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落下帷幕,大會宣布了中國工程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名單。經過院士大會選舉,李曉紅為中國工程院院長,陳左寧(女)、鐘志華、鄧秀新、何華武、王辰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另外,湖北日報微信(ID:hubeiribao181)還注意到,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名列副院長名單之中。
任黨組書記一年后當選院長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1日,中國工程院曾召開全體干部會議通報,李曉紅同志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
今天,正好是他擔任黨組書記剛滿一年。
在院士大會閉幕式上,李曉紅表示,深感責任重大,唯有鞠躬盡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忘我工作,傾心奉獻,絕不辜負黨中央的重托,絕不辜負廣大院士的殷切希望,做一名接地氣、服務型、合格的中國工程院院長。
官方履歷顯示,李曉紅是重慶合川人,1959年6月出生。2011年12月,李曉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創造“奇跡”的“曉紅哥”
李曉紅曾在高校有相當長時間的工作經歷。而2003年2月,李曉紅出任重慶大學校長,并在2004年7月明確為副部長級,時年45歲。
2010年12月,李曉紅出任武漢大學校長,在此工作了近6年時間。他被武大學子親切地稱為“曉紅哥”。
在當年的履新演講中,他表示:“努力做一個熱愛武大、建設武大、全心全意為武大師生謀利益的武大人,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獻給武漢大學。”
李曉紅曾說,建設一流大學,首先要把武漢大學辦成一所“頂天立地”的大學。“頂天”,就是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立地”,就是要扎根湖北,面向全國,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這一理念下,武大的影響力節節攀升:2014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報告排名第五;2015年同時進入三大世界大學排行榜USNews、QS、泰晤士報高等教育400強,進入中國大學世界排名最高的“G9集團”;2016年躋身QS排名亞洲大學50強。
在他剛剛離開武漢大學不久,學校官方曾發文這樣寫道:李曉紅與校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帶領武大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學校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曾拍板拆除“武大牌坊”
在他任內,“武大牌坊事件”曾引起廣泛關注。
當時,武漢市為使武大南北校區相連和緩解交通壓力,有意修建八一路地下通道。但是,這個工程和武漢大學的標志性建筑物“國立武漢大學”牌坊發生了矛盾:要修通道,就必須拆除牌坊,恐怕會傷及師生以及校友的情感。誰給誰讓路?
李曉紅思忖再三,說要拆除的牌坊是1993年用混凝土修建的仿民國牌坊,不是文物,拍板決定拆除牌坊重建。
如今,八一路下穿隧道已經貫通,原來把武大一分為二的大道,現在潛行于地下,武大南北兩片校區完全連成一片,隔路相望的學生也將通行無礙。而新的校門牌樓,也已經原汁原味矗立在原址不遠的地方,用材更好、做工更考究。
還是"李校長"聽著親切
2016年11月,李曉紅出任教育部副部長,就此離別武漢大學。
李曉紅離漢前,與校黨委書記韓進擁抱
不過,履新不久,他就回到武漢參加某活動。當時,有記者問他到北京后想不想武漢,李曉紅不假思索地說:“想啊!當然想了!”
在活動會場上,有老朋友大聲朝他喊:“李部長!”李曉紅一邊擺擺手,一邊說:“哎,還是李校長聽著親切!”
他當時還表示,會抽空回武大看看。
李曉紅簡歷:
李曉紅,男,漢族,1959年6月生,重慶合川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國***,1985年7月參加工作。重慶大學采礦系礦山機械工程***畢業,博士,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
1975年至1978年,四川省合川縣爐山公社任團委副書記
1978年,考入重慶大學采礦系
1982年至1985年,任重慶大學采礦系團委書記,重慶市學生聯合會主席
1985年至1989年,任重慶大學采礦系黨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
1989年至199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并做研究助理
1991年至1994年,任重慶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
1993年,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1996年,任重慶大學資環學院院長
1996年至1997年,任重慶大學資環學院院長
1996年3月至8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做訪問學者
1997年至1998年,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校長助理、科研處處長、資環學院院長
1998年至2003年,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3年至2010年,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校長(2004年7月明確為副部級)
2007年12月7日,受聘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
2010年12月,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16年11月,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7年5月,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
2018年6月,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