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背景
本影片以胡生采用第一人稱進行敘事。要了解故事背景,必須得把開頭胡生的旁白看一遍:
“我住在中國幾乎最東邊的島嶼上。你別看這里現在這么繁華,幾年前,它不這樣。在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搬走了,我和我的兩個兄弟,是最后離開的。大家都說,我的腦子有問題,只有他們兩個,說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很崇拜他們。浩漢哥,是個在外面闖蕩過的男人,他的父親,出海時發生了意外,死于一九九四年的十七號臺風。那年,浩漢哥十歲。他很堅強,我很欣賞。江河老師,是島上唯一的老師,他人很怪,吃面包要涂辣椒醬,他被分配到幾千公里外的西邊去教學。浩漢哥送他去。我們三個一起開車上路,計劃穿過整個國家。這一路,我會看見小時候的鄰居,周沫姐姐。還有浩漢哥通信了很多年傳說中的,連他自己都沒見過的劉鶯鶯姐姐。我好高興啊。可是第一天,他們兩個就不見了,我好難過啊。我已經在這里等了他們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書我才知道,故事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的。”
根據這段旁白我們可以得出故事背景的以下信息:
1、東極島現在很繁華(畫面上在放煙花)。
2、東極島幾年前所有人都搬走了,胡生和江河、浩漢是最后離開東極島的人。
3、胡生腦子有問題。
4、浩漢是十歲的時候爹死了,并且浩漢出去闖蕩過。
5、江河老師是個怪人。
6、三個人計劃橫穿整個國家,江河分配到最西邊去教學。
7、途中會去見周沫、劉鶯鶯。
8、出發的第一天,胡生就丟了。
9、故事發生在三年前。
10、接下來講的,全部是胡生看到游客手里的《旅行者》書的內容。
二、故事的日程計劃
這里還得引用一下胡生唱的歌:第一天我們去見周沫姐,第二天浩漢哥約會劉鶯鶯,第三天第四天,他們倆要睡兩晚,第五天我們倆要送江老師去西天。
后會無期劇照
根據上述計劃可以得知:
1、本次計劃共經歷5個工作日。
2、第一天和第二天全部是順路見鄰居和筆友。
3、第四天和第五天浩漢擬打算和劉鶯鶯睡兩天。有人或者問,為什么不是江河和浩漢打算休息兩天呢?如果是休息,就應該是“我們仨要睡兩晚”,而不是“他們倆要睡兩晚”,并且唱到此句時,由于胡生“腦子有問題”,暴露了浩漢此行并非純送江河老師,有睡女人的計劃,浩漢喊了“閉嘴”,故這里的“他們倆”是指浩漢與劉鶯鶯,無誤。
4、去除計劃的睡女人的兩天,實際行程只需要三天便可送江河老師入職。
三、人物分析
1、【江河】
江河的性格:
“我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我覺得安靜的地方挺好。我也不太喜歡往上爬。”
“你一個男人,這么不思進取啊,不進則退,你不往上爬,就會往下掉。”
“在我小的時候,經常被同學排擠,那時候我覺得,只要把門關緊,風雨都是進不來的。”
“總是被支配來支配去,從來不知道替自己爭取一下。”
“他呀,投身于小學生教育事業十年,讀萬卷書,行三里路。”
從以上臺詞可以得知,江河性格如下:
⑴比較安于現狀,自己并不想改變自己的現狀、不思進取。
⑵喜靜,不喜熱鬧。
⑶從小就是個怪人,同學們比較排斥他。
⑷小時候遇到挫折,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自認為這樣會免收傷害。換句話說小時候有自閉癥的傾向。
⑸讀書多,知識面廣,但不出門。
總結:向命運低頭的孤單的書呆子。
江河和浩漢一樣,在這次旅途中,兩人的三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江河的變化如下:
⑴江河遇到了蘇米,并且愛上了蘇米,并且明白了三個道理:
①你眼見的或許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蘇米是雞嗎?不是);
②就算是你以為的人,也有他(她)本身的苦衷(蘇米是騙子,但她被男人傷害過,騙錢是為了去國外產子)。
③即使是你覺得很差的人,也有他(她)的可取之處(蘇米本質不壞,是個可愛、誠懇、美麗的女人)。
⑵江河遇到了阿呂,明白了兩個道理:
①人真的不應該只蜷縮在一個角落,應該出去走走。
②天無絕人之路,即使遇到困境,也會自然過去。
可見,江河性格的三觀是從消極轉往積極。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內心點燃了不凡的渴望,有了真正意義上走出去瞧瞧的沖動。他有了不安于現狀、不畏懼困難、追尋自由的想法。
2、【浩漢】
浩漢的性格:
“那年,浩漢哥十歲。他很堅強,我很欣賞。”
“我兩年前回來,想振興家鄉的旅游業。”
“不管走到哪里拉屎,總有人給我送紙。”
“到了最后,我徹底把她征服了,每封信都對我噓寒問暖。”
“就像我,你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絕不猶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我爹也是這種性格。”
“記不記得十九年前九四一號臺風,你父親貿然出海,再也沒回來。這都是你告訴我的,你還說這是冒險精神,你視他為偶像,他死得其所,其實沒有。”
總結:自認為人緣好、對女人有一手、崇拜父親想干一番事業的堅強的男人。
浩漢的這次旅程,三觀的變化如下:
⑴浩漢遇到蘇米明白了一個道理:
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并且教導江河“小孩才分對錯,成年只看愛恨。”
⑵浩漢遇到劉鶯鶯知道了兩個真相:
①自己崇拜的父親并沒有死,而是回到了他的前妻身邊“償還”“欠了這么多年的債”。并且他父親只是死于酗酒后床上抽煙引起的火災。
②打算睡兩晚的女友居然是同父異母的姐姐。
浩漢遇到阿呂得到了一個結果明白了兩個道理:
結果是剛剛信任的朋友欺騙了自己。
道理是所謂的樂觀只是你一事無成還在那傻樂;“天無絕人之路”純屬扯蛋,要不然不會有那么多走投無路的人。
可以說,浩漢從旅程開始(東極島人全部搬離)到旅程結束,他的三觀是從積極漸漸轉往消極的,自己親手蓋上鍋蓋的那一剎那,三觀盡毀。所謂的親情、愛情、友情、事業“一事無成”,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他最后的心態,一定是“了無生趣”。
3、【周沫】
周沫的性格:
“日子過得就這樣啊,溫水煮青蛙。其實大城市和這個片場差不多,沒什么大意思”
“在小地方想要往上爬,得靠人際關系、家庭勢力,在大城市起碼公平點嘛。”
“反正呢,背井離鄉就要出人頭地。”
“不過無所謂啊,人各有志,各取所需,你看我就很想得開。”
總結:如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過著煎熬的日子,卻想去大城市爭取公平發展的機會,能夠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是很想得開。
周沫是喜歡浩漢的,只是浩漢并不知道。從以下細節可以看得出周沫喜歡浩漢:
⑴“你這么掛念劉鶯鶯,為什么不早點見面?”
打聽浩漢的感情事。
⑵“幸虧我十歲的時候就及時不喜歡你了。”
聽浩漢說自己混得一般,不想見劉鶯鶯,摸了浩漢的頭,說著言不由衷的反話。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我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喜歡你了。”
⑶“我記得你很喜歡一個明星,幾年前我拍戲遇到他,所以幫你要了一張簽名照。送給你。”
這么多年,依然記得浩漢喜歡的明星,并且幫他要了簽名照,一直藏著直到遇見浩漢想親手給他,讓他驚喜一下,結果浩漢表示早已不喜歡那個明星,聽到這話時,周沫的表情從開心慢慢變成失望。這里要給陳喬恩的演技點贊。
⑷“要是你們以后還混得不好,可以來找我。”
這里的“你們”只是客氣的說法,其實是針對浩漢說的。聯系上面浩漢說的“混得一般,留個念想”,所以沒有早點見劉鶯鶯,可以看出周沫的言外之意:如果以后你還是不想見劉鶯鶯,就來找我吧。
混得一般→不見劉鶯鶯。
混得不好→找我周沫。
至于沒有要鮮花和水果籃,并不代表拒絕浩漢,只是因為,那是胡生拿在手上準備獻給周沫的。換成天下任何一個女子,會在自己心儀的男人面前接旁邊男人的花?有人會說,那是浩漢叫送的,我想說對女人來說思維是這樣的:要送就自己親手送。否則,我不認為代表你的心。
4、【蘇米】
對于蘇米,我不想做過多的剖析。簡單說一下,她只是天下不少女孩的一個縮影:憧憬美好的愛情,卻遇到一個王八蛋。對江河有了愛情,卻自卑的選擇了逃避。
我們可以從對話中獲得“王八蛋”的一點消息:
浩漢:我姓馬。蘇米:我很不喜歡你這個姓。
可得知,那個“王八蛋”正是姓“馬”。
我們也可以從對話中獲得她將去哪里產子的大概信息:
江河:可是每年都會有冬天。蘇米:我要去的那個地方沒有。
可得知:蘇米去的國家定是在北緯23.5°和南緯23.5°之間的地區(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出去生小孩無非是想獲得很好的福利,福利好的國家有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在這南北回歸線區域的城市,只有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和新加坡。像蘇米這樣的單身媽媽,又是中國國籍,想生小孩享受新加坡的福利很難,美國相對容易些。所以,蘇米去美國檀香山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檀香山華人頗多。
5、【阿呂】
阿呂這個人,在他們旅行中真的存在嗎?
阿呂的故事如下:
阿呂是東莞人,同學聚會,覺得修摩托車這個職業相比衣錦還鄉的同學過于寒酸,自己組裝了臺摩托車自駕游,由于北京堵車,回去的那天耽誤了時間。沒有人關心他的存在,沒有人在乎他的自駕中國游,但是他小學苦追七年的女同學嫁給了她,和他一起自駕游。由于某天下雨趕路,發生車禍,老婆死了。于是阿呂把老婆的照片印在頭盔上,陪她一起旅行。他們都喜歡衛星,他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去邊境觀看nt3m5p衛星的發射。他自己覺得自己就是nt3m5p,火箭把他發射出去追尋旅行者一號,自認為自己是旅行者二號。在途中上了浩漢和江河的車,最終因和江河發生爭執,一個要求入職,一個要求看衛星,第二天偷了汽車(去觀看衛星)。
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大概以下的信息:
1、阿呂是個真正意義上的旅行者,不同于江河和浩漢。
2、阿呂的老婆死了,死于雨天趕路。通過浩漢說他掉下懸崖沒死命硬,他后來又說自己老婆命沒那么硬可以推測,兩人是雨天趕路摔下了懸崖。
3、阿呂的生活來源為拍拍照、寫寫游記獲得稿費。
4、阿呂和江河有過一次爭執。一個是服從命運安排入職,一個是追尋自由,觀看衛星發射。
然而,阿呂身上卻與浩漢存在太多的共同點:
1、他們的車都被偷了。阿呂被偷摩托車;浩漢被偷汽車。
2、他們都讓拉斯加斯吠過(拉斯加斯整部電影里出聲就這兩次)。阿呂不小心坐到拉斯加斯身上;浩漢一巴掌扇過拉斯加斯。
3、他們都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東西。浩漢“積累了很多資源”,阿呂“積累了十四萬公里路”。
4、他們都向往自由。阿呂說“我為的是自由,而你卻是為了生活”,但浩漢骨子里存在著自由,浩漢說過“你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絕不猶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
5、他們都在電影里失去了親人。浩漢死了爹,他死了老婆。
6、他們都曾撒尿淋濕了手,擦到了別人身上。阿呂擦到浩漢身上,浩漢擦在江河身上。
7、浩漢打算“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們就騎摩托車回去。”和他一起做騎士。
8、江河曾經叫去見劉鶯鶯的浩漢“洗把臉,把胡子剃了就好了”,而準備見發射衛星的阿呂特地洗了臉,刮了胡子。
僅僅如此嗎?
阿呂和江河有沒有存在共同點呢?
1、阿呂出去旅行前,和江河一樣蜷縮在一個角落默默開著摩托車修理鋪。
2、阿呂回同學聚會耽誤了行程,江河入職耽誤了行程。
3、江河說寫一部小說叫《旅行者》,阿呂稱自己為《旅行者2號》。
4、江河能說出nt3m5p這個代碼意義。
阿呂帶給浩漢的影響是徹底的絕望,仿佛就是鍋上的那個蓋子。
阿呂帶給江河的影響是自由的希望,讓江河有了不再蜷縮的沖動。
阿呂這個人,我認為自始至終更本沒有存在過。只是江河小說的虛擬人物,代表的是江河的夢想。只是隨著送衛星的火箭爆炸,江河的夢醒來,回歸平凡,所謂的《旅行者》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個美好的愿望,或者說是江河內心對自由的渴望。那種擺脫現實、無拘無束的旅行,江河知道并不能實現。套用網絡上的話:那些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你們考慮過錢嗎?
江河在塑造阿呂這個人物的時候,情不自禁將自己和浩漢的影子加了進去。還記得阿呂的生活來源是拍拍照、寫寫游記獲得稿費嗎?其實拍照的是浩漢和江河,寫游記《旅行者》的是江河。
于是,沒有聽江河的話刮胡子的浩漢,最終在小說里刮了胡子。
記不記得阿呂說浩漢是個教師?好多人看到這里笑了,其實并不好笑。浩漢確實是江河的老師,豁達的樂觀、“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骨子里的自由精神,都深深影響著江河,所以才有阿呂豐滿的形象。只不過,在見過劉鶯鶯后的浩漢,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浩漢。
四、主角人物命運
1、【浩漢之死】
為什么我說浩漢死了呢?許多網友都提到過狗。對的,就是狗。
我們先來看電影里出現了幾次狗。
⑴第一次是在雨中,停車有狗走過,這時候浩漢打***問***查問胡生的消息,然后報給電臺尋人啟事,接著雨中撿錢。
⑵第二次,汽車駛離汽修廠時,旁邊有黑狗被栓著,朝汽車吠。
⑶第三次,汽車開到劉鶯鶯的臺球室門口,車右前方一條黃狗。
⑷第四次,遇到拉斯加斯。
我為什么說是遇到拉斯加斯,而不是撞上拉斯加斯,是因為江河親口說沒撞到它。
第一次出現狗,是離開周沫后;最后一次出現狗是遇到阿呂前。這中間段浩漢去見誰?劉鶯鶯。也就是去見劉鶯鶯的路程始與終。
這一次見面是注定的杯具。因為這次見面他得知了兩個真相,前文有述。
他失去了什么,他失去了心中的偶像,他崇拜的父親,他的父親不是勇敢的死在海上,死在臺風里,而是死在喝酒后抽煙的火災。這是一個巨大的嘲諷,他這么多年來一直模仿著他的父親,以至于胡生那個“腦子有問題”的人都覺得他很堅強,結果他崇拜的只是個懦夫,只是個有婚外情的***,雪上加霜的是,他喜歡了十八年的劉鶯鶯,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在乎他的想知道他消息的原來不是劉鶯鶯,只是他那個混球父親。
當《女兒情》響起時,那個樂觀的笑瞇瞇的浩漢,精神已經死亡。
為什么是男生版的《女兒情》?
“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只不過是浩漢的自問罷了。就好像浩漢自己問自己:關上心門的浩漢啊,劉鶯鶯美嗎?
“說什么王權富貴,怕什么戒律清規。只愿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是浩漢問劉鶯鶯:你敢拋棄世俗拋棄婚姻法和我長相廝守嗎?
答案自知,不用劉鶯鶯回答。韓寒選擇這首《女兒情》在《快樂大本營》里說得很清楚,就是因為“說什么王權富貴,怕什么戒律清規”這兩句話叛逆。
最直接暗示浩漢死亡的,是那則廣播,一直養著四只貓的人,選擇了養狗,然后站上了天臺,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
何謂選擇狗?
⑴是上文敘述的出現的四次狗。也就是從第一次狗的出現,到出現拉斯加斯。慢慢寓意著浩漢接近死亡。
⑵狗的壽命只有十四年,那也比情義兩個字長啊。相比情義,浩漢選擇了狗。
四只貓代表什么?
如上條,相比情義,浩漢選擇狗,那么貓就是代表的情義。
浩漢的情義是什么?
我們前面分析過浩漢的性格,總結浩漢是個自認為人緣好、對女人有一手、崇拜父親想干一番事業的堅強的男人。
第一貓,人緣好,友情。
第二貓,對女人有一手,愛情。
第三貓,崇拜父親,親情。
第四貓,干一番事業,鄉情。
前三只貓都好理解,鄉情怎么解釋?還記得東極島之歌么?“東極島我們不會離開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靈”“東極島啊東極島,除了這里我們哪兒都不想去。”可是一旦出現“大島建小島遷”的政策后,所有人都離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東極島之歌成了笑話。但是有人從沒想離去,甚至還“上了這個臺不怕下不了臺”的想號召別人留下,那就是浩漢。浩漢熱愛自己的家鄉,兩年前回來一直在為能將東極島開發成“海上的麗江”而努力,雖然這里“路還沒車寬”。所以說,他想成就的事業,正是他對東極島濃濃的鄉情。
這四只貓在《旅行者》里“送朋友”了,準確的說是不得不放棄了。
東極島居民搬遷→事業破滅;
父親未死丟下了他→親情破滅;
劉鶯鶯是自己姐姐→愛情破滅;
阿呂騙了他的車→友情破滅。
有人說,前面你不是說阿呂是虛擬的人嗎?而且按照你說的,他是死在拉斯加斯出現前,何談友情破滅?
這并不矛盾,因為所謂的“四貓換狗”本身也是小說虛構的部分。
還有其它暗示浩漢死的地方嗎?有。
雨天。
整部戲里下雨的鏡頭,只有兩場。
一是第一條狗出現的時候,也就是去見劉鶯鶯路程的始。
二是見完劉鶯鶯后天突降大雨,在車上江河問浩漢,你跟劉鶯鶯怎么樣了?浩漢答:沒事,還是送你去入職要緊。
提到雨的就一次,就是阿呂說的“我真不應該下雨趕路的”,阿呂的老婆死于這次雨中趕路。
可以獲得的信息是,浩漢死于這次雨中趕路,之所以趕路是因為急著送江河入職。
而江河“命根子硬”,活了下來,浩漢“命沒那么硬”,死了。
還有其它暗示浩漢死的地方嗎?還有。
電影結束時,將第二場雨中只是把“還是送你入職要緊”后面的話說出來了,那就是“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
這場雨中趕路,是浩漢見劉鶯鶯的最后一眼,說的話也是最后一句。
這段雨中車里的對話為什么放在電影最后?下文有述,暫按不表。
為什么雨中會失事?
拉斯加斯的出現,便是答案。
江河說過,沒有撞上拉斯加斯。潛臺詞是這場車禍是避開了拉斯加斯。根據前面分析的,這場車禍應該是拉斯加斯的亂入導致浩漢開車時急打方向盤墜入了懸崖。
自然,車便在此時毀了。這就是為什么小說最后車被虛擬的阿呂開走了。因為最后,車和阿呂,都是不存在的。
那么江河是怎么去的西部教學?
2、【江河老師】
前面有說過,江河有想不再被支配的夢想,有自由的向往。但是最后他并沒有實現他的夢想。
可是《旅行者》這本小說火了,東極島三年后重歸熱鬧,這是不爭的事實。
為什么?因為胡生在片頭交代得很清楚:“你別看這里現在這么繁華,幾年前,它不這樣。”,“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書我才知道,故事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的。”
東極島終于成了旅游勝地,旅客甚至攜帶著江河的《旅行者》前來旅游。
江河完成了浩漢的事業。這是整個故事唯一讓人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真如故事快結束時那樣,江河回到了東極島,坐上了旅游船,抱得蘇米歸嗎?
NO。
這只是《旅行者》臆想的部分。
江河:“我決定把我們所有的經歷都寫下來,就叫做旅行者。千里之行,后會無期。”
浩漢:“好啊,記得結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
江河:“不,浩漢,那個位置不是留給你的。有很多話,我們在生活里說不出口,所以在書的結尾,我要對蘇米說……”
江河最后美化了結局,那就是他回到了島上,帶著蘇米去旅游。
江河奔跑著,走著以前三人走過的路。江河去看望了他們夷為平地的家。江河走過弄堂,那些學生們從身邊歡快的跳躍著,奔跑著。
這一段,只是江河對故鄉東極島和浩漢的緬懷。他并沒有回東極島,只是自己書中的幻想。
他書中幻想著東極島變成了浩漢期待的那樣。因為那時候,島上只有他一人,更本沒有所謂的導游,也沒有可以買紀念品的地方。
還記得江河幻想的登島那一刻,在空中綻放的煙花嗎?它成真了,因為片首的時候,胡生旁白時,繁華的島上正在放著煙花。
至于蘇米,她出國生孩子了,她是個動了心卻沒有勇氣而選擇逃避的女人。江河在做什么?江河有自由的沖動,卻告訴自己這只是個不可實現的夢,他依舊在西部教著他的書。江河丟了蘇米的聯系方式,他們不可能在一起。
汽車墜毀后,江河是怎么入職的?摩托車。這就是阿呂為什么環中國游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的原因。由于自己受傷治療(堵在北京),最終騎摩托沒趕上同學會(入職)。
江河說:“所以在書的結尾,我要對蘇米說……”一張報紙蓋住了他的臉。他最后想要對蘇米說什么?
還記得電影的結尾嗎,那就是書的結尾:“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江河要對蘇米說的,就是這些。
我為什么反復說江河最終回歸平凡之路,繼續在西部教學。難道他沒有把去西部的摩托車騎下去,像阿呂那樣嗎?
還記得阿呂說看不清那個人,那個人藏得很深嗎?江河是在說自己。他始終都無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江河愛分對錯,這在電影里有幾次表現,他對騙子團伙說“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在和浩漢打架前說“你這樣說是不對的”。可是他自己一直沒有分清自己的對錯,蜷縮在一個角落里,或者是拋下一切不受支配的去享受自由,哪個對,哪個錯?這就有了阿呂和江河那夜之爭,是去西部教學,還是自由自在的去看衛星?這次吵架只不過是他自己思想的掙扎。最終的衛星爆炸,告訴了我們答案——他最后還是江河老師。
五、關于電影
1、電影的表達方式和電影的主題是什么?
韓寒說得很清楚,幽默與憂傷,告別與告白。表達方式是“幽默與憂傷”,主題是“告別與告白”。
你從“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這句話里看出什么?有人會想到《來自星星的你》,是的,我看電影時第一反映就是星星里的那句臺詞“告別要趁早,否則真到那個時候,就沒法好好告別了。”
2、不看這篇文章你注意到以下細節了么?
⑴首尾呼應的煙花。
⑵四次出現的狗狗。
⑶老公命根子不硬,打***咨詢的女人問的是“韓大夫”,韓寒過了把大夫癮。
⑷浩漢去見劉鶯鶯,下車前對著汽車化妝鏡摸了下絡腮胡子,進門坐在輪椅上的中年人也是一臉的絡腮胡子。你有想過為什么劉鶯鶯怎么會找個殘疾人看店?
⑸電影中的數字:
1994.17——浩漢父親死于1994年的17號臺風。
36.11.4——周沫作為替身下場后,主角上場是36場11鏡4次。
568.868——568包鐘,868包夜。
140000——阿呂行了14萬公里路。
4321——浩漢出海捕魚4年,出租車司機開了3年,跑運輸跑了2年。幼兒園保安干了1年。
3980——他們的旅程總長度。
36——旅行者一號36年沖破太陽系。
18——浩漢喜歡劉鶯鶯18年。
14——狗的壽命只有14年。
10——江河執教10年,浩漢的爹出事時他是10歲。
7——阿呂小學喜歡他的老婆7年。
6——***里的男人孤單的生活了6年、阿呂曾途徑在浩漢和江河迷路的地方6次。
4——***里的男人養了4只貓。
3——浩漢在大陸上攢了3年的錢才買了汽車。胡生在東極島等了浩漢和江河3年。
2——浩漢回到東極島2年。命根子不行的“丈夫”還需要2個療程。阿呂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
1——商人打***給浩漢:這里有1套底樓商鋪,租到賺到,滿地數錢。***里的男人后來養了1只狗,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后1步。
⑹江河的兩次口誤:
“放心吧,交在我身上。”說成“交心吧,放在我身上。”
“記住,我是交配到最西邊的島去發書的。”,可能你看到了前面的“交配”兩個字,沒注意后面是“發書”。
⑺江河拉窗簾兩次全部拉壞,浩漢拉了一次沒壞。
3、這是部喜劇片么?公路片么?文藝片么?
你可以認為都是。但在我眼里,他只是部灰色調電影。
4、這部電影是心靈雞湯。
純屬扯蛋。電影里對“心靈雞湯”這四個字有明顯的諷刺,江河說“好渴”,浩漢說“那你去喝點偷車賊的心靈雞湯吧。”
5、狗狗最后為什么選擇了江河而不是浩漢?
因為浩漢那時候其實已經死了。陪在拉斯加斯身邊的,一直是江河。因為在《旅行者》小說中浩漢還活著,所以只是對拉斯加斯最終跟著自己的隱晦處理。
6、平凡之路究竟是什么?
溫水煮青蛙,周沫說過。我們活著,并且煎熬著,或許,真有跳出鍋的那一天。能不能跳出鍋,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蓋上鍋蓋。
六、我想對電影說的話
1、謝天謝地,沒讓我看到A喜歡B,C喜歡D,最后A喜歡C,B又喜歡上D的人物關系。你知道的,現在看電視電影,不群P一下都不好意思放出來。
2、這是部我認為值5星的電影。我寫的影評和分析并不多。
3、這部電影的奇妙之處在于,你看第一遍或許覺得韓寒水平不過這樣,四五年都籌備的啥東西,但是你看了各個網友的分析,會陷入思考,會有重新觀看的沖動。
4、這部電影并不是講道理的電影,但它確實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無常,與你的友人、親人、愛人分別時,多一份在意,多一份珍重吧。
七、細節解析
先進行上文的補遺:狗出現為5次,告別周沫(丟失胡生)在加油站屋頂出現一次狗。
由于在百度貼吧時不少網友針對本帖提出不少細節提問,或是我文中沒說到的,或是沒看明白的,在此我總結并一一解釋。
有人看完,還沒清楚故事的大綱,我列一個真實故事和《旅行者》故事的行程對比,或許能看更清楚些。
旅行者小說:見周沫→巧遇蘇米、丟胡生→見劉鶯鶯→巧遇阿拉斯加(虛構)→巧遇阿呂被騙車(虛構)→①浩漢重新去忙事業(虛構)、②江河入職→江河成為作家、娶了蘇米(虛構)、攜帶阿拉斯加重回東極島旅游。
真實情況:見周沫→巧遇蘇米、丟胡生→見劉鶯鶯→雨中趕路車墜毀浩漢亡→江河騎摩托入職→江河成為作家(未回東極島)。
我的看法:
①到丟胡生前所有故事為真實故事;即使是一言一行。
②丟胡生后(離開***)到雨中趕路之間有虛構部分,主要為不斷出入鏡頭的狗。
③從遇到阿拉斯加到電影結束全部為虛構部分,包括阿呂。
我對浩漢之死的觀點是:雨中趕路避讓阿拉斯加墜崖身亡。
主要論據為:
①見劉鶯鶯見后不斷出現的狗和天臺四貓換狗跳天臺的說法。
②阿呂口中的雨中趕路(妻子身亡)和浩漢見完劉鶯鶯后雨中趕路送江河入職。
③雨中趕路出發前浩漢說的“在這里告別”、“最后一眼”和“最后一句”。
我對江河最終結局認定為車禍后騎摩托車去了西部教學,完成了《旅行者》,并且并未回東極島。
主要論據為:
①交通工具:阿呂騎摩托環中國游。
②回西部教學:送衛星的火箭爆炸(自由夢想的破碎)。
③并未回東極:登島時的孤身一人,尋找浩漢未果后的失落。
接下來百度貼吧所有的網友提到的細節,全部針對以上我個人認為的真實故事解析,如果你并不認同我以上的觀點,看接下來的解析是毫無意義的。
后會無期劇照
網友集中的問題:
1、蘇米已經逃出窗外,江河何必拉著浩漢一起逃?
解析:前提是江河并不知蘇米并非雞。而***有探頭,警方如果通過錄像查看明明有女人進了江河的房間,進去后卻發現空無一人,窗戶的防護欄已被踹開,還是可以認定江河與浩漢的存在嫖娼嫌疑。探頭位置在進門走廊天花板頂。
2、五只狗何來寓意?
解析:再歸納一下五只狗出現的時間和地方:
第一只狗出現在加油站,見完周沫后,可為去見劉鶯鶯路程始。
第二只狗出現在雨中數錢停車時,去劉鶯鶯的路途中。
第三只狗出現在去修理廠家裝玻璃后離開,見劉鶯鶯的途中。
第四只狗出現在劉鶯鶯大門口附近,車右前方。正式見劉鶯鶯的時候。
第五只狗出現在見完劉鶯鶯后遇阿呂前,可為見劉鶯鶯路途末。
出現的時間段,就是見劉鶯鶯的路程始與末。有這么巧的事?在東極島上沒見到狗,去見周沫沒見到狗,見到阿拉斯加后再沒出現過第2只狗,我除了認為這是有寓意的,還能代表啥呢?韓寒在叫攝像拍的時候,甚至規定什么時候畫面里不能見天,已經細致到這樣的一個程度,莫名其妙冒出來的狗就沒任何用意嗎?韓寒說過一句“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難道會有毫無道理的出鏡的狗?而且恰巧是在見劉鶯鶯的路程始末?
所以我認為,出鏡的5只狗確實是有用意的,是代表著浩漢慢慢接近父親、女友真相的同時慢慢代表走向死亡。
我們再看看這5只狗當時都是什么狀態:
第一只狗,高高在上;
第二只狗,已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不過還是自由自在,搖著尾巴從車旁慢慢走過。
第三只狗,被栓在地上只能吠,失去自由自在的能力;
第四只狗,吃著地上垃圾(遠看好似別人的嘔吐物)的野狗;
第五只狗,阿拉斯加,被車撞(嚇)暈在地。
從高高在上的姿態,淪為為降到平地到失去自由到變為野狗到被撞(嚇)。這本身就是個走向滅亡的曲線圖。
3、為什么不是江河死?
解析:江河的性格前文有分析,電影始是個向命運低頭的孤單的書呆子。電影末的時候,他有了真正意義上走出去瞧瞧的沖動。他有了不安于現狀、不畏懼困難的想法。這種對生活的態度是從消極轉變為積極的,說轉變后的江河自殺了,完全是忽略了他的性格。況且,書是江河寫的,本電影的內容完全是江河的《旅行者》,作者尚在,何來死的說法?又有人說是他寫完書后再自殺的,旅行者火是因為他自殺才火的,那就更懸了,自殺了作品就能火,這是神馬邏輯。
4、你前面說東極島是真的繁榮,后面又說東極島繁榮是虛構的,不矛盾嗎?
解析:不矛盾,東極島三年之后是真的火了,這是通過胡生口述的。后面的江河攜帶蘇米和阿拉斯加回東極島去旅游,完全是《旅行者》小說里的內容,是虛構的。也就是說,江河只是在書里這樣描寫的場景。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在小說里完成江河的心愿(成為海上的麗江),沒想到書出版后,東極島真的變成了旅游勝地,等于是江河完成了浩漢的事業。
5、怎么判斷的江河并不是真的登島,登島的目的是什么,登島時那場雨代表什么?
解析:江河登島時是孤零零一個人,并沒有真實的導游和游客,也沒有所謂的購買紀念品的地方。這些聲音不過是江河想象東極島繁榮的場景。江河登島的目的,是尋找浩漢。因為在《旅行者》小說的最后,浩漢并沒有死,只是頹廢的說去忙自己的事業了。所以有江河登島再尋浩漢的場景。江河走過和浩漢走過的路(舉火炬的男自由神像),江河來到浩漢的故居前(一片空曠),江河最后很是失落。這一段只是對東極島和浩漢的緬懷。那場雨也只不過代表他失落的心情。
我甚至認為,在《旅行者》里這段一定是這樣描寫:
“我告別船上的妻子,來到東極島上。我瘋狂的走著我和浩漢走過的路,盼望著浩漢能夠出現。內心的急躁讓我覺得很熱,我解開雨披,一直到走到浩漢曾經住過的地方,然而這里早已夷為平地。浩漢再也沒有出現。此時天正下著雨,淋著我失落的心。回到船上時,電視里正在播放記者采訪周沫的畫面,蘇米正在座位上小憩,我坐過去,蘇米靠了過來。”
6、劉鶯鶯為什么找個殘疾人看店?
解析:浩漢下車前,對著車內化妝鏡仔細看了一下自己的絡腮胡,推開門見到的就是一個絡腮胡的中年人,腿有殘疾,坐在輪椅上。我個人觀點這就是浩漢的父親。先介紹浩漢的父親(以下簡稱浩父),浩父的原配夫人是劉鶯鶯的母親,后來拋棄了劉鶯鶯母女,去了東極島和浩漢的母親有了感情,生下浩漢。在浩漢十歲那年,浩父出海遇到臺風,后回到劉鶯鶯母女身邊。事情真是這樣嗎?
電影臺詞:“那年你十歲,(或者)十一歲。你父親覺得,在他的責任范圍里,只能做到這里了。于是就來找我和我媽媽。他欠了我們這么多年,當然,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償還,可是對你來講,就不一樣了。”
這段說明什么,說明他父親是覺得把浩漢養大到十歲,已經盡了自己的責任,然后自己拋下浩漢去找劉鶯鶯母女的。我可以想象浩父在東極島和浩母有了感情,但是防范措施沒做好,浩漢生了下來,浩父為了盡一個父親的責任,毅然留在東極島陪伴了浩漢十年。等浩漢十歲的時候,浩父覺得自己已經盡責,該回劉母那償還欠了這些年的債了。只是出行時不巧遇到臺風(別說故意安排在臺風這天出海,再優秀的舵手也沒膽量),但是浩父活了下來仍然回到了劉母身邊。
如果我假設浩父在回去找劉母時遇上臺風,不幸斷了腿,但最后還是回到了劉母身邊。
由于腿疾,再也沒辦法回到東極島看望浩漢,但又關心浩漢,便通過所謂的“一幫一”活動讓劉鶯鶯聯系上了浩漢,對他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并叫劉鶯鶯和他通信,然后了解浩漢的近況。并且,浩父由于雙腿有問題,所以躺在床上抽煙,不小心點燃了房屋,燒了房子。但在這次火災中并未死,沒有了房屋,劉鶯鶯便出來租房并開臺球室為生。而浩父便在此看門。
有人說,你這是編的,是的我是編的,更多靠的劉鶯鶯的話聯想。
我這樣聯想,便能解釋以下問題:
1、殘疾人和浩漢都有絡腮胡,這是遺傳。
2、劉鶯鶯為什么會找個腿腳不便的人看門。
3、為什么會給這個絡腮胡子的中年人鏡頭,時間還不少。
4、為什么劉鶯鶯會很早出來開臺球室(家被燒,無處可去)。
5、為什么浩漢的父親是躺在床上抽煙(浩漢也抽煙,應該是小時候受父親影響)。
6、中間斷了一個月沒有寫信,是因為發生了火災,開臺球室。
如果我的假設成立,聯想是真的,又會帶來以下的問題:
1、浩漢認不出分別十九年的父親?
2、劉鶯鶯為什么不告訴浩父還活著?
關于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①浩父離開東極島時,浩漢只有十歲,還是個孩童,說白了頂多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十九年過去了,記憶恐怕已沒那么清晰。
②就算有那么清晰,他父親已從三十歲左右變成年近半百的中老年人,相貌有所變化。
③浩漢早就認定他父親已死去,關于這點他從未懷疑。不要說一眼看見這個殘疾人馬上就要認出父親,就算是十九年前他的父親穿越到他眼前,他也要揉揉眼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④當時的浩漢一心想見劉鶯鶯。如果你中了500萬的彩票去彩票中心領獎,你會關心守門的門衛長什么樣嗎?
關于第二個問題,我有三種假設,當然也要感謝那些給過提示和自己猜測的網友:
①劉鶯鶯更本沒原諒這個父親,她說過“我還是接收不了他,天底下,不是所有的債都可以還的”,雖然她養著浩父,但在她眼里,她真正的父親早已死了吧。
②劉鶯鶯更本不想讓浩漢接過這個生活的擔子,讓浩漢來照顧已殘的爸爸。
③浩漢的父親跟本不愿意讓劉鶯鶯告訴浩漢自己還活著,說羞于見浩漢也不為過。說到底是心里覺得虧欠著浩漢。
所以,我覺得絡腮胡的殘疾人,應該是浩漢的父親。
7、為什么劉鶯鶯會說“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解析:“喜歡就會放肆”是說給浩漢聽的,浩漢大尺度的寫信內容,是因為喜歡劉鶯鶯。
“但愛就是克制”,是說的她自己。因為“喜歡就會放肆”,所以她一直沒有告訴浩漢真相,自己和他是同父異母的姐弟,愛一日便是一日;“但愛就是克制”,不管愛多久,自己終究不能和浩漢在一起,因為血緣關系。真的愛浩漢,不如告訴他實情,斷了浩漢的念想也斷了自己的念想。所以,在說出真相的時候,劉鶯鶯始終在專心的打著臺球,如同五雷轟頂的消息被她這樣波瀾不興的娓娓道來。這也是一種克制吧。
“相比我們認識的時間,我說的有點太晚了。”那是因為喜歡,所以會放肆的隱瞞到現在。
“可要是算我們見面的時間的話,我說的夠早。”那是因為愛,所以要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早點說出來。
8、你說的車禍是雨天,可撞到阿拉斯加的時候是晴天;你說出車禍是浩漢開的車,可撞到阿拉斯加的時候是江河開的車。這怎么解釋?
解析:我得把浩漢出車禍的情形再說一遍。
浩漢雨天趕路送江河入職,突然阿拉斯加闖入視線,浩漢(此時剛見劉鶯鶯,心情的沮喪可想而知,注意力恐怕也沒那么集中)急打方向盤,墜入了懸崖。
⑴雨天出車禍的論據得自浩漢雨天趕路前說的“沒事,送你入職要緊”和阿呂說的“我真不應該下雨趕路的”
⑵墜崖的論據得自“摔下懸崖都沒事你的命真硬”和“她的命,沒有那么硬”。
⑶車禍的形成的暗示,正是來自晴天江河開車遇到阿拉斯加,江河說“我沒有撞到他”,意思是遇到阿拉斯加時進行了避讓。
雨天趕路后全部是《旅行者》小說內容,白天江河開車遇到阿拉斯加只是暗寓車禍形成的原因。我并不是指這個時候才發生車禍車毀人亡的。
也就是說旅行者中的車禍遇到阿拉斯加只是為了暗示現實中浩漢雨天趕路死亡的原因。現實中浩漢車禍是在雨天趕路時發生,并非是旅行者這段遇到阿拉斯加時發生,這樣應該能理解了吧。
9、見完劉鶯鶯后下雨時在車上的對話,和電影最后兩人在車上的對話是不是一個鏡頭?
解析:絕對是。
⑴見劉鶯鶯后在車上的對話為:
“你和劉鶯鶯怎么樣了?”“沒事,送你入職要緊。”
⑵片尾結束時對話為:
“你和劉鶯鶯怎么樣了?”“沒事,送你入職要緊。對了,我剛才幫你把結尾想好了,你聽著啊,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
10、見劉鶯鶯后是下雪,并非下雨。
解析:不,肯定是下雨。雖然下雨和下雪雨刮器都是一樣動,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在進劉鶯鶯的臺球室前,有路人甲(穿深色衣服的胖子)騎自行車路過,穿的是短袖。外面路人的服裝也不統一,有短袖有薄衫有棉衣,這種天氣只有是晚春初夏,或者深秋,這時候街上穿衣服最是凌亂,怕熱的人穿著夏天的衣服,怕冷的已經披上棉襖了。你見過下雨穿短袖的,你見過下雪穿短袖的嗎?
11、阿呂說命根子硬,緊接著就出現了廣播里婦人說自己老公的命根子不行,如果阿呂是虛構的,這暗示著什么呢?
解析:我說了阿呂是虛構的,那么所謂“命根子”之類的玩笑也是虛構的。韓寒在這部電影里多次使用一種手法逗觀眾發笑。就是我不會怎樣怎樣,結果卻又那么做的了場景。江河說“我做的決定絕不會改變”下個鏡頭江河馬上坐到副駕駛位置了;蘇米說“我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樣的人,所以我一直會醒著”下個鏡頭蘇米已經睡著了,所以命根子硬接下來廣播命根子軟,也只是這類逗人笑的手法。對我來說,并沒有什么寓意或者暗示。
后會無期劇照
12、“我認為江河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幻想添加進自己著作的結尾處,和旅行者的主題毫無關系。”
解析:不,有必要把自己的幻想添加進自己的著作。如果直接寫浩漢在見完劉鶯鶯后死亡,自己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去入職,那才是真的失去了“旅行”的意義。因為故事開始時是計劃橫穿中國,送江河入職,進行一場旅行。記得合照前浩漢說:“未知旅程,合影留念”,可見這次送江河是作為“旅程”的,所以江河才說要把經歷寫下來,叫做“旅行者”浩漢已死,自己一個人還叫什么旅行?自己是純入職,而浩漢才把這次看作旅行,況且浩漢回到東極島是想發展“旅游事業”的,按我說,沒了浩漢,就不叫什么旅行,所以這是旅行者浩漢必須活著的原因之一,這還是其次,第二個原因是江河還是不愿接收浩漢死的事實,才會讓他繼續在旅行者活下去,后來又去忙他的“旅游事業”了,并且假象回到島上去找了浩漢。
13、電影里為什么總出現撒尿的鏡頭?
解析:我覺得吃喝拉撒睡都在電影里有過體現,比如鏡頭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俯看汽車在跑,這只是旅行生活的一部分,我覺得并無特殊含義。我眼里經常撒尿就是體現一種關聯作用,讓阿呂淋濕手擦到浩漢身上,浩漢淋濕手擦到江河身上,顯得阿呂和浩漢有相似處。當然,有人說剛開始三人分老遠撒尿,后來站一排撒,顯得關系越來越親密,這也可說是老拍撒尿的用意之一。而我覺得說浩漢和江河起初有些戒備阿呂,后來已經完全信任阿呂把阿呂當成了朋友更為合適(象征四貓里的友情)。
14、你論證浩漢之死有一條論據是四貓一狗,四貓里的友情是阿呂,但阿呂出現時浩漢已經死了,難道不矛盾?
不矛盾。其實前文有述,只是說得簡單。在《旅行者》里,棄四貓選狗,四貓代表的情義,狗就是“14年壽命”的阿拉斯加。這里只是暗示浩漢是跳天臺的人。記住以上不管貓狗還是跳天臺的人都是虛構的,代表的寓意。而浩漢真正死的原因并不是“情義”一無所有,而是雨天的車禍。這是兩回事,分開現實故事和《旅行者小說》就不沖突。
15、狗為什么沒跟浩漢走?
解析:其實前文說過,只是我在說的時候過于簡單,可能有人沒有理解。真實的生活中,阿拉斯加自始至終是跟著江河的,因為浩漢在遇到阿拉斯加前已經死了。既然不存在浩漢,阿拉斯加最終當然會跟著江河。所謂叫狗選不過只是隱晦處理。這和下一條問題有相似的地方。
16、為什么黑著燈進隧道,駕駛員本來是浩漢,出來時變成了江河?為什么阿呂要說“沒想到隧道這么長”?
解析:和上條一樣,既然浩漢早已死了,那么駕駛員只可能是江河。所以出隧道時可以看到,江河開著車。進隧道前,江河說過一句話:“浩漢,開燈”,浩漢回答:“沒事,隧道很短。”我的理解是因為之前基本是浩漢開的車(這里用浩漢開車進隧道),進隧道時江河只是習慣性的叫浩漢開燈。浩漢不存在,當然就不會開燈。出來時阿呂的一句“沒想到隧道這么長”,這段漆黑的隧道,我同樣和登島時下雨的理解一樣,只是寓意江河孤獨、凄涼的心。本來兩人共車,如今喊“開燈’才發現,浩漢早已不在。
17、汽油車不要加柴油這話有什么寓意?
解析:只為笑點。如果硬要說有寓意,也是個消極的寓意。和溫水煮青蛙的試驗一個道理。
你努力拼搏,做出改變(給車加柴油,青蛙想跳出鍋外),結果仍然改變不了結局(車熄火,鍋蓋上了鍋蓋繼續煮)。多少都表現著人生的一點無奈。學影視***的朋友,你們努力過拼搏過嗎?我知道每年報考影視***的人成千上萬,然后真正成為明星的又有幾人呢?所以,周沫成為明星那段,更認為是虛構的。代表江河對周沫美好的愿望吧。
18、如果阿呂是虛構的,為什么直到阿呂出現才該表兩人的人生態度?如果是假的不應該是沒任何變化的嗎?
解析:真正影響江河的是浩漢,浩漢這一路扮演的是江河的精神導師,典型的就是吃面夾蛋那一段臺詞,“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而之前江河一直習慣被支配。片中浩漢對江河說教的次數并不少。所以,我認為阿呂的出現只是代表江河的夢想,一種對自由的渴望。
浩漢也不是遇到阿呂才徹底絕望,與劉鶯鶯見面后他的精神早已被摧毀了。
19、樓主你解析的和韓寒公布的不少部分沖突,違背了韓寒的本意,并不是真正的《后會無期》韓寒想表達的東西。
是啊,確實不少沖突。比如韓寒說蘇米最后是真的和江河在一起了(聽劇組人員意見改的),再比如阿拉斯加選擇江河并沒有特殊用意,拍的時候是讓它自己選的。
可是我想說,當一個作者完成一部作品時,這已經不是作者的作品。它是屬于每個讀者自己的。讀者怎樣去理解,去體會都已經與作者無關了。我解析到現在的,認為只是我眼里的《后會無期》,對于我來說,這不是韓寒的《后會無期》,已經是我自己的《后會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