認為是一國的領土。對中國使館的攻擊,無疑就是對中國領土***的公然侵犯。
這就是當時震驚世界的“炸館事件”!
邵云環大姐是我的同事,我和她未曾謀面過,或許以前在單位大院見過,但并不認識。
但我確實讀過她很多發自戰地的報道,清晰地記得,她在一篇報道中這樣說:當時北約戰機“精確地”炸毀一個目標后,通常便會完成任務打道回府了,所以,每天晚上,她“像等樓上的另一只靴子掉下來”一樣,等待著爆炸……
但那一夜,美國的戰機卻“精確地”對準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三個中國人的生命,永遠地被定格在了那個黑夜,在貝爾格萊德。
當時單位讓緊急編寫一本《中國不可欺》的書籍,記得開篇幾段是我寫的:
1999年5月的北京正是春光明媚、滿城飛絮,就在這柔暖和煦的春風里,我們聞到了貝爾格萊德的血腥。而這一次,血腥竟是如此的嗆人,中國人沉浸在悲痛和憤怒當中。
5月8日,中國人將永遠銘記這一天,中國的新聞界將永遠銘記這一天,時間的流逝也洗不去史冊上中國記者留下的斑斑血跡。這一天,并不僅僅是德國法西斯投降日;這一天,三名優秀的中國記者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他們以往靈活的步履也化作了永恒,他們死在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野蠻的襲擊中,而地點,竟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的大使館……
20多年前的文字,有些稚嫩,但忍不住再度翻開這本書,往事歷歷在目,熱淚盈眶。
序言是當時的新華社領導高秋福寫的,他的第一句就是:滿含悲憤的淚水翻閱這本書稿,心情難以平靜……
我還清晰記得,我的一位眼睛有病疾的師長,當時就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突然淚水忍不住地溢出。這樣的哀傷,同時傳染給我們。在當時新華社大廈一樓設立的邵云環靈堂,很多人邊鞠躬邊哭泣……
還有全國的憤怒,接下來幾天,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外,群情激憤,人們發出吶喊……
23年前的今天,相信我們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
(二)銀河號事件、炸館事件、南海撞機事件,是改革***后最讓中國人屈辱和痛心的三大事件。
尤其是后面兩件,中國人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炸館事件,更凸顯了北約的野蠻和傲慢。
往事不堪回首。當年曾憤怒***的學生,應該早已為人父母;當年出生的孩子,也早已長大成人。
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曾經是歐洲大國的南聯盟,已經不復存在;中國大使館也搬往他處,被炸的使館舊址,現在已改建成了中國文化中心。
歷史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歷史沉重得讓人無法忘卻。
去年3月26日,在被問到北約空襲南聯盟事件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了這樣一番話:
中方想提醒北約,北約還欠著中國人民的血債……逝者已矣,但生者更需要警醒和反思?!?/p>
今年的情況更為特殊。戰火仍在烏克蘭大地燃燒,這是一個歷史性悲劇,但一個不可否認的重要因素,就是北約的東擴。
在前天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指出:
北約自稱防御性組織,事實上卻多次違背國際法,肆意對***國家發動戰爭,破壞世界和地區和平,導致大量無辜平民喪生和流離失所。北約一味追求“絕對安全”,冷戰后連續五輪東擴,這不僅沒有讓歐洲更加安全,反而埋下了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種子,導致歐洲大陸重燃戰火。
北約的黑手,還在伸向亞洲。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日前公然聲稱,當今世界,“我們需要一個全球化的北約”。美國一些政客,則在醞釀打造一個“亞洲版的北約”。
中國人會答應嗎?
中國人堅決不答應。
5月5日,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就指出,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炸館這一野蠻暴行,也絕不允許這樣的歷史重演……固守過時的安全理念,熱衷在歐洲、甚至亞太以及世界范圍內挑起陣營對抗、制造緊張局勢,這樣的做法既損人也不利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不久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又想施壓中國“譴責俄羅斯”,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回應道:“不勞提醒,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是誰轟炸了我們駐南聯盟大使館……國際法的踐踏者沒有資格向受害者講什么叫正義。北約應反躬自省?!?/p>
屈辱永遠無法忘記,警鐘必須長鳴。
不由想起2017年6月,當時中國領導人出訪塞爾維亞,根據新華社的報道,“第一場活動就是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在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邵云環、許杏虎和朱穎3位烈士?!?/p>
真的沒有想到,一下飛機就去了被炸大使館舊址。在當時的文章中,我就說,這一舉動,向外界傳遞出明確的信息:
1、對中國人的攻擊,不管是以誤炸還是什么其他名義,中國永遠不能接受;
2、在海外罹難的同胞,中國永遠不會忘記;
3、我們愛好和平,愿意合作,但從來不懼怕恐嚇。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次憑吊活動中,塞爾維亞的總統、議長、總理,內閣全體成員,都全部出席了!
當時就感慨,中國外交的風格,確實很不一樣了。
一晃,又5年過去了。
在這5年中,我們看到了國際風云變幻,各種黑天鵝、灰犀牛,真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種種挑戰和考驗,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的定力和底氣。
歷史真的是一面鏡子。23年前,是整個民族的悲憤、吶喊,并***了這個國家臥薪嘗膽、奮發圖強。23年過去了,盡管仍有著種種的不足,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中美關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變化還在繼續??简炓廊粫?,但屈辱永遠不忘。
又看了一遍去現場祭奠的朋友發的圖片,在被炸大使館前,今年擺放的鮮花格外多。
一束又一束,在巴爾干半島的這個英雄城市。
在另一塊貝爾格萊德市***立的紀念碑上,還寫著這樣一段文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
在5月7日現場悼念中,塞爾維亞內務部長武林感慨說:
塞爾維亞不會忘記中國同胞的犧牲,每年春天我們都會來到這里悼念他們。他們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同我們站在一起,患難與共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會永遠懷念他們。
有一個小倡議吧:
——以后,去貝爾格萊德的同胞,如果有時間,都去看一看,獻上一朵花,緬懷一下我們犧牲在那的三位烈士,銘記這段永遠不能忘卻的屈辱歷史。
愿逝者安息,愿國家強大,愿我們所有遠行的同胞,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