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裝備進步神速,特別是近10年來,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不論哪個領域都有最新的技術和全新的裝備。在我軍新出現的先進裝備中,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殲-20重型隱身第五代戰斗機、055大型驅逐艦,這三款可以說是引領了世界同類武器發展的潮流,算得上獨領***,就連美國都不一定追趕得上。
世界第一款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東風-17是世界上第一款公開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他已經出現3年多,依然備受全球關注,因為就連美國都沒有同類型的裝備,畢竟美國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還沒有現役型號。該導彈使用當前最先進的乘波體設計,使用滑翔式彈頭,是高超音速導彈中技術難度最大的一種。該類型的導彈,最大特點就是在快的基礎上,具備飛行變軌能力,因此可以用多變的彈道,突破現有所有防御系統。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滑翔式彈頭,空氣舵清晰可見。
東風-17導彈的打擊距離并不遠,滿打滿算也只有1000-2000公里之間,在我國大量的先進中程導彈中,不算突出。但是他的最大特點是快,飛行速度超過了14馬赫,這是他在大氣層邊緣滑翔時的速度。他飛行的彈道被稱為“錢學森彈道”,和“水漂彈”不同,他是持續在大氣層邊緣高速滑翔,而不是進入大氣層后再返回外太空。這樣,東風-17導彈就具備了在大氣層邊緣、大氣層內的機動能力,且飛行速度極快。他飛行的高度,防空導彈夠不著,反導攔截導彈也無能為力。事實上,超過4馬赫的大氣層內導彈就無法攔截,因此飛行速度高達14馬赫的東風-17導彈,目前而言就是絕對無法攔截的。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有專家指出,東風-17導彈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原理是他有空氣舵。此前曾有公開消息顯示,我國研發成功的彈頭空氣舵,可以在飛行速度18馬赫以下正常使用,創造了世界紀錄。正是這些先進科技的應用,才讓我國高超音速導彈具備了大氣層內的機動能力,因此他可以打擊移動中的航母,精度極高。加之他的彈頭是核常兼備,具備一發導彈就毀傷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實力。
圖為我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全球最強的制空戰機:殲-20殲-20戰斗機自2011年首飛,已經引領世界***10年之久。說殲-20是全球最先進的戰斗機,一點也不為過,畢竟他是全球五代機中最新的型號,使用了最新的電子科技,而且設計上最為大膽。與之相比美國的F-22A戰斗機于1995年首飛,服役后只有1個型號,也就是F-22A戰斗機,其生產線在2010年前就關閉了,雷達等電子設備早已經跟不上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潮流。
與只有1部正面火控雷達的F-22A相比,殲-20戰斗機擁有三面式相控陣雷達,在機頭方向上布置了三部雷達天線,都是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分別是機頭正面方向的1部和機頭兩側的2部,這樣戰斗機就具備對正面180°角度范圍內的目標,進行搜索和攻擊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機頭不對準來襲戰機方向的情況下,以側面陣列雷達瞄準來發射導彈,打擊的角度扇面大大增加。
圖為我國空軍殲-20重型五代機。
殲-20還有一大優勢就是氣動布局。F-22A使用常規布局,沒有什么突出的特點。殲-20就不同了,他使用抬式布局,飛機的升力更高,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發動機推力,使之可以實現更高速的飛行,央視曾經報道,殲-20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8馬赫左右,即便是實戰中很難飛出這樣的極限速度,他的飛行速度也肯定在2.6馬赫左右,具備超音速機動能力。其鴨翼對整個機體起到了配平作用,并且可以拉出5對渦流,因此,飛機在大仰角攻擊姿態下,機動性限制更少。
殲-20雖然沒有矢量發動機,但是擁有全動式垂尾,同樣能夠起到增加尾部舵效的能力。至于隱身性能,殲-20雖然有鴨翼,但是取消了尾翼,從飛機翼面上看,數量并沒有增加,鴨翼對隱身的影響并不大。殲-20使用了菱形機頭、梯形機身、前后外緣平行的機翼、V形垂尾、隱身涂料、隱身座艙,并且大量減少了機身外部突出設備,翼身融合非常平滑,因此隱身性能肯定沒有問題,他已經用上了能夠想到的所有隱身技術,說他隱身性能不如F-22A,是沒有道理的。
全球最強驅逐艦:055大型驅逐艦。我國海軍有一款先進艦艇,說他是世界第一,連美國媒體都非常認可,那就是055大型驅逐艦。055大型驅逐艦的特點有很多,比如噸位大,達到了12000多噸,是全球同類軍艦中最大的;再比如他的火力兇悍,擁有112單元冷熱通用垂發,而且搭載的全都是主動制導導彈,火力通道近乎無限;再比如他的綜合射頻雷達,集成度全球最高,效率最強。
具體來說,055大型驅逐艦的艦橋和其上方的綜合射頻桅桿內,整合了S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用于對空搜索、早期預警、***探測;整合了X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是對空導彈的火控、低空掠海目標的探測、補盲;整合了C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是對海***搜索、目標確認、反艦導彈火控;而在艦尾方向,還有L波段有源相控陣米波雷達,主要用于反隱身作戰。他的戰場態勢感知系統全球最強,所有的雷達實現有源相控陣化,而且所有的雷達都是4面陣列分別布置在各個方向,實現對全部作戰空間的無死角監測。
圖為我國海軍055大型驅逐艦。
055大型驅逐艦擁有112單元的冷熱通用垂發,可以整合HHQ-9B區域防空導彈,射程200公里,主要用于攔截高空目標、戰斗機、攻擊機、轟炸機等攻擊距離較遠的高價值目標;也可以使用HHQ-16中距離防空導彈,射程50公里主要攔截反艦導彈、戰斗機、攻擊機、無人機等目標;對海打擊時,可以使用YJ-18亞超結合反艦導彈,射程600公里,巡航段低空突防,末端扔出錐形彈頭,加速到1.8馬赫超音速突防,打擊效能較高;也可以發射YJ-18的對地打擊型巡航導彈,只需要把反艦彈頭更換為大裝藥的巡航導彈彈頭就可以了。
055大型驅逐艦比起美國DDG-1000驅逐艦先進很多,DDG-1000驅逐艦削減了VSR***搜索雷達,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別看外形看著很科幻,其實只能使用ESSM先進海麻雀中距離防空導彈作戰,戰斗力并不強。而美國對標055的伯克-3型驅逐艦,迄今為止還沒有建成服役,即便是服役了,第一批次的版本也是削減了AMDR-X雷達的性能不完整型,無法和055大型驅逐艦比擬。也難怪北約將055大型驅逐艦稱之為“RENHAI”級巡洋艦了。
圖為我國海軍055大型驅逐艦。
總之,我國近年來軍事裝備發展速度極快,先進武器層出不窮,除了以上例舉的幾種先進武器,還有DF-26反艦彈道導彈、空警-2000預警機、空警-500預警機、殲-16戰斗機、052D型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山東號航母、***火箭炮、攻擊-11隱身無人機、WZ-8高超音速隱身無人機等先進武器,其中很多都是全球獨有、全球首創的裝備,這都得益于我國強大的軍事科技和軍工生產能力,得益于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感謝這個時代,感謝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