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曹景行微博
知名媒體人曹景行因病于2022年2月11日凌晨在上海去世,享年75歲。
曹景行,中國新聞界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資深新聞評論員。民國著名記者、報人、作家曹聚仁(1900—1972)次子,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
好友楊錦麟發表哀悼,透露曹景行因胃癌離世——
在我國,胃癌其實非常普遍。
拿數據來說,2016年權威癌癥雜志《癌癥臨床醫生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我國約有68萬人診斷出胃癌,而這占全球發病的一半左右,同時每年約有50萬人死于胃癌。
如果要把這個數據折算到每一天,則相當于每分鐘約1.3人確診為胃癌,約1人因胃癌死亡。
早期胃癌常常沒癥狀
這些癥狀可能是信號
我國每年因患消化道腫瘤而死亡的人數居高不下。李兆申院士表示,消化道癌癥并不可怕,主要怕是晚期癌癥,提高消化道癌癥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最重要的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而誤區在于,人們總是要等到有癥狀了,才想起來去醫院檢查看看。然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在早期往往沒有任何感覺,等到癥狀出現了,可能就已經是晚期了。
有些癥狀可能是胃癌的信號,一旦出現就要進行必要的檢查:
1.自覺上腹部不適,包括進食后的飽脹感,胸后部的疼痛感,胃部反流等;
2.出現黑色或者柏油色大便;
3.突然消瘦;
這些癥狀都提示可能罹患胃癌,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此外,即使沒有出現以上癥狀,只要是胃癌高危人群,也要定期做胃鏡。根據《胃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符合下列第1條和2~6條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
①40歲以上人群;
②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③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
⑤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⑥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胃癌正在年輕化
人體受外界影響多的是胃,因為每天需要接收很多外界的食物!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胃癌正在年輕化。江蘇省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陸建偉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病區里的年輕胃癌患者不再是罕見現象。現在病房30%是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而20年前年輕患者的比例都不足10%。
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的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在胃癌的邊緣試探。
1.至少1億人不按時吃晚飯
你能做到按時吃飯嗎?2019年,美團外賣一項《按時吃飯數據報告》顯示,全國有超過1.02億人無法按時吃晚飯,更有接近一百萬的人三餐都不定時。這還只是對用戶和晚餐的統計,實際的整體數據應該遠不止如此。
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賈凱2016年在健康時報采訪中談到,長期飲食不規律,會增加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概率。晚飯吃得晚,吃過飯以后馬上就休息,導致食物在身體內消化得不夠充分,這一類人很容易得胃炎、潰瘍病這樣的疾病。
2.很多人鹽攝入量超標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孫浩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說,高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也容易誘發胃癌。
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顯示,過去40年期間,中國各年齡段食鹽攝入量都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大約是世界衛生組織最高限的兩倍。成年人平均每天吃10克鹽,3~6歲兒童每天人均食鹽攝入量達到5克,6~16歲人群每天人均食鹽攝入量高達近9克。
3.不少人愛吃燒烤油炸食物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癥。”2017年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孫浩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中談到,在臨床中,他們發現30歲到40歲的胃癌患者中,過半的人都愛吃燒烤或麻辣燙。尤其是有些地區的人們口味重,喜歡吃燒烤,但食物經過燒烤或煙熏后,容易產生如3-4苯并芘和環芳烴類物質,這些都是明確的致癌原。
5.飲酒者發生胃癌可能性高1.76倍
2018年一項《關于1998-2007年我國居民飲酒與胃癌的關系的分析》研究顯示,飲酒者發生胃癌的可能性是不飲酒者的1.76倍。
“胃糜爛多是因為飲食不規律造成胃酸損傷胃黏膜,另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抽煙、喝酒、常喝咖啡等都是造成胃部糜爛的原因。”中國人民***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曾在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提到。
我國15歲及以上居民的飲酒率為34.4%,男性飲酒率為54.6%,女性飲酒率為13.3%。而實際生活中,胃癌發生率,男性確實要比女性高。當然喝點小酒怡情也可,但不喝是最好的。
4.一半國人有慢性胃炎
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縈晅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直播中談到,據統計,我國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在50%以上,意味著每兩個人之間可能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胃炎。主要與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較大的精神壓力以及幽門螺桿菌的高感染率等有關。
而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等人群,被列為胃癌高危對象,建議定期篩查。
5.5~8億人胃中有幽門螺旋桿菌
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Hp)被國際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
而2013年《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提到,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率總體上仍然很高,成人中感染率高達40~60%。
尤其是共同用餐加劇了這種細菌的傳播。
頂級專家教您護胃
好心態是護胃良方
***總醫院消化內科醫學部主任令狐恩強:我對健康生活的看法是:食規律、心態好。“食規律”就是一日三餐要規律,暴飲暴食、節食減肥、饑一頓飽一頓這些習慣對胃都不好,建議每餐吃到七成飽,在固定的時間吃三餐。同時,做好食物的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均衡搭配才是王道。另外,不要吃太辣太冷等***的食物,腌制食品對胃也有損害。
有胃病要正規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旻湖:有人認為消化道疾病是小毛病,隨便吃點藥就可以。在門診復發患者或是一定療程后癥狀沒有改善的患者中,大約有一半未遵醫囑服藥,表現為隨便停藥或藥吃完了亂服非處方藥,或隨意減少劑量和頻次。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失眠、頑固性慢性咳嗽、成年后出現哮喘(非過敏體質)和胸骨后不適,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須警惕胃食管反流病,應及時去胃食管反流病門診就醫。
重視胃腸功能檢查
***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由于胃腸檢查復雜和不舒適,很多體檢者放棄胃腸鏡檢查。但受生活方式影響,中年人胃腸道疾病發病率也較高。中年人必須重視胃腸功能檢查、乳腺檢查以及血脂血糖的檢查。
此外,老年慢性病檢查必不可少,最好能做一個腫瘤標志物的全套檢查,有助于癌癥的早期排查。剛步入老年,頸肩腰腿退行性病變評估必不可少,可以及早發現有問題的骨骼及早手術,避免因年齡推移而手術預后效果不佳。
編輯:吳金嬌
圖片:除說明外源自本報資料圖
綜合:澎湃新聞、都市快報(記者潘卓盈)、健康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