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威尼斯商人》
一、曲折的故事情節在這部戲謔恣肆、妙趣橫生、生活氣息濃郁的劇作里,幾條主要線索交叉進行,構成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多樣化的戲劇沖突。最主要的線索就是圍繞“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進行。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在一開場就這樣抱怨:“我不知道為什么這樣悶悶不樂,它真叫我厭煩;你們說你們見到我這樣子,也覺得很厭煩;可是我怎樣會讓憂愁站了身,這種憂愁是怎么一種東西?”為沖突奠定了基調,渲染了氣氛。接著,作者莎士比亞又借公爵之口突出了夏洛克的殘忍,讓讀者感受到劍拔弩張的氣氛,也感受到一場沖突即將爆發。果然,猶太富商夏洛克一上場就據理力爭,雙方的爭辯越來越激烈,矛盾沖突上升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威尼斯
除了“借債割肉”這個線索,“挑匣結婚”以及杰西亞和羅蘭佐的愛情故事都被莎士比亞安排地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這些亦張亦弛的故事情節正符合中國的古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跌宕起伏的情節安排不僅能抓住讀者興趣,也能更加充分地彰顯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使劇情更飽滿,故事更有趣。
《威尼斯商人》劇照
二、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這部戲劇中,夏洛克的貪婪冷酷、鮑西亞的聰明能干、安東尼奧的慷慨助人、巴薩尼奧的重情重義等人物性格都被作者描繪得入木三分。下面就主要人物進行賞析。作為高利貸者,夏洛克對金錢有著瘋狂的貪欲,他在劇中有這樣的獨白:“我希望我的女兒死在我的腳下,那些珠寶都掛在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腳下入土安葬,那些銀錢都放在她的棺材里!”在被問到拿安東尼奧的一磅肉有何用途時,他這樣說:“拿來釣魚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這口氣。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取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著我的虧蝕……”他那視財如命、冷酷自私的性格躍然紙上。
電影《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是被作者賦予了人文主義理想的人物。他慷慨仁義、見義勇為。由于借錢給別人不收利息,引起了高利貸者夏洛克的仇恨。即便如此,他也甘愿冒著被割肉的危險幫助自己的朋友巴薩尼奧。
電影《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
鮑西亞是劇中重要的女性人物,是作者極力歌頌的人文主義新形象。她集眾多優點與一身:美麗文雅、聰慧熱情、博學細心。她是“割肉借債”的靈魂人物,她男扮女裝出現在法庭上,用機智幫助安東尼奧化險為夷。
電影《威尼斯商人》鮑西亞
三、豐富生動的語言劇中人物語言多為無韻體詩,是詩歌和散文的結合,讀來優美流暢,富有哲理。在第二幕第七場里有這樣的臺詞:
“發閃光的不全是黃金,
古人的話沒有騙人;
多少世人出賣了一生,
不過看到了我的外形,
蛆蟲占據著鍍金的墳。
你要是又大膽又聰明,手腳壯健,見識卻老成,
就不會得到這樣回音:
再見,勸你冷卻這片心!”
《威尼斯商人》審判
又如,夏洛克面對眾人的譴責時,不但毫無悔改之意,反而冷嘲熱諷致使對方無言以對。他時而用豐富夸張的比喻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時而用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進行邏輯推理。環環相扣,簡練生動,富有喜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