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在河南三門峽義馬市石門村,今年63歲的村民張大媽正在廚房做午飯,現在正是吃小蒜的季節,她上午在地里干完活,回來的時候順手在山坡上拽了幾把小蒜,到家后又從雞窩里收了幾個雞蛋,準備做盤小蒜炒雞蛋來吃。
農村有句俗話說:“二八月小蒜,香死老漢”,可見這種野菜的味道是有多么的吸引人,據張大媽介紹,小蒜在地里一直都有,只不過農歷二月和八月的比較適合食用,特別是春上二月的小蒜,不管是炒著吃還是做成醬,都是難得的美味。
在張大媽家的房子后面,是幾口廢棄的窯洞,他們在這些窯洞里喂了三十多只土雞,這些雞天冷的時候也不怎么下蛋,春上氣溫高了,母雞開始動勁兒了,基本上每天都要收上二十多個雞蛋。
雞窩是用陶缸搭的,這些缸沒破,不過現在也沒有多大用處,里面鋪上麥秸,就成了雞窩。這樣的雞窩她家還有三個,另外窯洞的墻上還有幾個更簡易的窩,這樣母雞下蛋的時候不至于爭窩。
張大媽一邊在案板上切小蒜,一邊說她家這些土雞的趣事,她說這些雞除了偶爾喂點糧食,平常都沒怎么管過,有些母雞偷偷把雞蛋下到某個角落,然后某天突然領一群雞娃出來,還把他和老伴嚇一跳,本來還以為是別家的,但仔細一看就是自家的。
把雞蛋和小蒜都放進碗里,又加了點鹽,張大媽就拿筷子飛快地攪了起來,她說自己喂的土雞下的蛋,蛋黃顏色正,還能用筷子夾起來,吃到嘴里也香。
灶臺生起木柴火,鐵鍋里倒上自家榨的花生油,等油熱以后,張大媽把雞蛋順著鍋邊倒進了鍋里。木柴火很大,蛋液很快凝固,她拿鏟子翻了幾下,以防止炒糊。
在農村老家做菜,只要是下鍋炒的,最快的就是這炒雞蛋了,從下鍋到起鍋,三兩分鐘的事兒,另外也好搭配,什么韭菜、蒜苗、蔥花、洋蔥、香椿等等,炒雞蛋都好吃。
雞蛋曾經在農村很金貴,一般只有來親戚了,才會打幾個荷包蛋,或者炒幾個雞蛋待客。如今雞蛋在迎賓待客這個禮俗中已不占什么位置,不過像張大媽家這樣的土雞蛋,可以說還是很珍貴,在很多時候不是掏錢就能吃到的。
小蒜炒雞蛋,再來幾個熱蒸饃,外加一碗粥,這是豫西農家人的一頓午飯。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季節,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曬著太陽,吃著香噴噴的炒雞蛋,也是一件美事。攝影記錄|張春光(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