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對于一個誕生了二十幾年,早已家喻戶曉,賣座到飛起的超級大IP來說,更加是如此。
1997年,JK羅琳的《哈利波特》首先在英國出版,卷起一陣魔法旋風,人們紛紛被書里構建的世界吸引,那個額頭帶著傷疤的男孩,也一躍成為最富有話題度的魔法師形象。隨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上線,這股魔法熱潮也來到了中國,可以說,不少90后就是看著《哈利波特》長大的。
對于我們“哈迷”們來說,在每年開學前收到貓頭鷹的來信和霍格沃茨的入學通知書,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因為這證明著你不是麻瓜(指不會魔法的人),是萬里挑一的魔法師。霍格沃茲的入學年齡是11歲,于是我們從小學等到了大學,甚至走向社會,終于在最近,等來了命運般的入學通知書——
居然,是用短信發過來的!
在混亂和套路中開學了
首先承認,經過十幾年的等待,期待值拉滿的情況下,這封通知書雖然沒有通過貓頭鷹帶來,卻依然讓人很開心。
短信上面寫著:“親愛的巫師,您預約的哈利波特游戲準備上線,現在可以提前下載游戲,準備入學了!趕快前往下載,領取經典飛天掃帚光輪2000等開學福利叭!回T退訂”才隱約想起,這是一個三年前就已經預約過的游戲。
成年人的世界里果然沒有“容易”二字,你可能等了一輩子,等不到霍格沃茲的入學通知書,卻等來通過短信發送的游戲邀請,還很感動地接下了這波情懷營銷。
既然決定了要入學,就老實下載,排隊進服,裝作一個什么都不懂的11歲小學生吧。什么進對角巷之前要用傘在磚上敲幾下,進入火車9又3/4站臺要從隔墻上快速穿過去,最好通通忘光,從頭體驗一遍。
而那些在面對“你相信魔法嗎?”提問時,選擇了耿直回答“不相信”的準魔法師們,則會被直接彈出游戲界面,是的,魔法世界可能不需要老實人。
經過若干動畫電影式過場,以及傻瓜式簡單互動之后,終于來到萬眾期待的分院帽儀式。很多人猜測,游戲里的分院帽會怎么判斷玩家的性格特征,從而分到合適的學院里面去。也有人會擔心,如果選不到自己心儀的學院,那這學還能不能湊合著上了,要不要當場退學。
在原著小說里,羅琳筆下的四大學院各有特色,有象征著勇氣的格蘭芬多,以忠誠著稱的赫奇帕奇,學霸輩出的拉文克勞,還有看上去很有城府的斯萊特林。怎么合理分院,也許通過一系列心理測試題,再加上“氪金改命”能整活?
萬萬沒想到,游戲策劃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他們把選擇權交到玩家手上,讓大家愛去哪去哪,昔日開學典禮上最重要的角色“分院帽”,馬上變成了唱著歌走劇情的工具人。
接下來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根據在四個學院都開設了不同賬號的學員透露,不同學院的公共頻道對話完全是不一樣的風格:
格蘭芬多:CPDD!CPDD!
赫奇帕奇:我想干飯
拉文克勞:有一起考研的宿舍嗎?
斯萊特林:有沒有1?來了蛇院就都是彎的
魔法世界里沒有魔法
由于一些游戲關卡的設計,玩家確實是需要找到舍友或者隊友才能更好地完成通關任務。比如說在禁林的紫色探尋任務里,一個新手玩家獨自闖關就跟送死差不多,找好小伙伴再出發,一路上可以相互照應,難度就大大減少了。
只不過,沒想到大家在學院的公共頻道里面如此放飛,恐怕連羅琳看了都要說一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這種行為也引起了一部分原著黨的不滿,在微博的游戲超話里,有斯萊特林玩家嚴肅地澄清道,蛇院代表著野心、精明和血統,玩梗的人根本什么都不懂。
無論這屬于游戲營銷的有意還是無意為之,“霍格沃茲各院公頻都在聊什么”這個話題,確實成為了游戲公測當天討論熱度最高的詞條。嘻嘻哈哈的背后,各學院的玩家們其實也真的有在暗自較勁。
就筆者而言,每次雙人對決比賽中,一看到對面出現了兩個斯萊特林學院的,就會提前感到頭疼,預感馬上要面臨一場硬仗了。還有每天三次的學院對決,通過比拼游戲項目為學院贏得積分,獲勝的學院在全服獲得一個巨大的開屏通報,連咸魚玩家都會被激起勝負欲。
說到了對決,就不得不提目前游戲里最令人詬病的一個設置:抽卡。
很多游戲都把抽卡當做吸引玩家氪金的途徑,因此氪得越多,玩家越強,也并不奇怪。
問題在于,別的游戲氪金或者抽卡,一般都是讓玩家擁有稀有皮膚,對游戲數值方面的影響并不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游戲的天平稍微向重氪玩家傾斜一下,也能理解,畢竟花了錢的就是老板。
但在這款游戲里,策劃的抽卡機制直接將天平打翻,氪金到位的玩家(四位數以上),抽到的卡片強度咣咣咣加滿,開局30秒結束游戲。
你不花錢?那不好意思,你就等著運氣好轉,要么歐皇附體,白嫖到金光閃閃的卡片,要么別匹配到重氪玩家。
筆者作為零氪玩家,在承受了好幾次被單方面虐殺的對局之后,不由得陷入了思考。這個游戲對卡牌強度的平衡做得這么糟糕,零氪玩家固然沒有游戲體驗,但是重氪玩家的游戲體驗,應該也好不到哪里去。電子競技講究的是你來我往,勢均力敵才會打出令人回味的對局,把把都單方面虐殺,不會容易變得麻木和無趣嗎?
誠然,在長達三年的準備之后,《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這款游戲,不僅剛上線就面臨LOL手游這種勁敵,還要響應政策號召,把本來應該是游戲玩家主要群體的未成年人,拒之門外,可以想象游戲策劃方面臨的壓力。
但是設置過高的消費門檻,并不會有利于給游戲培養更多忠實且長期的粉絲——除非,他們根本就把玩家當成短期韭菜,能薅多少薅多少,薅完就跑路。
想到這里,我果斷退出了對局,握緊手上僅存的幾張圖書館通行證(抽卡道具)。在這里,金錢才是唯一的魔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