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近期我們國家重磅政策頻出。比如突然***的三胎政策,一再重申房住不炒的原則,教育部門發布的雙減政策,以及針對壟斷型企業開展反壟斷調查,甚至開出天價罰單。現在的中國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所謂壓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又具體指什么呢?壓在老百姓身上的這三座大山,讓社會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現如今,中國決定推翻這三座大山,對社會財富分配規則進行重新調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國自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的政策以來,至今已有40余年,得益于人口紅利期和城市化的多重影響,我們的經濟得以爆發式增長。2010年,中國更是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經濟開始由增量市場逐步向存量市場轉變,經濟內卷現象非常嚴重。這意味著,市場趨于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窮人會更窮,富人會更富,這將造成大部分的人民幸福指數下降,國家發展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這些都是因為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所造成的。人民作為一個國家的根基,如果人民的問題處置不當,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讓廣大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國家決定推翻這三座大山,重新調整社會財富分配規則。
那么壓在人們身上的三座大山具體是指什么呢?這三座大山分別指教育、醫療、房產,如果不解決這三座大山,那么,人民的幸福指數將越來越低,生育欲望也越來越低,屆時,會對社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現在的中國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這三座大山,一連串的動作正緊密出臺。首先是教育方面,現如今受教育的范圍已經大大增加,不管是九年義務教育、幼兒教育,還是特殊教育的發展,教育質量都有著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因為近幾年孩子的身體素質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為此,國家出臺了義務教育雙減政策。一是全面縮減作業量和時長,減輕學生作業量的負擔,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二是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同時,鑒于當下嚴峻的教育內卷現象,校外培訓機構嚴重沖擊公辦教育,為此提出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也不允許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墮化學生思維能力,而且影響孩子獨立思考的一些不良學習***,這是違背教學規律的,校外的培訓機構應配合校內教育,為學生的興趣愛好提供幫助,豐富學生的校外生活,這才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正確之道。
在醫療方面,國家也做出很多相關舉措,首先是減輕就醫費用,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經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就像新冠疫情爆發之后,我國的疫苗接種都是免費的,同時,國家將投入更多財政資金,用于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除此之外,國家還加強了醫療領域的反腐力度,對醫保系統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堅強保障,在國家醫療的完善下,人人都可以報銷醫療,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將不復存在。這對穩定社會秩序,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們再來講下對我們大部分百姓影響最深遠的住房問題。說到住房,這可是個熱門話題,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房價太高了。就拿小編生活的南方小縣城來說,2000年左右房價大約每平方600元,最高峰時均價突破14000元每平方,近兩年隨著國家房住不炒的政策落地,房價已回落到11000元每平方。可即便如此,高昂的房價還是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據國家統計局消息稱,2020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照這個數據很多人要奮斗大半輩子才能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前提是不吃不喝,房價一直保持穩定不能再漲,否則這無異于癡人說夢。雖然房價很高,不過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安居才能樂業,有房子才像家。所以導致了很多年輕人硬著頭皮也要付了首付,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漫長的還房貸生活,這樣提前透支的生活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幸福感下降。除了剛需的買房之外,一些炒房團和企業也把大量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行業中,這無形當中也對高房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如今,國家已經意識到高房價的危害,高房價不僅是擠壓實體經濟,也在透支國家的未來。于是在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并一直執行至今。
同時,國家也在不斷打壓學區房,設定二手房指導價,可以看到國家的各項舉措切實考慮到了老百姓的難處,同時推翻教育、醫療、住房這三座大山,能夠將共同富裕上升為新時期的大戰略,讓共同富裕變成現實。前段時間我國***了三胎政策,但是真正想要孩子的人有多少呢?其主要原因是生活和教育成本太高,只有讓年輕人有幸福感才能促進生育,才能逐步緩解逾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總的來說,這些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就是為了能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同時兼顧效率與公平。因為只有人民幸福指數上升,國家才有未來,否則毀掉的將是幾代人辛勤換來的生活。有很多人認為,中國采取這些舉措很像德國,畢竟德國的樓市長期穩定,房地產并非是德國的支柱產業,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汽車、電子、科技等領域,以此來提升整個國家的競爭力。房子也沒有捆綁其他的附加價值,租房和買房一樣可以享受同等的公共資源。在教育方面也是一大特色,尤其是職業教育,德國更是享譽全球的。雖然這個國家很少誕生世界首富,但國民富裕程度以及幸福指數令人羨慕,比如中國復讀潮的逐漸褪去,鼓勵更多孩子去選擇職業教育,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中國走的是借鑒德國化的道路嗎?這個觀點還有待探討,不管我們是否學習德國,共同富裕這個目標是不會改變的。為此,中國學習德國首先遏制財團,注重培養制造業人才,最后用福利提升百姓幸福感,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在這樣的過程中,受益的將是所有普通老百姓,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實行,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發展將會更大更強,我們一起期待實現共同富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