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叔發現了一個比較冷門的古風妝造博主,叫@羞答答的郭夫人。
雖然她b站只有2.5w粉,微博的粉絲甚至還沒破千,但卻能只憑一張圖就讓豆瓣網友驚呼“美的驚心動魄”。
乍一看她撞臉陳紅,但卻比陳紅更嬌俏一些,低頭的瞬間也有點像關曉彤、但卻比關曉彤更有古典少女的端莊感。
雖然拍攝背景和道具都極其粗糙,有時候會露出背景布旁邊的白墻、有時候我們能看到背景布上的褶皺,甚至連她頭上的簪花都是幾塊錢一支的塑料假花。
但她卻能在這樣的條件下把真正的中式古典美展現到了極致,是真正的“一肌一容,盡態極妍”。
美女不光冷臉好看,動態下也不崩。演繹大唐貴女嬌俏嗔怪的神態惟妙惟肖。
怪不得網友都把她的妝造視頻錯認成了老劇混剪,還要借機狠狠諷刺一下時下的古裝劇“連素人博主都能把古典妝造做到這種程度,你們的幾億都花去哪了?”
▲古裝劇女主造型vs博主造型
▲古裝劇女主妝容vs博主妝容
具備中式韻味的古典妝容永遠不是只有披散的長發和步搖發簪就能詮釋清楚的。中式韻味的古典美還蘊藏著更多的審美邏輯和可借鑒之處。
今天我們就借由這位古典美人的造型特征,從中挖掘足夠震撼人心的古典妝容的特色和源頭所在。也許我們能通過這背后的美學巧思,獲得一些變美啟發。
古典妝容的4C區域
叔觀察發現,呈現既符合現代審美,又有寫實的古典韻味的古典妝容有一個秘訣,那就是塑造出臉上的4C區域。
▲這4個C的區域
這位博主說,她的妝容造型靈感大多來自90年代的古典影視劇,例如《唐明皇》里的楊玉環,《武則天》里的徐慧和武媚娘,以及《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形象,此外還融入了一些戲劇和現代的審美方向。
想要呈現出最有中式韻味美的古典妝容按這個思路是沒錯的。因為相對于現在劇方造型師對于“創新”與“現代”的追求,90年代甚至再遠至70年代,那時候的電視劇對于妝容和造型的把控都更偏寫實和考究。
90年代的妝容邏輯已經在史實的記載上經歷了一輪改良,比如把唐代時興的“酒暈妝”“桃花妝”中的精髓——兩頰厚厚的抹紅減淡,但仍構成了兩彎大C區域的胭脂暈染。
范圍從顴部至下頜轉折點,有種盈潤飽滿的感覺,這是現代妝容和古典妝容的明顯區別。看@羞答答的郭夫人的妝容我們也能看到這種畫法的呈現。
▲觀察兩頰腮紅范圍
第二處改良,是把蛾眉和暈眉拋去,(暈眉:古代婦女們為了讓眉毛顯得不那么呆板,會將眉邊緣的顏色向外暈染開)改為自然貼合眉弓形狀,眉尾慢慢低垂的眉形,但同時保留了暈眉的手法,讓眉周、眼周色調過度自然,無限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對雙C區域。
▲左為唐代流行的“蛾眉”,觀察左右兩處暈染的濃淡、位置的改良
兩處雙C的陰影范圍構建成功,整個面部妝容有了基本的古典氣質,接下來就是之外的發揮。
雖說是發揮,但也基于寫實。造型師們把眾多美人圖中仕女細長媚態的眼型和現代審美融合,形成了90年代的“含情目式”眼妝。
不同的造型師對于古典“含情目”地體現有不同的***。有偏分明、骨骼感、明度高的楊樹云式暈染,也有融合、協調式的毛戈平式暈染風格,但總歸追求眼中的媚與愁。
呈現這份媚和愁,就不應該有歐式的鋒利上揚,觀察這位博主畫眼線的細節:眼尾有一個低垂的弧度,再略微上揚,向下看時眼線呈現平直的形態,形狀柔和不鋒利。
巧用國畫思維
除了基于寫實的維度,古典妝容的構建過程里也增添了藝術思維。
現在人逐漸意識到了,可以在藝術中獲得靈感,把藝術思維中和進審美中。前段時間某書上風靡油畫風,油畫美甲,油畫裙等等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比油畫風的豐富、繽紛、強覆蓋,國畫風因為過于淡彩、寫意而少有人提,但它也能為我們在妝容和審美上提供一些以柔取勝思路。
▲工筆人物也可以寫實
油畫與國畫的對比,更像是張揚個性對比取長補短,分明硬朗對比自然過渡,高明度重彩對比留白意境。
從這個維度看,中式古典妝容與國畫的特性完全契合。硬朗vs自然,重彩vs留白,也更像是中式古典妝與現代妝、歐美妝、泰妝等其他妝容的區別。
國畫的“秘訣”和思維,可以完美地應用進古典妝容中。
叔在看郭夫人的視頻時觀察到了她有這樣一個習慣,在底妝上完之后,她會先勾勒出輪廓,比如陰影部分。
然后粗淺地用眉筆勾勒出大概的眉形,完成眼妝后再根據眼妝的濃或淡來完成畫眉。
這對于我們畫日常妝容來說也是個啟發,因為眉眼的濃淡、淺深要時刻保持一致,眉重、眼妝淺就會有粗重的男相既視感,眉淺、眼妝重反而看著無神,顯愁容。
整體的均勻把控,意在保持面部的協調感。同時,這也貼合了國畫中的“畫前定型,從樹起根”“不可太濃厚,不要太稀勻”口訣。除此之外,國畫中近與遠的立體關系,也能融合在古典妝容中。
“近松葉要明,遠松稍點清”可以構建立體度。
在眉眼這塊畫布里,眉骨就是“近松”。那么眉骨深,上下淺的畫法,也可以形成縱深,讓我們的眉弓更立體。
同理可得,唇部也應通過這種虛實和深淺打造出立體感、飽滿度。
普通人如何有效復制?
復制的核心是,能準備識別自己的硬件條件是否是最適合這種妝容風格的?
前段時間港風風靡的時候,很多人認為烏青色眼影+紅唇+霧面底妝是復刻港風妝的標配。
但在這個風格里大殺四方的大美女李嘉欣演起楊貴妃化古典妝卻差點意思,少了點端莊華貴,多了些強橫跋扈。
就算古典妝容和港風妝容擁有一些共同點,但它們核心呈現出的氣質卻完全不同,一個是和諧統一,一個是張揚明媚。
所以如同李嘉欣一樣的寬顴+窄下頜在表達灑脫張揚情感時會更便宜,但顴骨與下頜寬度的極大差值也會相對難以拿捏住古典韻味的訣竅,所以這樣的臉其實不太適合復制古典妝容。
這種情況,反而更適合古典純度不太高的妝容思路。比如通過有寬度的發型與造型來視覺上縮短顴寬,利用碎發流暢面部線條等等。
相反,古典妝容對寬下頜的包容極高。如果下頜與顴寬差值極小,下頜只微收,整體臉型呈現協調、穩當既視感,那么這樣的一張臉也更容易契合國畫中的“留白”。
之前毛戈平老師也在采訪中說過,適合古典妝容的演員,是需要足夠大的臉盤,來撐起妝容中的大面積腮紅,臉盤收的極窄的人是呈現不出這種美感的。
是否適合古典妝,其次還要觀察鼻與唇的協調性。
在古典妝容中,唇的形態相對來說要比鼻子更重要。蔣勤勤和嬛嬛都不是秀氣小巧的鼻子,但叔相信在我提出之前,大家并沒有感覺到鼻子讓她們的古典氣有任何的不協調。
反而是厚唇的人嘗試古典妝容更容易踩雷,有違和感。
因為古典妝容核心重在取長補短,協調統一。
相比之下,小口裂+大鼻子的可調整程度更高,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嘴唇的飽滿程度來協調均衡整體效果。
最后,是眼睛的形態。
其實古典妝容對眼睛大與小的要求都不高,眼睛不大也一樣能呈現出古典韻味。
但不能出現過大面積的“遮瞳”或三白眼的情況,因為有美的沖擊的古典眼妝的核心是“精氣神”。
▲20%左右最佳
▲30%以上的遮瞳貓眼更適合現代妝容
周冬雨這次新劇的造型失敗,除了其他客觀原因之外,還有三角眼讓眼睛缺少精氣神的緣故,看著有股子喪氣。
熟悉自己的臉,清楚自己與這個妝容風格的適配程度,才能駕馭住風格,而不是被風格駕馭,被推著走。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