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在春季的雨季里會容易出現(xiàn)的就是體內(nèi)濕氣重,尤其廣東南方最近雨水多,需要經(jīng)常煲一些去濕湯喝,否則整個人覺得很累,全身軟綿綿的,小孩子也是沒點胃口。身為廣東人的我,湯基本上是每天必須的,不同的季節(jié),煲湯的選材有所不同。順應季節(jié),旬時而食,下面為您推薦5道廣東人常喝的祛濕靚湯,趕走身體濕氣,讓你神清氣爽。
山楂木棉花湯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曬干后可用來煲湯、煲粥,或直接煲水喝,搭配山藥、山楂以及黃豆一起煲湯,帶有其獨特的回甘,老少皆宜。
【食材】:干木棉花4朵、豬骨適量、山藥適量、黃豆30克、山楂10克、
【做法】:
1、將干山楂、黃豆淘洗干凈,用水浸泡30分鐘備用,木棉花洗干凈,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豬骨焯水,冷水下鍋煮開2分鐘,撈出沖去浮沫,清洗干凈。
3、山藥去皮切塊,切好的山藥放在水里就不會氧化變黑了。
4、湯鍋里放入浸泡過的豆子、豬骨還有木棉花,加入過食材的水,蓋好鍋蓋,大火將湯煮開,轉(zhuǎn)小火煮1個小時。
5、起鍋前加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赤小豆土茯苓湯
土茯苓本身是一種中藥,常用來煲湯,有去濕解毒的作用,搭配豬骨、瘦肉或者鯽魚煲湯,也可以再加蜜棗或玉米增加湯的甜度。
【食材】:土茯苓適量、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豬骨適量、生姜2片、鹽少許
【做法】:
1、赤小豆、芡實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把薏米洗干凈,放入平底鍋小火慢慢煸炒,炒至金黃色即可,薏米炒過的薏米不會寒涼,更加健脾祛濕;
2、我買的新鮮土茯苓,比較硬,所以讓店家給幫忙切片,可以用干的土茯苓代替;
3、豬骨冷水下鍋煮開,水開焯兩分鐘,撇去泡沫,然后撈出來瀝干水待用;
4、將處理好的豬骨、赤小豆、薏米、芡實以及姜片放進湯鍋里,一次性倒入適量水,蓋上蓋子,大火燒開后小火煲1個半小時;
5、土茯苓湯帶點甜味,鹽少少放點就可以了,除了土茯苓,其他食材都可以吃。
白扁豆薏米祛濕湯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比較常見的祛濕食材,另外還添加了荷包豆,荷包豆又叫祛濕豆,具有很好的祛濕功效,利尿化濕,所有食材匯集在一起后互相補遺,加幾顆蜜棗,湯會更鮮甜。
【食材】:赤小豆適量、薏米適量、荷包豆適量、白茯苓適量、豬骨適量、淮山藥適量、蜜棗2個、姜2片、鹽適量
【做法】:
1、先將荷包豆,薏米,赤小豆,茯苓洗凈浸泡半小時,干淮山和白茯苓清洗一下即可;
2、豬骨要先飛水,把豬扇骨斬塊后放鍋里加水大火煮開,2分鐘后撇去浮沫,把豬骨撈出來瀝水備用;
3、將所有材料洗干凈放入鍋里,加入適量的清水(按自己家庭分量),先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
4、最后加入適量食鹽就可以喝啦。
花生眉豆雞腳湯
花生眉豆雞腳湯是廣東人喜歡的靚湯之一,眉豆是廣東特有的豆類,粉糯香滑,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配搭著花生和雞腳煲湯,味道鮮美又不油膩,很是適合這個季節(jié)喝。
【食材】:眉豆適量、花生適量、雞腳適量、豬展肉適量、蜜棗1個、生姜適量、鹽1小勺
【做法】:
1、花生、眉豆洗干凈,清水浸泡1個小時,這樣可縮短湯的燉煮時間;
2、豬展肉切開,雞腳剪去指甲,一起放入鍋里焯水,煮開2分鐘即可撈起來洗干凈,以便湯不渾濁也沒有腥味。
3、把所有材料放入湯鍋里,生姜切2片就可以了,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調(diào)成小火,讓它慢慢燉1小時左右;
4、關火后加適量的鹽即可享用。
五指毛桃薏米湯
五指毛桃是桑科植物葉榕的根,是種非常保健的藥材,多分布于華南地區(qū),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之功能,煲出的湯有類似椰子的香氣,最適合潮濕郁悶的天氣飲用。
【食材】:豬扇骨適量、五指毛桃適量、芡實適量、薏米適量、蜜棗1個、姜2片、鹽少許
【做法】:
1、薏米和芡實各一把,最好提前用水浸泡半小時,把五指毛桃用水浸泡著備用;
2、扇骨斬成塊,冷水下鍋,放一勺料酒,煮開2分鐘后關火,撈出來沖洗干凈瀝水;
3、所有材料洗凈放入湯鍋里,加入足夠清水,大火燒開轉(zhuǎn)中小火煲1個小時左右,如果用養(yǎng)生鍋選養(yǎng)生湯模式即可。
4、最后放入鹽調(diào)味即可,除了五指毛桃,其他食材都可以吃。